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李文艷

宋心仿
原籍山東諸城,1953年出生于利津縣。兒時因家境貧困只讀三年半小學,后靠自學獲三專科、一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研究員職稱,中國石油大學、福建農林大學蜂學學院兼職教授。16歲闖關東學習養蜂,長期致力于養蜂生產、科研、加工、培訓工作。獲省部級科級進步二等獎二項,獲國家專利18項。發表學術論文116篇,出版蜂學專著21部,發行量130多萬冊。現任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養蜂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蜂產品協會副會長、山東省蜂業協會理事長、東營市蜜蜂研究所所長等職。
養蜂機械化是實現養蜂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養蜂業轉型升級的基礎條件。距離2013年5月農業部發布的《農業部辦公廳關于促進發展養蜂業機械化的通知》快有5個年頭,我國養蜂機械化現狀怎樣?還存在哪些主要問題?《通知》實施后,對養蜂業有哪些促進作用?國家補貼的具體實施情況如何?帶著這些養蜂人最關心的問題,本刊記者采訪了養蜂界赫赫有名的人大代表宋心仿老師。
記者:宋老師您好!能否請您介紹一下向“人代會”提交“養蜂機械化”建議案的初衷以及建議案最終通過情況?
宋心仿:主要是從兩個方面來考慮的,一是生產一線急需,養蜂人受盡了蜂機具落后、勞動強度大、經濟效益低的苦頭,期盼著以先進蜂機具解放生產力、促進養蜂經濟效益;二是民間研發方興未艾,由一些熱心蜂業的民營企業和人士研制成功的養蜂車、移蟲機、全塑多功能蜂箱等養蜂機械,深受養蜂人的青睞。所以我就考慮,如何加大投入,促進養蜂機械化的發展。
多年來,從促進養蜂機械化出發,我先后七次向國家提交相關“加快推進養蜂機械化的建議”案,這些建議不同程度地引起了國家主管部門的重視。2013年3月我曾上書農業部韓長賦部長,直陳我國養蜂現狀與問題,強調了加快推進養蜂機械化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緊迫性,建議加大投入將機械化作為發展養蜂的瓶頸來突破。韓部長看了我的信很快做出批示,并安排農業部畜牧局王局長約我座談。2013年5月22日韓部長又親自主持召開專題會議,就發展養蜂及實現機械化進行了專題研究,農業部辦公廳于5月31日下發了農辦機[2013] 22號《關于促進發展養蜂機械化的通知》文件,就實現養蜂機械化做出了重點部署,表示“積極支持鼓勵先進養蜂機械的研發推廣……,進一步加大對養蜂業機械的補貼力度……,加強養蜂機械化的宣傳服務……”。這是我國養蜂主管部門主要領導首次高度關注養蜂機械化,也是國家農業部第一次下發相關養蜂機械化的文件,且提出了具體目標、方向、要求及實施措施等。
記者:您認為,目前影響我國養蜂機械化進程主要問題有哪些?
宋心仿:一是重視不夠,投入太少,國家向蜂機具研發與推廣投入的財力、人力太少,缺乏高尖端蜂機械研發團隊,地方和企業研發蜂機具得不到扶持;二是認識不足,安于現狀,部分人不愿接受新鮮事物,只顧眼前小利益,忽視長遠發展大計,不敢或不善于投資;三是養蜂基礎條件薄弱,絕大部分養蜂人仍沿用上世紀的蜂機具,停頓在手工或半手工操作狀態;四是蜂機械化推廣困難,部分蜂農左顧右盼等待觀望,期盼國家補貼、向往高額補貼,不愿掏錢付出;五是養蜂人學習駕照難,蜂機械市場缺乏推廣示范渠道和網絡。
記者:養蜂機械化對養蜂業發展可起到哪些作用?
宋心仿:實行養蜂機械化的作用與意義非常突出:一是減輕了養蜂人的勞動強度,解放了生產力;二是改善了養蜂人的工作生活條件,使養蜂人不再那么苦那么累;三是大大提高了養蜂的經濟效益,增加了養蜂人的收入;四是強化了生產主動性和抗風險能力,運行方便,抗災性能提升;五是可吸引更多年輕人從業,有效解除養蜂后繼乏人難題;六是提升了養蜂人的積極性和發展信心,提振了養蜂能力和熱情。
記者:近年來,我國研制出了哪些養蜂新機械?是否已被養蜂人所接受?
宋心仿:近年來,一些熱心關愛養蜂事業的企業和人士,積極投入到科學養蜂新設備的研制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現已研制出了養蜂專用車、多功能全塑蜂箱、取漿設備、抖蜂器等大型養蜂設備,還有脫粉器、蜂箱連接扣等小型機具。其中移蟲機、挖漿機等新型蜂設備,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遠遠領先國際水平,比原手工操作可提高工效50多倍,不但免除了養蜂人移蟲、取蟲之累,還解決了割口、挖漿之苦。凡購買使用了新型蜂機械設備的人,都盛贊其先進性、實用性和良好的經濟效益。卻也有很多養蜂人認識不到科技新產品的含金量,寧可繼續吃苦受累,也不舍得投資購買新設備。殊不知這種意識是極端落后的,因為采用先進的機械設備,就是解放生產力,就能夠創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否則就得吃苦受累且效益低下、后繼無人。
特別是養蜂專用車問世,在全國養蜂界引起強烈反響,有些人躍躍欲試,有些人等待觀望,也有部分敢于“吃螃蟹”者,籌集資金率先購買,于幾年前就用上了養蜂專用車。事實證明,這部分敢于“吃螃蟹”者,不僅嘗到了螃蟹的美味,更享受到了螃蟹的營養。第一位購買應用養蜂車的張清平師傅,以前養蜂120群全年收入也就是3~7萬元,有時還賠本負債飼養。而采用養蜂車養蜂100群,每年收入提高了7~18倍,且用工省受累小,靠機械化養蜂過上了富足又浪漫的生活。實踐證明,實行養蜂機械化,誰早走上這條路,誰便早受益。
記者:您對養蜂機械化有什么發展愿景?
宋心仿:一是重點抓好養蜂車集成配套:養蜂專用車是轉地放蜂的基礎設備,以先進的養蜂機械與之集成配套,是裝備現代化養蜂場的先決條件。
二是蜂箱的改進提升:蜂箱是養蜂生產的基本設施,我們長期沿用木質十框標準蜂箱,需向著多功能、簡便實用、科學高產、材質耐用等方面發展。
三是養蜂生產機具改進提升:包括蜂王漿生產設備、蜂蜜生產機具、蜂花粉采集與干燥設備、蜂蠟提取設備、蜂糧生產機具的研制,以及蜂膠、蜂毒生產提取機具的改進與提升。
四是蜂群管理及蜂情掌握系統:包括蜂群管理機具的改進提升、蜂群情況觀測系統、蜂群情緒控制裝置等等。
五是蜂病給藥機具的研制:包括物理防治設施、液體給藥機具、粉末藥物給藥機具等。
記者:養蜂補貼現狀如何?當前有哪些養蜂機械進入國家補貼范圍?
宋心仿:自2008年兩會,我每年都提對養蜂補貼的建議,已整10年,國家農業部、財政部、發改委答復都很好,但付諸實施起來的確很難。
2011年12月養蜂專用車通過國家農機鑒定,其附帶著取漿機等幾種新型蜂機具。
2012年國家將養蜂移動平臺列入補貼目錄,運行5年間費力不小,卻只有山東省補出26臺。我意識到按傳統的農機補貼方式沒法運作,便連續5年提出改進補貼方式、減少中間環節、實行專項補貼。這個建議于2016年得到支持,終于獲準專項蜂機械補貼試點。國家財政部、農業部責成山東省財政廳、農業廳從農機補貼經費中拿出1000萬元,專項對養蜂機械進行補貼。重點對養蜂車、移蟲機、電動搖蜜機補貼,并對蜂箱做了補貼試點。徽、湖北、湖南、江西、四川、重慶10個省市。補貼額度為上限,最高為全價的30%。
為了使補貼落到實處真正使蜂農受益,大大簡化了補貼程序,由原來12道程序減少到了7道:購機者提出申請,到當地縣畜牧局或蜂協蓋章證明,報經省局或省蜂協審核,報山東省蜂協項目組,公示7天,購置蜂機具,最后憑發票報銷。
記者:補貼試點是怎樣具體實施補貼工作的?

探訪吉林長白山蜂農
宋心仿:補貼主管部門原本只是考慮在山東省搞試點,經多方做工作,試點范圍擴展到了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安通,不會操作,或過于挑剔,貽誤時機;四是工作量太大,沒有分文運作經費,山東蜂協義務勞動,缺少人力財力;五是按規定執行,必須進行招標等多道工序,提高了發放成本。
記者:請介紹下補貼試點項目完成情況?
宋心仿:本補貼項目從2017年的4月份開始至9月初基本完成,歷時5個月,補貼受益養蜂戶561戶和合作社77家。重點補貼了養蜂車、取漿設備、蜂箱。9月30日項目順利通過了驗收,驗收組對項目實施情況給予了嚴格審核,做出了高度評價。
項目運作中遇到很多困難,一是部分人缺乏發展意識,持觀望態度,不想投資或不敢投資;二是有些地方沒有蜂業組織,或有的部門不配合,蓋章審核很困難;三是多數養蜂人信息不靈
記者:養蜂補貼的前景如何?
宋心仿:對養蜂機械實行補貼是行業需要、眾人期待,國家相關部門也意識到了這一點。2016年的補貼現已完成,2017年的補貼款還沒有下來,尚需進一步爭取。期待著對蜂機械補貼常規化、簡便化,實行專款定項、貼息貸款等多種形式;程序還應簡便,補貼額度還應提高,補貼范圍、品種還應擴展,力求多品種、全覆蓋。
編后語:國家養蜂補貼實施過程中,需要不斷總結經驗,把國家政策真正落實到位,使廣大養蜂人受益,才能全面助力和推動養蜂業發展。我國養蜂機械化發展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