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心剛
(山東能源龍礦集團,山東 龍口 265700)
北皂煤礦1405工作面推進長1449.8m,平均面長96m,回采面積139181m2,平均煤油厚度5.15m,工作面儲量為95.7萬t。工作面采出量為90.5萬t,其中煤1采出量為13.3萬t,油2上2采出量為51.6萬t,油2上1采出量為25.6萬t。工作面平均采高為4.15m,工作面回采率為94.6%,損失量為5.2萬t,損失率為5.4%。
油2呈灰褐~棕色,為泥質膠結,致密堅硬、層狀結構,韌性大,水平層理發育,層位穩定,平均厚度4.03m,油2為煤1層的底板,下距煤2平均19.05m;依據上下質量不同和物理特性,將油2自上而下分為油2上2、油2上1。
1405工作面采用走向長壁后退式采煤法,綜合機械化厚煤層一次采全高回采工藝,工作面主要開采設備有MGTY400/930-1.1D采煤機、SGZ-764/630刮板輸送機、ZTZ6600/18/32輕型端頭支架、ZY4800/23/42基本支架、ZYG4800/23/42過渡支架、超前支護支架1組。
采用MGTY400/930-1.1D雙滾筒采煤機雙向穿梭式割煤,前滾筒割頂煤,后滾筒割底煤。根據煤巖賦存及工作面設計要求,工作面的回采層位為煤1平均厚度0.78m、油2上2平均厚度2.73m、油2上1平均厚度1.30m,沿煤1頂板進行回采,確定該面采高為4m,截割深度為0.6m。
據油頁巖工作面回采經驗,采煤機自溜尾向溜頭割煤過程中,造成大塊較多,人工破碎大塊影響生產。在煤壁片幫嚴重,大塊較多,人工破碎困難的情況下采取中部斜切進刀的方式,斜切進刀段長度35m,進刀深度0.6m,具體操作如下:工作面煤壁為直的,采煤機處于溜尾直刀上行,溜尾割透后,追機移架,采煤機開始下行,下行后開始將溜尾向下17m刮板運輸機全部推出,18m至35m位置刮板運輸機推出18m彎曲段,為下一循環斜切進刀做好準備。采煤機下行正常割煤,支架滯后采煤機2~3架前移,直至割透溜頭。采煤機割透溜頭回機上行,停機推移轉載機、端頭架,推移溜頭后,采煤機上行,推溜追機作業。上行至距溜尾35m處,通過刮板運輸機18m彎曲段斜切進刀,使得采煤機達到正常截割深度0.6m,工作面刮板運輸機全部推出,工作面為直刀,采煤機溜尾上行,進行下一個循環。
采煤機截割裝煤采用采煤機滾筒和工作面刮板輸送機前移配合裝運,工作面刮板輸送機運煤到轉載機和帶式輸送機。
(1)為提高油頁巖出塊率,成立專項領導小組和現場跟班小組,負責油頁巖出塊率的總體協調,包括井下震動爆破參數的試驗及試驗參數優化調整、機電設備的改造和改進、安全技術措施的監督落實、油頁巖出塊率的篩分、測定和出塊率數據統計。
(2)自油頁巖面進行爆破預裂工作以來,建立健全措施落實、現場管控檢查、考核獎懲兌現制度,在工作面放炮期間全程落實安全監督工作,使放炮安全管理達到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無縫隙管理的要求。
(3)在油頁巖面生產期間,首先從改進回采工藝入手,在回采工藝上,采取了爆破提前預裂、機組下行割煤、上行割底、溜尾插機進刀的回采工藝方式。通過回采工藝的改進來減少采煤機割煤時對油頁巖的破碎,進而增加出塊率。
(4)預裂爆破方面,使用毫秒微差雷管,提高爆破效果,并根據爆破效果不斷試驗、調整、優化爆破參數,先后對工作面爆破試驗的參數從打眼數量、打眼位置、打眼深度、單眼裝藥量上共優化調整11次,并根據試驗情況對工作面爆破預裂參數從打眼時間、裝藥爆破時間、處理瞎炮時間、工作面實際生產時間、處理大塊時間、每天生產組織和爆破成本方面進行了綜合對比,以確定最佳的爆破參數。
(5)在油頁巖成塊率篩分測試方面,據井下進行的每個試驗,分別對每個試驗每天的油頁巖出塊率進行了篩分測試,并分析匯總出每個試驗的綜合出塊率數據,為下一步試驗參數調整提供依據。
(6)為增加油頁巖的出塊率,在井下機電設備改造方面主要進行了以下工作:①在面轉載機與皮帶機搭接處、下順1#與2#皮帶機搭接處、面破碎機與煤1上山皮帶機搭接處、煤1上山皮帶機與煤1上倉皮帶機搭接處及主倉入口處分別安裝緩沖裝置,減少油頁巖沖擊破碎量;②將目前在用的轉載機上的二級破碎撤除一套,改為一級破碎,降低油頁巖的破碎程度;③減少采煤機滾筒上的截齒數量,每個滾筒葉片上的截齒減少兩個,即每個滾筒上的截齒減少8個,目前每個滾筒截齒數量保持在56把。
由于油頁巖的硬度和比重較大,在回采過程中,油頁巖對工作面采煤機、刮板運輸機、轉載機、皮帶等設備的沖擊、磨損、負荷較大,導致工作面設備損壞較重,具體表現為:
(1)采煤機滾筒磨損嚴重,截齒及齒套甩掉,調高油缸頻繁斷裂,搖臂與機身連接的銷軸襯套磨損嚴重,機架各部位連接螺栓斷裂。
(2)溜頭堆積大塊時,采煤機機身整體振動、晃動嚴重,對刮板輸送機溜頭和溜尾二過渡處的齒條元寶座造成嚴重損壞。
(3)油頁巖通過轉載機和皮帶轉載點運出的大塊在各轉載點下落過程中,大塊對皮帶沖擊、砸傷、負荷較大,造成了三連輥壓斷、皮帶H架變形、皮帶吊掛鋼絲繩斷裂、運輸順槽皮帶損壞等現象。
(4)油頁巖回采大塊較多導致運輸系統堵塞,影響油頁巖工作面正常回采。
(1)工作面回采工藝確定采用中部斜切進刀,采煤機下行牽引割煤,上行空機牽引至溜尾,以減少刮板運輸機和采煤機的負荷,減少大塊對采煤機和刮板運輸機鏈的沖擊和損傷。
(2)針對采煤機損壞現象采取了加固采煤機機身,加固調高千斤頂,更換搖臂銷軸襯套,更換滑動油封,減振和固封電控系統,機身連接螺栓更換成液壓防松螺栓,滾筒葉片補焊耐磨塊、焊接加強筋板、焊接截齒與齒套、更換截齒規格等措施,保證截割效果,減少采煤機所受沖擊損壞。
(3)工作面層位出現變化時,盡量順平工作面刮板運輸機,防止起伏過大,造成采煤機牽引負荷過大,引起采煤機震動大,造成刮板運輸機銷排損壞。
(4)為有效控制工作面大塊,今后工作面在安裝支架時,在支架二級護幫上直接安裝加長護幫板,對煤壁進行防護。
(5)設備選型進行了優化:①購進了B87C重型氣鎬破碎大塊,由于B87C重型氣鎬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溜頭破碎大塊效率,節省了溜頭破碎大塊時間,提高了設備開機率;②刮板運輸機加大了功率,由以前的315×2kW總功率,改為400×2kW總功率;③刮板運輸機連環,由以前Φ30mm改為Φ34mm;④轉載機破碎機加大了功率,采用PCM110型破碎機(功率110kW),并提高了過煤高度,減少對轉載機連環的沖擊;⑤為了保證運煤系統的暢通,在1#皮帶頭安設了系統破碎機(功率320kW)。
(6)對轉載機卸載點和2#皮帶卸載點設計并加工了緩沖裝置,很好地解決了皮帶砸傷、損壞問題。
(7)采取綜合措施將沿線的三連滾加密,由以前一組皮帶縱梁安設2組三連滾,改造增加為3組;將H架的輔助拖輥全部加齊,并將H架兩側與縱梁綁扎牢固,沿線個別擺動較大的地點施打錨桿進行固定;將皮帶機頭大架上的三連輥,改造成緩沖托輥架;將皮帶吊掛繩都更換為整股Φ12.5mm鋼絲繩,并定期涂油,防止其銹蝕;每天檢查皮帶H架和縱梁,有彎曲或變形的及時更換,保證油頁巖工作面運輸系統完好暢通。
煤1油2工作面機炮聯采的成功開展,解決了上行開采、油頁巖硬度大、大塊多、出塊率低等技術難題,提高了油頁巖出塊率,在預裂爆破參數優化、機械化回采技術及管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基本上摸索出了一套提高回采油頁巖出塊率、適合油頁巖工作面的機炮聯采技術研究成果,為油頁巖工作面的高效回采提供了較好的技術借鑒,推廣應用前景比較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