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遠東 汪 菁 賈欣欣 申晨晨
(鄭州工程技術學院土木工程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4)
田園綜合體最初是由特色小鎮演變而來,2014年杭州云棲大會上首次提出“特色小鎮”的概念,接著住建部、發改委和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 000個左右特色小鎮[1]。特色小鎮就是連接城市和鄉村之間而建設具有一定規模、一定特色的產業,實現文化和旅游相結合等多種產業協同發展的一個小鎮,是新型城鎮化的新模式探索。浙江在這方面走在了前列,2016年浙江經驗在全國范圍內受到了很大的關注,全國各地紛紛響應建設。在此背景下田園綜合體作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一個新的概念應運而生,并正式出現在201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2]。
田園綜合體首次提出于中央文件,國家已經將建設田園綜合體作為一個發展戰略。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社會與經濟進入高速發展階段,人們的生活水平得以大幅改善,但也形成了諸多的社會問題。其中之一就是城鎮與鄉村的發展兩極化嚴重,農村大量的勞動力涌入城市,空心村日益增多、農耕土地荒廢化現象越來越嚴重。田園綜合體的建設可以有效地連接城鎮和農村,也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手段。所以深刻落實中央政策,大力發展和建設田園綜合體是解決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的有效途徑,可以預測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田園綜合體將會一直保持迅猛的發展勢頭[3]。
田園綜合體的主要依托仍然是鄉村,在鄉村就少不了農業的發展。所以田園綜合體的發展核心仍然是農業,受益的群體還是農民。建設發展要秉著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為根本的原則,利用好農村合作社這一主要載體,讓農民的生產生活得到有效改善。田園綜合體的建設就是以農業生產為根本,加上特有的休閑形式,讓城市的游客們體會到在鄉村的樂趣,體驗鄉村生產活動的同時放松身心,鄉村的農民從中充分的受益。這就是田園綜合體的重大意義所在。
配套產業是在核心產業的前提下與之匹配的產業,例如餐飲、住宿等以服務為核心的產業。配套產業可以依據核心產業的不同模式進行不同的發展建設,例如配套具有特色的餐飲、民俗民宿。這些是決定一個田園綜合體質量好壞的重要內容,它直接影響消費者的體驗感。田園綜合體中這一板塊也是吸引消費人群的一大利器,充分體現了農業與休閑的有機結合。
支持產業是田園綜合體長期穩定發展的前提,與配套產業相輔相成。沒有配套產業的支持產業是一枚空心彈,沒有支持產業的配套產業是一枚沒有動力的實心彈。支持產業可以是農產品的加工,農業科技產業等,還要有醫療,教育等。支持產業的建設也應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的地區發展不同的產業。比如結合當地的氣候特點種植相應的農作物,結合當地的歷史文化發展有特色文化小鎮。
衍生產業是一個田園綜合體的創新產業,是一個田園綜合體的特色,是吸引消費者的主要產業。發展好衍生產業就是將區域特色與產品特色結合在一起,田園綜合體的“綜”就表現在這里。將多種產業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改變傳統的單一的經營模式,提高農業與工業、信息、商貿、旅游等服務業的結合度,實施多種產業相互滲透、相互交融、相互支持的產業發展戰略。
2017年8月7日,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公示的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名單中,河南共有11個特色小鎮入選。至此,河南省全國特色小鎮總數已達15個,為發展田園綜合體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其中也存在諸多的問題[1]。
通過對河南部分田園綜合體項目實地調研發現,很多地方田園綜合體的產業與功能不夠齊全,發展還有很大的空間。例如洛陽孟津“我的農莊”的整體建設面積較小、功能不夠齊全,對游客吸引力度不夠。可以適當加入一些帶有吸引力的元素部分,例如不同的活動主題,養老社區,創新農事體驗。還有一部分項目土地利用不夠合理,建設投資不足。例如櫻桃溝里面所謂的“農莊”很多,但都只是功能不完備的餐飲場所,亦有很大的提升空間[4]。
鄉鎮政府的經濟基礎薄弱,融資的方式很少。例如櫻桃溝大量的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僅在櫻桃季節回來幾天,沒有形成長期的可持續發展模式,鮮有投資者,農民缺乏領頭羊等諸多問題,導致當地經濟得不到穩固發展。雖有中央的政策文件,但缺乏政策落地的配套支撐文件[5]。
鄉鎮的發展比較滯后,基礎設施不夠健全,例如交通設施、給排水系統、污水雨水處理系統、電力系統等基礎設施比較落后,影響了田園綜合體的良性發展。
1)地域和氣候優勢。河南地處中原,在地域上有著獨特的優勢,縱向連貫東西,橫向溝通南北。在鄭州基本可以實現全國各地的直達,兩小時航空圈可以覆蓋全國90%的人口,四小時高鐵圈可以基本覆蓋全國主要經濟區域,高速公路、干線公路通車里程和技術等級均居全國前列。除此之外,河南處于中原地帶氣候屬于溫帶和亞熱帶氣候過渡區,氣候具有明顯的過渡特征。全年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豐沛,且山地平原河流等地形地貌形態多樣,地表河流縱橫,境內分布著黃河、淮河、洛河等大小河流共1 500余條,地處中緯度地帶,在花卉的培育、繁殖上具有一定的優勢。不管是交通、氣候、河流還是花卉都可以展開很多種特色,比如以“交通”“航空物流”“花卉”等作為田園綜合體的主題。
2)產業和歷史文化優勢。河南是農業大省,這與田園綜合體的發展以農業為核心相契合。作為糧食生產核心區,既是全國糧倉,也是全國廚房。例如鞏義的石榴、中牟的大蒜和西瓜、焦作的四大懷藥(懷山藥、懷菊花、懷牛膝、懷地黃)、商丘的黑芝麻、信仰的板栗和毛尖等。全省的特色產品有50余種,均為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稱號的產品。河南工業門類齊全,具備好的基礎和條件,有一定的產業集群,如雙匯集團、三全、思念、云鶴等一大批食品企業傲視全國。除此之外還有服裝、鋼材、農機配件等在全省都有覆蓋。可以依據產業優勢建設以“食品小鎮”“工業小鎮”等為主題的田園綜合體。文化也是河南省的一大優勢,作為華夏文明和中華名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以及是中國歷史的核心區域之一。洛陽(十五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及鄭州(夏商鄭管韓五朝古都)都是著名的千年古都,歷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河南具有建設相關主題的深厚文化基礎,可以根據河南省不同的地域文化資源建設不同主題的比如以“石器”“文化”“戲曲”“武術、民俗風情”等為特色的田園綜合體[6]。
1)以根為本,吸引人才。田園綜合體的核心是農業,服務的核心就是農民,要以服務農民為主要任務。目前鄉村發展面臨的問題之一是人才的大量流失,許多的鄉村變成了所謂的空心村。田園綜合體的發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要給出優惠政策,吸引有技術、懂管理的高學歷人才返鄉創業。同時,通過培訓讓農民變成新型的農民、有技術的農民,讓農民直接參與田園綜合體的日常運營[5]。
2)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河南省田園綜合體的建設要充分依托當地的優勢資源,突出地方特色。例如與文化歷史相結合,這也是創新農業的一個部分。例如洛陽可以結合牡丹作為一個亮點,洛陽市內有許多與牡丹相關的食品、主題公園等,但是當地的一些田園綜合體項目卻沒有相關內容,沒有特色就失去了靈魂。可以將牡丹文化融入其中,讓游客體驗制作牡丹花包、藥膏、飾品、食品等,使消費者在身心放松的同時學習到當地文化知識。
3)融合大數據,發展互聯網+田園綜合體。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顛覆了傳統的產業模式,將“互聯網+”與田園綜合體相結合,不但可以進行有效的廣告宣傳,而且還可以在物流運輸、電子商務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平臺優勢,讓農民對田園綜合體有更深入的認識,并且從多維度為田園綜合體的建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既可以調動農民參與的積極性,又能帶動農村產業經濟的振興與發展。
4)緊扣政策,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創新服務。當前,國家正在大力推進裝配式建筑的發展,田園綜合體的建設過程中,可以考慮采用裝配式建筑,在工廠預制所需要的構件,運輸到施工現場直接拼裝,預制墻體上的裝飾圖案亦可以在預制時完成。而且,還要考慮綠色建筑的要求,打造保溫隔熱、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的綠色建筑。在服務方面要有創新、吸引力。例如,可以結合所種植的特色農產品,由營養專家為消費者搭配符合個人體質的膳食結構。另外,可以利用在線視頻監控隨時掌握農作物的生長情況,城市的消費者只要打開手機掃描二維碼,就能追溯農產品的源頭。此外,還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云計算來定位消費群,推介相關產品。消費者通過APP來查詢、訂購相應產品和服務。
田園綜合體的出現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將會帶動經濟的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的進程。河南作為農業大省并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具備發展田園綜合體的優勢條件,但目前田園綜合體建設還存在諸多問題,田園綜合體的建設不僅要充分理解政策,更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吸引人才,創新服務,利用好大數據發展互聯網+田園綜合體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