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江 煜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建筑學院,廣東 廣州 510800)
深圳市寶安區生態環境優越,區內山體綿延起伏,物種多樣。但隨著近年來深圳特區內用地的逐漸飽和,城市建設開始向城市外圍擴張,各種挖山填水的建設活動對寶安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這種不恰當的開發模式導致寶安生態系統被破壞,生態環境支離破碎,也逐漸喪失其景觀功能。
城市建設對自然的吞噬,導致一些結構性生態廊道的斷裂,生態格局的完整性被破壞。從寶安茅洲河流域內來看,就有多處生態廊道已經發生斷裂。其中碧頭工業區穿插在碧頭公園及碧頭文化廣場等城市公共綠地之間,導致茅洲河作為河流生態廊道聯系生態斑塊的作用衰退;深圳石材中心、富士康工業區及快速干道廣田路的建設導致松崗公園、龜頭山及羅田森林公園之間的生態廊道被切斷;后庭片區由于為提供崗頭工業園建設用地,填埋上寮河下游段河道,河流的生態廊道作用消失。
根據寶安河流可達情況,可將水系岸線大致分為四類:一類是濱水岸線被城市建設用地隔離,濱水空間私有化所導致的消極岸線。此類岸線行人無法接近,河流可達性很差。第二類是半消極岸線,濱河空間尚未被城市建設侵占,但缺乏有效的交通組織將人流引向河岸,河流可達性較好。第三類是濱水交通組織較好的積極岸線。此類岸線可達性較好,有開放性濱河空間,濱河步行路徑保證了岸線的連續性。最后一類是河岸周邊尚未開發的生態岸線。目前茅洲河流域大部分岸線屬于消極岸線,河流與沿岸用地功能銜接普遍較弱。茅洲河流域內以發展工業經濟為主,濱河岸線多被工業建筑隔離。珠江口小河流域內以半消極岸線為主。寶安區大部分岸線可達性較差,是造成區域內濱水活力缺失的主要原因。
河流是城市空間中最重要的線型要素,并以其流動與關聯實現流域意義上的覆蓋,同時,水系作為生態系統中的綠色基礎設施,可以為城市居民提供一個連續的休閑空間,提高城市的環境認知。水系由于其流動性與易變性,如同經脈滲透在自然山體和城市當中,成為自然山體和城市之間很重要的聯系,因此山體綠化主要依靠水系向城市中滲透。但是由于寶安水系沿岸生態環境差,水系沿線的自然資源被固化封閉起來或被建筑侵占,城市邊界大量的工業建筑無序蔓延,水系與自然之間的割裂,水系生態系統斷裂,使得寶安山水格局破碎化。
1)建立完善區域內雨污分流管網。寶安區內現狀以合流制排水體制為主,分流制管網覆蓋率低,且不成系統,大量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經合流制管道排入河道,這是造成現在寶安區河流水質污染情況的最主要原因。應在現有污水管網完善工程基礎上,結合城市更新、土地整備、道路建設計劃等,逐步對區域內合流制管網進行分流制改造,并加緊落實區內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截斷污水來源,促進河流水質提升。尤其是茅洲河流域河網復雜,在對干流茅洲河進行治污時,要對匯入其中的受污染支流進行攔截,避免在治理過程中污水交叉污染,否則水污治理效果會反復。
2)生態補水調節水量。在提高污水處理能力基礎上,通過補水調水工程引入清流,提高河流自凈能力,也是改善水環境中重要的一環。主要可以通過三種方式獲取為茅洲河提供生態補水水源,第一,需要完善燕川和沙井等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利用經過處理得生活污水,在旱季給河道補水;第二,可以結合生態區雨水,例如結合鵝頸水庫、石巖水庫等水資源保護區,為河道提供優質水源;第三,在雨污分流管網建設完善的基礎上,利用回收的雨水向河道補水。利用生態補水調節茅洲河水量,實際上是在茅洲河自身生態功能被破壞的情況下,運用人工手段強制對河流進行修復,在對河道的治理時還應優先保護水系原有生態功能。
1)修復斷裂的河流廊道。恢復水網結構,首先要找到導致水系斷裂的關鍵節點,修補斷裂的河流廊道,比如上寮河下游段,大片河段被城市用地填埋,連續的水系嚴重被切割,應對被填埋的部分進行挖掘恢復,或另引暗渠連通河道。并對河道進行生態化修復,盡可能地還原林地地區的生態堤岸,結合綠化與公共休閑設施,提升河流廊道的連續性。比如茅洲河洋涌河段,周邊社區企業數量較少,原有綠化資源豐富,具有打造成公共開放生態廊道的潛力。
2)修復水系末梢。完善對水系末梢的修復,保證水系源頭排水暢通,才能保證水系結構的完整性。如茅洲河幾條主要支流新橋河、上寮河等,都存在水系末梢受到工業建筑侵蝕的現象,支流不能為干流提供良好水源,間接導致茅洲河情況的惡化。通過在農村或近郊地區建設生態濕地,或在水量稀少容易斷流的節點設置雨水調蓄池,最大程度實現對利用雨洪水的收集、滯納、凈化和下滲,提高河道對于水量的調控能力,減少洪澇災害,有利于水系生態功能可持續發展。
1)修護重要生態斑塊。維護山水格局完整性,首先要保證綠色系統不受城市建設的侵蝕,禁止在生態紅線以內進行任何開山采石、砍樹伐林等活動;嚴禁在規劃藍線內進行任何侵占河道的建設活動。對現有生態斑塊進行保護,并對沙井河與新橋河交匯處、松崗河上游段等重要節點進行水體斑塊與綠地的恢復,保證水系的生態功能與景觀價值;對于老虎坑水、龜嶺東水附近的綠地斑塊進行修護。
2)修復生態廊道。對斷裂的生態廊道進行修復,建立以城市水系為紐帶的河流廊道,以及以綠色基礎設施為載體的綠地廊道,加強廊道與周邊城市用地的過渡關系,嚴格控制周邊土地的開發強度,避免城市道路對廊道的切割,保持生態廊道功能的連續性。利用生態廊道將各自孤立的生態斑塊連接起來,形成完整的生態結構網絡,緩解景觀破碎化對城市造成的負面影響。
如今的寶安正值產業結構升級、城市發展轉型的階段,有改善空間環境品質的迫切需要。通過對水系態功能及景觀功能進行恢復,提升城市河流利用價值,在寶安區城市空間結構重組的同時強化水系與城市功能的結合關系,將城市水系及濱水資源打造為城市綠色基礎服務設施,融入到城市的使用功能中去,由此可改善城市空間形態與城市風貌,實現以水系為載體的城市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