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永 波
(山西運城路橋有限責任公司,山西 運城 044000)
地基處理過程中強夯法可謂是極其重要的技術手段,其作用巨大,應用效果顯著,強夯法在地基處理過程中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地基強度,還能降低地基土體的壓縮性。近幾年來,其應用范圍不斷拓展,主要適用于鐵路以及公路等建筑行業。基于此,本文有效參考相關專家學者的研究結果,提出強夯法加固公路地基的具體方式,探討了相關的設計方法,以期為其他研究人士提供借鑒。
強夯法在土地加固過程中的應用,其夯實能通常會由地表逐步蔓延至地下,與此同時,向周邊區域拓展,夯擊次數的增加不僅可以提高土體的加固效果,還能延伸其深度范圍,由此可見,夯擊次數對于公路地基的加固深度具有一定的影響。對某工程所應用的強夯法加固處理方式為例進行分析,可知此工程運用2 000 kN·m單擊夯擊能,即可對10 m深的土地進行有效加固,將夯擊次數控制在5次以內,土體地基加固效果良好,加固效果可達到80%。
強夯法加固公路地基次數的確定,必須結合土體性質,制定最為適宜的夯實方案。針對較為常見的地基土體可運用點夯兩遍至三遍的方法,對于滲透性能相對較差的土體,那么夯擊次數可相應增加,以確保公路地基加固效果。在以上夯擊工作完成后,還應當以低能滿夯的方式,使土體加固效果達到最佳,再通過輕錘多次的方式,保證夯實過程的有效性以及科學性[1,2]。
夯擊能的大與小將直接影響土體加固效果,還能影響土體加固深度,通常情況下,夯擊法的應用質量,會受夯擊次數以及夯擊能大小的制約,夯擊能值越大,那么地基加固效果越顯著,夯擊能大與小的確定,需要結合實際的施工情況,掌握機械設備的運作效率。對以往的工程實踐進行分析和總結,而后發現若想保證加固深度的有效性,就要確定最為適宜的單擊夯擊能,施工環節選擇性的加大單擊夯擊能,但不可對土體結構造成破壞。單擊夯擊能的大小選擇,需要首先明確強夯有效加固深度,而后結合工程地質條件,參照相關的施工標準以及制度規范,做好預先現場實驗,以確保地基夯擊功能的有效性。
夯錘形狀可從橫截面以及縱截面兩個方面進行探討。夯錘橫截面的形狀指的就是錘底形狀,主要有方形以及圓形兩類,方形錘的夯點相對簡潔,其缺點主要體現在使用過程中需要具備使用導向,應用過程較為繁雜。圓形錘的每個夯點都可精準落入到坑位之中,使用過程較為便捷,它的應用也存在不足,易受地形形狀的制約,布置過程中僅能運用梅花形。方形錘的應用可彌補圓形錘的缺陷,因此,在利用強夯法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的施工需求,選擇最為適宜的夯錘形狀,以保證土體加固效果。
夯錘縱截面形狀較為多樣,通常情況下可分為臺球形、平底形以及彈頭形三類,彈頭形以及臺球形的夯錘形狀與地基的接觸面積較小,這一過程中地基土體的沖量較大,與平底形相比其加固效果更加顯著。
夯錘底面積大小將一定程度的影響夯錘對于地面的沖擊壓力,如若夯錘底部面積較大,那么其貫入力就較小,相應的夯擊次數也會有所增加。這一情形下,夯擊處理過程中的橫向范圍也將有所拓展,相反亦同樣如此,所以,工程施工環節,需要擇選最適宜的錘底面積,結合地基土體的形狀等各類因素。土地性質存在差異,那么最終錘底面積也會有巨大差別。通常情況下,公路路基單位面積受力較大,地基土體加固效果也就越好?;诖?,公路地基土體加固處理過程中,可有效運用底面積較小的夯錘,保證土體加固效果,除此之外,也可運用底面積較大的夯錘完成施工任務,再二次利用底面積較小的夯錘而進行夯實作業,方案選擇需要結合施工具體情況以及土體性質等等,大大提高施工效果[3,4]。
夯錘之上布有多個錘孔,借助錘孔可以一定程度的增強強夯加固效果,錘孔大多處于夯錘底面位置,其主要作用為貫通上下排氣孔,利于氣體排除,此氣體多為坑底內部的空氣。錘起之時應減小吸力,這樣可有效避免出現提錘困難的情況,傳統的施工模式下,所運用的夯錘錘孔均較小,易出現堵塞問題。最近幾年來,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夯錘而進行改良以及優化,垂孔直徑范圍得以擴大,多處于25 cm~30 cm之間,其應用優勢更加顯著,提高了加固效果。
強夯法在公路工程施工建設中的應用極其廣泛,通常情況下此方法可用來加固砂土、碎石土以及粘土等等,此外,還普遍應用于人工填土地基以及濕陷性黃土等各類情況下。值得一提的是,強夯法的運用有必要結合公路地基的土體特性,選用最為適宜的夯實方式,比如,明確土體的初始密度、飽和度以及滲透能力,即便同種類型的地基土,如若其深度不一,那么其力學性質也會有所不同,物理性質同樣具有較大差異,在利用強夯法對公路地基進行加固處理的過程中,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增強土體的密實度,提高自身強度,削弱地基土體的壓縮性。
除了以上幾項要素,在應用強夯法加固公路地基的過程中,也應從其他次要環節入手,例如,測試時間的確定以及錘體靜壓力的控制等等。發揮強夯法的應用優勢,保證加固深度,提高加固效果。
單擊夯擊能的大小等同于落距和錘重的乘積,若想保證地基加固效果,就要相應的增加落距以及錘重,而單擊夯擊能的大小則要有效考慮地基土體類型以及荷載能力等,結合施工過程中的加固深度,確定最為適宜的夯擊能量,需要根據現場的施工情況予以確定,組織試夯實驗,以保證夯擊能量的合理性。
夯擊能還可細分為單位面積夯擊能和總面積夯擊能,每種土質的總面積夯擊能均有所不同,對于飽和土體地基來講,一般情況下都會進行多次夯擊,每次夯擊行為都會存在一個極限夯擊能,這一極限夯擊能主要指的是在土體自重相等、空隙水壓力相等的情況下所體現的夯擊能;對于細粒土來講,通常要將夯擊能定位在1 500 kJ/m2~4 100 kJ/m2;對于粗粒土來講,則要將夯擊能定位在1 000 kJ/m2~3 100 kJ/m2。
確定夯擊能的過程中,需要從全局性的角度入手,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其一,注意每次夯擊都要保證一定的夯沉量,如若夯沉量過小,那么最終地基土體加固效果將很難得到保證。其二,夯坑坑邊土體起量應當盡可能減少,與地基土體夯沉量相對小,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證擠密效果。其三,夯坑深度不可過深,過深將會增加提錘過程的難度。
工程施工過程中常涉及土地地基加固處理相關的工作,而這一環節強夯法發揮了巨大作用,應用強夯法時,需結合土體性質,明確土體夾層以及厚度等各類要素,并全面考慮路堤荷載能力以及實際高度等等,確定以上因素給強夯法加固效果所帶來的影響,以此為基礎,做好強夯法加固地基的設計工作,從經濟性角度進行探討,提前做好現場試驗,保證設計方案的科學性以及適用性,使地基加固處理效果達到最佳狀態。最后,希望筆者的分析以及探討為相關的研究人士帶來借鑒以及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