趙艷燕
摘 要:田頭市場是就近為農戶服務、銷售農產品的重要手段,田頭市場的建設對促進各地經濟發展,方便農產品的流通,提高農民收入,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建設農產品的田頭市場不但可以解決小型農戶的銷售難問題,減少各類費用,降低成本,而且可以為一部分的就業困難人員提供很多就業機會。田頭市場里的經銷商們可以及時把農產品的銷售、需求信息帶給農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適時引導農戶以銷定產,同時,可以推動綠色、有機、無公害農業的深入推廣,促進各類農產品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田頭市場;城鄉協調;“綠色通道”
中圖分類號:F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329067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農產品產地市場的建設,2014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文中提出“支持產地小型農產品收集市場、集配中心建設”,同年,農業部啟動了田頭市場的示范建設,2015年6月農業部正式發布《全國農產品產地市場發展綱要》。田頭市場是就近為農戶服務、銷售農產品的重要手段,建設農產品的田頭市場不但可以解決小型農戶的銷售難問題,減少各類費用,降低成本,還可以為一部分的就業困難人員提供很多就業機會。
1 田頭市場的定義及作用
1.1 田頭市場的定義
田頭市場一般建在農產品生產基地或農戶的家門口,靠近田間地頭,可以是稍成規模的的農產品批發市場,也可以是普通的農產品購銷點,它的形態可以是馬路市場,也可以是田頭集散地。它能夠將附近農戶各自生產的農產品及時聚集起來,進行商品化處理,它聯系著經銷商和成千上萬的農戶,它的存在充實農民的“錢袋子”,同時豐富市民的“菜籃子”,是農戶銷售農產品的“綠色通道”。田頭市場對于所在地的農產品流通具有輻射帶動,是公益性流通基礎設施的典型代表,是農產品進入流通領域前,農民可以進行商品化處理、貯藏等活動的場所,是實現農產品生產、銷售有效對接的基礎平臺。
1.2 田頭市場的作用
基于農產品價格彈性小,生產周期長的特點,農業在三大產業體系中具有天然的弱勢,生產過程中,農產品擺脫不了播種收割的季節輪回;銷售過程中,保鮮時間短使農產品的季節性很強、銷售半徑相對狹小。在農產品的生產區建設田頭市場,是一項重大的惠民、利民工程。從農產品的流通方面看,田頭市場能夠實現農產品以最短途徑供給消費者,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從而降低農產品價格,真正惠及民生;從農業的生產過程看,田頭市場建設在農產品的直接產區,增強了農民在市場中的話語權,有利于農民最大限度地保障土地收益;從長遠來看,田頭市場的建設可以為質優物美的農產品建立自有品牌、增加市場份額、實現優質優價提供合理化平臺,從而加快我國農業逐步實現現代化、產業化。
農民收獲農產品后,去城市售賣受到交通、交易場所等各種費用的限制,同時,在此過程中缺乏相關必要的配套服務,使新鮮的農產品容易壞掉,田頭市場則可以破解“小農戶與大市場”的不對等問題,解決農產品的銷售難問題,使農民就近就能賣出農產品。在田間地頭建立農產品交易市場,并且設立相關的管理機構,為農戶和經銷商服務,既可以照顧到農民的利益,又可以為經銷商提供方便,從而解決例如農民增收、經濟發展、人員就業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在產地交易,經銷商可以較多地了解各種農產品的生產過程和品質情況,能夠實現質優價高,實現農產品增值的最大化,農民可以做到隨收隨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經銷商的壓質壓價。田頭市場可以起到傳播信息的功能,增強農民交易中的談判地位和定價話語權,同時,經銷商可以把市場信息帶到農民身邊,引導農民合理布局,以銷定產。
2 嵐山區田頭市場目前的建立情況
以嵐山區境內的碑廓鎮為例,鎮內已建成且具有固定經營場所的規模化“田頭市場”共兩處,分別是大司官莊市場、大朱曹一村市場,2處田頭市場直接可帶動600多戶農民受益,年均增加農民收入約1100萬元。
目前此兩處市場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市場的經營收益低。由于田頭市場交易的時間受季節影響大,導致市場的經營時間短,農戶大多數都是短期租用,市場所屬單位短期內不能收回建設付出的成本;市場條件簡陋、基礎設施薄弱。田頭市場大多為露天交易,交易罩棚數量少,沒有安裝計算機網絡設施、電子顯示屏等現代化設備,缺乏信息來源的正常渠道,不能為農戶和經銷商提供便捷有效的信息服務。現有的基礎設施只能滿足普通的批發、收購等用途,缺乏冷庫倉儲、農殘檢測、地磅秤等設施和功能;經營管理粗放,經營者、管理者的素質需要提高。經營者、管理者的整體素質和文化程度偏低,缺乏市場經濟意識和應有的服務意識,不具備現代化的服務理念。管理者的職能只是收取中間費用和場地使用金等低級的管理,根本不能根據市場的需要對市場的軟件、硬件設施進行改造和完善。
3 嵐山區田頭市場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田頭市場的正規化,需要它的相關設施功能進一步完善,比如硬化交易場地、農產品質量速測儀、冷藏保鮮庫、交易廳棚、電子地磅等硬件設施,建設規模化的田頭市場還應當提供農資產品銷售、信息咨詢、農技推廣等服務,這樣可以使農民在這里不但可以銷售農產品,還可以購買化肥、農藥等各種農業方面的生產資料,同時還可以獲取種植技術指導和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服務。在田頭市場周邊建立便捷的住宿、餐飲設施,為外來客商提供生活上的優質服務;附近的金融機構需要開展便捷的金融服務,方便買賣雙方結賬打款,有效降低農戶、經銷商的交易風險。具體到嵐山區的田頭市場建設,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
3.1 加大政府方面的財政扶持
由政府主導田頭市場建設,同時,鼓勵并支持社會資本的投入,通過稅費減免等相關政策,適時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銷售企業、經銷商、村集體等各種主體投資建設田頭市場。政府可在信息系統、冷鏈建設、農產品質量檢測等公益性方面給予相關的資金扶持,幫助田頭市場切實解決在市場建設和正常運營中出現的資金短缺問題。
3.2 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能力
規模化的田頭市場應當包括交易場地與廳棚、農產品保鮮設施、商品化處理設施、稱量設施、農藥殘留快速檢測設備、信息采集展示設備等。商品化處理設施可以提供農產品處理、包裝服務,避免農產品未經處理直接運輸,有效降低運輸途中的損耗;農藥殘留快速檢測設備可以指導農戶開展農產品的標準化、科學化種植,不使用高毒農藥,提高農產品質量;信息采集展示設備用于展示農產品的市場價格、交易量等行情信息,提高市場交易信息的透明度,提升農民在交易過程中的主動權和話語權,還可以引導農戶以銷定產,讓產銷對接更加順暢。
3.3 提供管理、種植方面的咨詢服務
由于年輕人外出打工較多,進行農產品種植的大多年齡偏大,精力有限,管理方式落后,種植技術跟不上現代化的需求,因此田頭市場可以配備專業的農業技術員提供種植、管理方面的專業技術咨詢服務,不斷提高來此交易的農產品品質,促進市場整體的交易量。
3.4 支持現代物流產業的加入
現代物流產業可以形成完整的供應鏈,為經銷商提供多功能、一體化的服務,同時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實現利益最大化。現代物流業的加入還可以改善市場的整體服務水平,提高市場對路途較遠經銷商的吸引力,解決遠途經銷商在農產品運輸方面的后顧之憂。
3.5 定期培訓農產品經紀人和交易監督員
農產品經紀人連著農戶和市場,憑借熟練掌握的市場行情和豐富的銷售經驗,能夠有效促進農產品的生產和流通,在實現農民增收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農產品交易監督員可以及時發現交易過程中出現的不良行為并進行監督,有力保證交易過程的公平公正。田頭市場所在地的政府,需要不斷提高這兩類群體的職業素質和能力,開設專門針對他們的培訓班,提供包括職業素養、相關法律法規知識、農產品品質鑒別、營銷策劃、談判技巧、電子商務等方面的課程培訓,從而有效促進田頭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麗娟,賈寶紅,信麗媛,等.天津市田頭市場建設情況的調查與分析[J].天津農業科學,2016,22(04):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