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志性指標,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怒江州是全國深度貧困“三區三州”之一,為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工作,鞏固擴大現有的扶貧攻堅成果,本文以怒江州農業產業為切入點,在概述怒江州農業產業的發展現狀的基礎上,重點探討了新時代背景下怒江州農業產業扶貧策略,旨在說明怒江州農業產業扶貧的重要性,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以期指導實踐。
關鍵詞:新時代背景;怒江州;農業產業;扶貧策略
一、概述怒江州農業產業的發展現狀
脫貧攻堅是決勝全面小康的現實需求,要探索新時代背景下怒江州農業產業扶貧策略,必須了解怒江州農業產業的發展現狀,下文將從怒江州的基本情況和怒江州脫貧攻堅的緊迫感兩個方面具體論述:
(一)怒江州的基本情況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祖國西南的一塊邊陲之地,位于云南省的西北部,怒江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92.24%。在云南省是少數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數民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轄瀘水、福貢、貢山、蘭坪4個縣(市),均為深度貧困縣市,29個鄉鎮中24個是深度貧困鄉鎮,255個行政村中有230個貧困村,有4.87萬戶17.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為41.6%,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是全國典型深度貧困“三區三州”之一。
(二)怒江州脫貧攻堅的緊迫感
由于特殊的歷史、自然原因,怒江州農業產業的發展現狀不容樂觀,怒江州脫貧攻堅的緊迫感日益迫切,具體說來,經濟發展十分落后,經濟規模小、總量少、發展慢;生產生活空間狹小,易地扶貧搬遷、重大項目等選址難;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嚴重滯后,農村路網不完善,晴通雨堵,安全隱患大;貧困程度極深,全州4個縣(市)均為深度貧困縣;自我發展動力不足,群眾等、靠、要”思想仍然存在;產業支撐能力弱小,有實力的大企業較少,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育程度低;穩邊固邊壓力大。
二、新時代背景下怒江州農業產業扶貧策略
新時代背景下,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怒江州農業產業扶貧工作勢在必行。在了解怒江州農業產業的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新時代背景下怒江州農業產業扶貧策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下文將逐一進行分析: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主體責任
加強組織領導,落實主體責任是新時代背景下怒江州農業產業扶貧的關鍵。在怒江州農業產業扶貧工作中,應結合怒江州的實際情況,加強組織領導,以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為目標導向,堅持脫貧攻堅規劃為引領,統籌安排,科學制定脫貧規劃,鎖定貧困對象,精準精細破解具體難題,落實國家扶貧政策,使貧困對象應納盡納、應退盡退、應扶盡扶。與此同時,要明確要求怒江州農業產業扶貧工作責任,做到分工明確、責任清晰、任務到人,由關注脫貧速度向保證脫貧質量轉變,形成落實扶貧開發工作格局。
(二)調整產業結構,加強農旅結合
調整產業結構,加強農旅結合是新時代背景下怒江州農業產業扶貧的重要環節。對怒江州農業產業扶貧工作而言,調整產業結構應以特色產業的生態休閑旅游為突破點,立足怒江獨特的地理氣候環境,依托怒江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加強農旅結合,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在具體做法上,按照“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布局,加快怒江州生態旅游扶貧基礎設施建設,加速形成現代農業產業大格局、新格局,走錯位化、差異化和特色化發展的道路,將對怒江州農業產業扶貧大有裨益。
(三)完善保障措施,建立問責機制
完善保障措施,建立問責機制對新時代背景下怒江州農業產業扶貧至關重要。怒江州農業產業扶貧在組織保障、制度保障、條件保障方面逐漸完善,建立農業產業扶貧工作的督導、考核、問責機制,無疑將對怒江州農業產業扶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不僅如此,各級監管部門要發揮自身的職能作用,開展就業扶貧工作督促檢查和跟蹤問效,加大對全系統脫貧攻堅工作督查力度,進一步嚴明相關制度、紀律,保障怒江州農業產業扶貧的有序開展。
(四)加大財政支持,引進先進人才
加大財政支持,引進先進人才是新時代背景下怒江州農業產業扶貧的有效舉措。財政部門要加大對怒江州農業產業扶貧工作的支持,對農業產業扶貧安排專項資金,著力做到資金扶貧投向精準的工作。全面實施扶貧開發還急需人才,怒江州農業產業扶貧還應在資金項目、政策措施、人才支持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大力宣傳表彰優秀專家和團隊,引導市縣政府投入與尊重人才,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合作,通過建立引進先進人才體系,使專業技術干部、高層次人才引得進、留得住,實現特色產業對貧困村、貧困戶的全覆蓋。
結語
總之,新時代背景下怒江州農業產業扶貧是一項綜合的系統工程,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怒江州應意識到脫貧攻堅的緊迫感,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的要求,加強組織領導,落實主體責任;調整產業結構,加強農旅結合;完善保障措施,建立問責機制;加大財政支持,引進先進人才,面對農業產業扶貧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農業產業扶貧策略,只有這樣,才能加快怒江州農業產業扶貧工作的步伐,打贏怒江深度貧困脫貧攻堅戰。
參考文獻:
[1]高寶軍.抓住產業扶貧的“牛鼻子”[J].中國郵政.2018,(09)
[2]孫維福.我國農業產業化正邁向“四個創新”[J].農藥市場信息.2018,(22)
[3]彭莉莎.產業扶貧現存問題及對策研究[J].市場論壇.2018(03)
[4]劉凱.現階段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現狀及創新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7,(23)
作者簡介:趙阿普(1965-),男,納西族,云南麗江人,農業推廣研究員,主要從事畜牧獸醫技術應用推廣和獸醫公共衛生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