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已經進入一個以微信、微博、論壇、貼吧等為主流的自媒體蓬勃發展、全新的時代。傳統媒體、特別是最基層的縣級媒體,受沖擊更嚴重。基層媒體想要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必須加快融合,實現“兵合一處、將打一家”。
關鍵詞:新聞觀察;融媒體建設
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強調,做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要求新聞工作者要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要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要求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要旗幟鮮明堅持真理,立場堅定批駁謬誤。因此,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把主流媒體做大做強,打通黨和人民群眾信息溝通的“最后一公里”,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任務。
但是當下,我們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自媒體時代,以微信、微博、論壇、貼吧等為主流的自媒體蓬勃發展,自媒體群體在新聞市場中的重要性逐漸提升。面對這種以傳播迅速、以隨意性大為突出特點的新媒體洶涌來襲的態勢,作為處在傳統媒體最基層的縣級媒體如何應對,以及如何提升傳播力和影響力,是需要認真思考和探索的問題。2018年暑假,筆者在家鄉電視臺和報社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實習和調研,對縣級媒體的現狀和融媒體建設的迫切性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縣級媒體發展困難重重
多年來,經濟社會和媒體發展深刻變革,縣級報社、廣播電視臺等發展遇到新問題、新挑戰,不少報社、廣播電臺的運行陷入困境,影響力和受關注度不斷衰減。
一是制作內容不精.習總書記說過,“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優勢核心是人才優勢”。縣級媒體普遍存在一線采編人員缺乏的情況,僅能滿足報紙和電視的日常發行和播出,報道稿件和電視質量難以保證。我的家鄉是河南省長葛市(縣級市),2017年全國百強縣,河南省前10強,應該說經濟實力還不錯,但長葛廣播電視臺200人的事業編制,一線采編人員僅30人,加上后期制作和播音員、主持人也只有50人左右,占人員總數的四分之一。其次,縣級媒體的文字報道、新聞節目領導新聞比較多,部分根本沒有傳播價值的領導、會議的日常活動占據報紙版面、電視畫面,讓群眾十分反感。
二是生存壓力較大。隨著體制變化和政策調整等,縣級媒體的人財物實力與規模縮小,力量削弱。加上上級媒體的強勢覆蓋,以及各類新媒體新聞和視頻的沖擊,縣級媒體的市場份額不斷減少,致使廣告收入銳減。10年前,長葛市廣播電視臺每年廣告收入1500多萬元,現在減少到不足300萬元。伴隨著縣級媒體的關注度的減少,縣區級政府在人財物上的投入或不太積極,或被動應對,出現人員工資待遇較差,流動率較高的狀況。長葛廣播電視臺招錄7位主持人,因為長期沒有編制,每月只有最低生活費,最長的已經有5年。長葛報社因為留不住人才,每半年要公開招聘一次編輯記者。縣級媒體實際已進入風雨飄搖時代。
三是影響力式微。縣級報紙、廣播電視臺是黨領導的基層媒體,是縣域主流的傳統媒體,對鞏固擴大基層宣傳思想文化陣地意義重大,但縣級媒體影響力和傳播力日益減弱。目前我市城鎮居民每天收看有線電視的人數不足30%,年輕人不足10%,非常不利于黨的政策的宣傳和輿論的引導,不能切實發揮為民服務的社會效應,處在日漸被邊緣化的境地。
二、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刻不容緩
媒體融合是信息時代背景下一種媒介發展的理念,是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基礎上媒體的有機整合。就長葛市而言,有廣播電視臺、長葛報社、長葛市電子政務網、各類網站1000多家,各類微信公眾號120個,黨政微博11個。“人人都是自媒體”“網絡信息滿天飛”,群眾難辨真偽。2016年,“長葛二中跳樓學生劉雅婷寫給全體教師的一封信”在長葛的微博圈、微信圈瘋狂傳播。整篇帖文主要圍繞課上不講課、課后補課的行為進行評說,其中有對父母的憐惜,有對老師、學校、教育局的怨恨。網友們看完后迅速轉發傳播,對學生給予同情,對老師、學校、教育局進行譴責,給教育局和學校、老師造成了很大困擾。該校報警后,警察通過技術手段,在百度貼吧—牡丹江四中吧中看到一篇署名為13045344XXX的網友于2013年7月17日14時19分發表的《四中的老師,我恨你們!》一文,除了名稱略有不同,內容和《長葛二中跳樓學生寫給全(體)教師的一封信》完全一樣,這是網絡上所能查到這篇帖文最早的出處。經過多方轉載,武漢、大連、青島、佳木斯、呼和浩特等地都“躺槍”,都是這篇近千字的文章,內容完全一樣,只是在文章開頭,被冠以不同地方不同學校的名字,對各個地區學校造成了不良影響。事情發生后,我市網信辦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發動警方、長葛報、電視臺連番辟謠,《今日長葛》、《長葛頭條》、長葛文明網等微信公眾號通力反駁,謠言才漸漸平息。雖然事件得到了平息,但暴露了媒體間信息不通、發力不齊、應對不迅速等問題。建設一個能有效整合縣域內報紙、電視、廣播、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媒體資源的機構,建立起內容豐富、載體多樣、覆蓋廣泛的現代媒體傳播體系變得尤為迫切。
縣級融媒體中心按照“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全方位覆蓋”的模式,把報紙、電視、廣播、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媒體資源有效整合,實現媒體資源的高效使用,解決縣級媒體單打獨斗的問題,形成各家媒體“兵合一處、將打一家”的生動局面。同時可以打破編制限制,有效擴充媒體工作隊伍,增強采編能力,提升內容質量,擴大媒體的影響力。融媒體中心的建設,它既能提高媒體的輿論導向水平,提高縣級媒體的引導力和公信力,發揮社會效益,又能使媒體樹立自身的良好形象,贏得受眾,增強競爭力。
三、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議
(一)以開放創新的意識辦融媒體
不同的媒體有不同的屬性和特征,融媒體同樣也有自身特點,不能用舊思維辦融媒體,更不能以“官本位”辦新媒體。要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去接受融媒體,以創新的意識去謀劃融媒體,瞻前顧后、因循守舊會影響融媒體的建設。
無論是傳統媒體時代還是新媒體時代,一個好的新聞報道、電視節目,必定是內容為王、形式新穎。比如,傳統縣級電視臺節目存在節目類型單一、數量較少且多以新聞為主等問題,不能滿足觀眾的觀賞需求,可以在節目設置上進行創新,創設一些具有本地色彩的欄目,讓觀眾可以了解本區域百姓生產生活現狀,增強節目的吸引力。在融媒體時代,作為縣級媒體,可以發揮本地化、地域性的優勢,辦出自己的亮點,推出接地氣、有靈氣的新聞作品。
(二)扎實做好媒體整合工作
縣域內的報紙、電視、網站等分屬不同部門,媒體融合的前提是人財物的有序整合。人員的隸屬、待遇的調整、崗位的劃定等都需要統籌協調,全面推進。這種復雜又具體的工作倘若沒有處置好,會出現不穩定的工作狀況,造成人心浮動,局面混亂,使工作陷入僵局。
建立融媒體中心需要成立領導小組,負責各單位的協調工作,及時解決整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縣級媒體的報人、廣電人要以強烈的責任心投入整合,樹立起“一盤棋”的思維,在人力資源、通聯隊伍、社會關系等方面各盡其才,共同辦好融媒體。要努力探索廣播與電視、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對內宣傳與對外宣傳、產業與事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徑、新機制,穩步推進組織架構、業務流程、平臺渠道和管理機制的改革重塑,持續產生1+1+1>3的“化學反應”。
(三) 緊緊抓住融合發展牛鼻子
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關鍵在一個“融”字。面對當地群眾對媒體的新需求、新期待,傳統報紙、廣播電視等難以適應,加之縣級媒體人力物力財力有限,只有在融合發展特別是網絡新媒體中尋找機會,才能形成滿足新需求贏得新市場的能力。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傾向于通過網絡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此,我們可以順應媒體網站發展趨勢,加強與網民的雙向互動,利用新媒體資源,積極為網民提供便利服務。如:生活訊息服務、網絡問政 、政策咨詢等。
縣級媒體融合發展,可以提升媒體服務能力。突出全媒體運作、全終端覆蓋,促進各種新聞要素深度融合、各種報道資源充分共享、各種媒介互聯互通,實現新聞信息傳播的及時有效。積極推進多元化發展,發揮主流媒體的優勢,做好新聞與政務及服務的結合,拓寬經營渠道,提高品牌影響力。
新媒體時代為縣級媒體帶來挑戰的同時也提供了發展機遇。縣級媒體可以進行整合,建設融媒體中心,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吸引更多的受眾群體,切實發揮縣級喉舌陣地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洋.《舉旗幟 聚民心 育新人 興文化 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使命任務》[N].人民日報,2018-8-23(1)
[2]蔡名照.《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J].《求是》,2018(18):11-13
[3]慎海雄.《以守正促創新 以創新強守正》[J].《求是》,2018(19):15-17
[4]岳德亮.《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全面啟動》[EB]. 新華網,2018-9-21 http://www.xinhuanet.com/2018-09/21/c_1123466267.htm
作者簡介:許慶之(1998—),男,漢族,河南省許昌市人,武漢大學本科生(在讀),武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學生會副主席。研究方向: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