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依韓
摘 要 科技資源共享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將影響科技創新效率。本文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對二者的作用機制進行了實證研究,選取大型儀器設備的共享比例代表科技資源共享水平,運用數據包絡分析(DEA)對2013—2015年北京市各區縣的創新效率進行計算。通過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得出,資源共享水平的提高將對創新效率的提高起到正向作用,因此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以提高科技創新效率,促進經濟發展。
關鍵詞 資源共享 創新效率 提高
一、引言
經濟增長與勞動力、資本的投入以及技術進步有密切的關系。當資源的使用處于飽和甚至是過飽和的狀態時,加大投入以提高產出的數量是不現實的,因此通過資源共享以實現效率的提高是我國目前科技發展應追求的目標和方向。
近年來,許多學者對資源共享和創新效率進行了研究。宋立榮、王宏達等探索增強共享服務以提高資源共享效率。彭正龍發現知識轉移在共享和創新績效之間的中介作用;李佳賓與李凱廣讓員工對企業內部的知識共享、創新能力以及創新績效進行打分,探索三者之間的關系。不難發現,以上學者通常將“資源”單純地視為“知識”,這樣的定義過于片面,并且此類研究均采用問卷調查的單一方式獲取數據,降低了結論的可信度。因此,本文選取更完善的資源共享水平指標,探求它與科技創新效率的關系。
二、資源共享水平對創新效率作用的理論分析
創新效率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創新效率指的是一個社會或者組織所提供的創新資源可以給社會帶來的滿足程度,狹義的創新效率是指創新資源的投入與它帶來的產出的比值。
科技資源共享水平可以用共享的比例加以衡量。大型科學儀器是科學研究中重要的科技資源,其對外共享占比是指對外提供服務的設備數量與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總量的比值,反映了設備對外開放共享的程度。資源共享機制是指搭建一個共享平臺,提高資源的使用率。理論上,當科技創新的投入水平下降,而產出水平不變甚至上升的時候,創新資源的產出投入比值將會提高,創新效率隨之提高。
為了對本文的猜想加以驗證,本文將以北京市城六區以及城市發展新區,共計11個區作為研究對象。筆者在選取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對外共享占比代表北京市科技資源共享水平的同時,選取指標對北京市的科技創新效率進行測算,通過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對資源共享水平和科技創新效率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數據來源于中國科技資源網、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發布的國家科技基礎條件資源調查報告。
三、科技創新效率
一個經濟體的創新效率通常由多項投入和多項產出指標共同決定。數據包絡分析(DEA)可以很好地解決投入產出指標的標準化問題,同時可確定各個指標之間的關系和權重,并對創新效率進行量化,便于決策者對各組織進行效率評價。
(一)指標體系
本文在參考了多位學者的研究的基礎上,選用科學技術支出以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作為投入指標,選用專利申請量、指標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額作為產出指標。
(二)北京市各區縣創新效率研究
本文搜集了2013—2015年這3年間北京市11個區縣的投入和產出指標數據,數據來自《北京區域統計年鑒2014-2016》及各區縣統計局。計算得到3年間北京市11個區縣的總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以及規模效率值,表1將總技術效率列出。
通過表1可以看到,北京市各區縣的創新總技術效率呈現出較大的差異,且整體處于科技創新效率無效狀態。在各區縣中,僅東城區和通州區的效率值為1,處于科技創新效率有效狀態,其余區縣均低于1,創新效率無效。北京在我國處于核心地位,雖然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但它的創新效率并不樂觀,高投入不能帶來相應的高產出,此時資源共享帶來的創新效率倍增顯得尤為重要。
四、資源共享對創新效率的作用機制的實證研究
(一)相關性分析
對資源共享水平和科技創新效率進行相關性檢驗得出,以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對外共享數量占比所衡量的資源共享水平與創新效率之間具有顯著的相關關系,且二者的相關系數為0.508,因此本文有條件做進一步的回歸分析。
(二)建立模型及模型分析
為了定量分析科技資源共享水平對創新效率的作用和影響,建立模型如下:
Yit=αi+βiXit+μit,i=1,2,...,11,t=2013,2014,2015
在模型中,Y表示總創新技術效率,X表示科技資源共享水平,即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對外分享數量占比。i依次取值1~11,分別代表北京市城六區以及城市發展新區。t為不同的年份。?it是模型的隨機擾動項,受到不同的區縣以及年份的雙重影響。對自變量科技資源共享水平和因變量總創新技術效率進行線性回歸分析,得到的相關信息整理在表2中。
從回歸的結果可以看出,斜率項β為0.439526,為正數,且p值等于零,說明科技資源共享對科技創新效率存在正向的影響。截距項為0.752284,p值小于0.05的置信水平,說明截距項顯著。調整后的擬合優度等于0.708627,說明模型整體的擬合效果較好,在因變量創新效率的變差中約有72%可以由科技資源共享水平與其的關系來進行解釋。同時DW值等于1.868311,可以認為殘差不存在序列相關性。因此,回歸方程可以寫成如下形式:
Yi=0.752284+0.439526Xi
基于上述相關性分析以及建立的回歸模型,可以得出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的共享水平確實與科技創新效率存在正相關關系,因此提高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的共享水平將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科技創新效率的提高。
五、結論及政策建議
本文主要對資源共享水平與科技創新效率關系進行理論分析,計算北京市各區縣創新效率值,對資源共享水平與創新效率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現提出如下建議。
搭建并完善科學儀器信息共享平臺。信息共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幫助用戶選擇他們需要的儀器設備,將儀器的信息直接傳達給用戶,降低用戶的使用成本。同時,構建科學儀器信息共享平臺可以提高設備的利用率,減少閑置設備,避免設備的重復購進。
跨區域資源共享,實現協同發展目標。跨區域科技資源共享可以使科技資源在不同地域開放使用。發展較快的區域帶動科技發展相對落后、創新效率相對低下的地區,在全國范圍內提高科技創新效率,帶動科技發展。
增強全社會的共享意識。國家和有關部門應著力打造開放靈活、形式新穎的共享模式,宣傳資源共享的益處,呼吁人們加強對資源共享的重視,在全社會范圍內掀起共享的熱潮,提高資源的使用率。
(作者單位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參考文獻
[1] 李佳賓,湯淑琴.新企業知識共享、員工創新行為與創新績效關系研究[J].社會科學戰線,2017(09):246-250.
[2] 李紅霞,李勇軍,謝啟偉.共享資源下我國各地區R&D;創新活動效率評價[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4(02):24-32.
[3] 張明.區域創新資源整合共享實證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4.
[4] 宋立榮.我國科學儀器信息共享評價模型思考[J].中國基礎科學,2013,15(01):22-26.
[5] 彭正龍.開放式創新模式下資源共享對創新績效的影響:知識轉移的中介效應[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1,32(01):48-53.
[6] 李凱廣.知識共享、交互記憶系統與創新績效的作用關系研究 [D].浙江工商大學,2010.
[7] 楊勇.資源共享是科技創新的基石[J].河南科技,2009(12):12-13.
[8] 王宏達,劉旻,陳士俊.高等學校大型儀器共享效率評價研究 [J].天津工業大學學報,2007 (05):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