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文解
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總會引發外界熱議。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獨特之處在于對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給予了全面闡釋,是解決新時代“三農”問題的綱領性文件。
鄉村振興作為一個大戰略,實施起來當然不能操之過急,既要穩扎穩打,又要防微杜漸。因此,一號文件中的一系列“禁止性規定”,備受關注。
所謂“禁止性規定”,說白了就是一系列清單和臺賬,也就是提前說清楚哪些事情不能干,哪些事情是會被嚴厲打擊的。
負面清單
1個“嚴禁”:嚴禁工業和城鎮污染向農業農村轉移;1個“嚴格禁止”:嚴格禁止下鄉利用農村宅基地建設別墅大院和私人會館。
這兩點明確了鄉村振興就是以鄉村為主體,而不是把鄉村變成城市的附庸。
2個“不得”:不得違規違法買賣宅基地;不得借鄉村振興之名違法違規變相舉債。
前段時間,中央明確了政府不再作為住房用地的唯一提供方,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包括宅基地)可以入市,修建租賃住房,但是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入市必須在“權屬不變”的前提下進行,買賣需要一定的前提和程序。
1個“一律不準”:除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外,各部門一律不準再組織其他檢查考評。
這一點很重要,最近媒體頻繁曝出,在扶貧攻堅的過程中,一些地方表格、數據滿天飛,但最后恰恰成了應付上級檢查的形式。把檢查考評的權力上收,就是針對地方形式主義下刀子。
厚厚臺賬
3個“不搞”:鄉村振興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不搞層層加碼,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義。
這句話是說鄉村振興一定要從我國的發展實際出發,制訂符合現階段發展標準的方案,不能好高騖遠,否則最后實現不了,損害的還是黨和政府的公信力。不搞層層加碼,不搞一刀切,其實也是有明確的現實導向。現實中,不少地方出于政績和搶頭功的沖動,落實中央政策時囫圇吞棗,不考慮地方實際,最后導致脫離實際,成了形式主義。
2個“防止”:防止內部少數人控制和外部資本侵占集體資產;防止脫實向虛傾向,嚴格管控風險,提高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能力和水平。
第一點說的是維護集體資產的集體屬性,不能被少數人或者村集體之外的資本變相侵吞。第二點是要嚴控金融風險,要把鄉村金融用在刀刃上。這些年,一些資本下鄉,出現了不少問題,比如下鄉資本“跑路”,涉農項目爛尾,土地流轉出現糾紛,流轉土地出現“非糧化”“非農化”現象。資本下鄉不能變成“圈地運動”,所以,在鄉村振興過程中,既要引入社會資本,又要給社會資本定規矩、明底線,真正讓資本服務農村。
以上幾條,可以看出此次中央一號文件關心的重點所在。比如土地流轉,1月中旬國土部出臺首批13個試點城市后,宅基地可以“三權分置”,但同時要經過確權,“城里人”不能買宅基地,尤其不能買來建別墅和會所。又如鄉村振興中必須解決的“錢從哪兒來”的問題,地方政府不能違規變相舉債,集體資產不許非法侵占。
一號文件里唯一的“一律不準”,出現在扶貧領域,聚焦目前基層干部群眾反映強烈的形式主義、考評多、負擔重的問題。
問題導向
有“禁止、不得、不準、不搞”的,也有需要“嚴懲、整治、打擊”的。對這些問題,中央一號文件措辭強烈。
1個“嚴懲”: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切實加強扶貧資金管理,對挪用和貪污扶貧款項的行為嚴懲不貸;1個“加大懲處力度”:推行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制度,加大基層小微權力腐敗懲處力度。
其實這樣的行動早已開始,已經有不少扶貧領域的腐敗分子受到嚴懲。怎樣用好扶貧資金,讓有限的資金真正用在需要的人和產業上很關鍵,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強調的精準扶貧問題。另外,“小貪巨腐”一直讓老百姓深惡痛絕,在今年年初召開的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特意指出,懲處人民群眾身邊的腐敗現象是今年紀委工作的重點。
1個“查處”:科學確定脫貧摘帽時間,對弄虛作假、搞數字脫貧的嚴肅查處。
這個還是量力而行的問題,脫貧摘帽有時間表,但并不是說罔顧客觀規律。有些地方基礎好,脫貧可能快,有些地方基礎差,需要再加把勁。這是很正常的,中央也允許有一個脫貧摘帽的時間先后差。
3個“打擊”: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宗族惡勢力;嚴厲打擊黃賭毒盜拐騙等違法犯罪;依法加大對農村非法宗教活動和境外滲透活動打擊力度,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預農村公共事務。
近期,在全國范圍內已經陸續開展了掃黑除惡行動。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對農村宗教問題的表述,既點出了農村的非法宗教蔓延現象,也點出了其背后境外勢力的滲透。
2個“整治”:繼續整治農村亂建廟宇、濫塑宗教造像;嚴厲整治在惠農補貼、集體資產管理、土地征收等領域存在的侵害農民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1個“整頓”:持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
第一點說出了現在農村文化建設的弱勢,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原先的自然村落遭到肢解,空心化、老齡化成為不少農村的現實,宗教勢力的滲入主要就是針對農村精神文化空虛的留守老人和婦女兒童。不得不說,這些問題的出現,很大程度上緣于基層黨組織的渙散,基層組織陣地的后撤,自然給了宗教勢力乘虛而入的機會。所以,要持續整頓基層黨組織,讓基層組織建設強壯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