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濤 侯鵬 吳園園
摘要:加強事業單位公益服務水平應當立足現實,積極探索新的服務理念和方式。在提供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中推行公益服務清單制度,可以有效提高事業單位公益服務水平,同時也可強化對提供公益服務事業單位的監督管理。通過探索建立事業單位公益服務清單推動事業單位服務水平,應積極推動多元主體的協作互動,同時加強對事業單位的創新性監管。
關鍵詞:事業單位;公益服務;清單制度;探索
在提供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中推行公益服務清單制度,能進一步厘清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以及社會組織的關系,構建權責一致、責任清晰和服務高效的事業單位公益服務體系。通過編制公開事業單位公益服務清單,進一步推動事業單位業務信息公開化和透明化。進一步強化事業單位的績效考核標準,推動事業單位依法依規履職盡責,完善公益服務體系。
一、我國具有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以及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入,公益服務類事業單位改革也面臨新的挑戰,部分地區存在機構設置不科學、職責交叉不清、公益服務質量不高、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等突出問題。
首先,由于我國公益服務類事業單位和企業不同,不以追求經濟效益為目標,不具備生產經營能力,所需支出大多由政府財政負擔,容易導致部分事業單位缺乏前瞻性和創新性,公益服務質量和社會參與度不高,缺乏市場競爭機制和配套的監管機制,造成事業單位缺乏活力,社會效益不高。
其次,部分事業單位和政府主管部門之間權責不明晰,不僅要履行自身職責,也要承擔部分政府主管部門職責,造成工作無法深入。個別事業單位的公益服務與政府主管部門行政權利交叉混合,從一定程度上影響公益服務質量。
再次,部分公益服務類事業單位沒有真正運用聘任制等方法調動工作人員積極性,人事薪酬制度已不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現狀,也無法滿足服務社會的目標要求,給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造成一定阻力。
二、推行事業單位公益服務事項清單制度的有效途徑
推行事業單位公益服務清單制度,可以進一步明確事業單位公益服務的業務范圍和職責權利,厘清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以及社會組織之間的關系,編制公開清單,能有效增強事業單位業務信息的透明和公開度,并能接受民眾和輿論監督,對事業單位績效考核提供行之有效的社會監管手段。通過建立事業單位公益服務清單和配套監管機制來構建一整套權責明晰、服務高效的公益服務體系。[1]
(一)確定清單編制原則。
一是多元性原則。制定清單主體并非政府部門單方,而是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和社會組織的多元互動。二是多方共贏原則。制定清單要以滿足社會大眾的公益服務需求、實現多方共贏為基準。三是公開透明原則。清單內容是基于社會大眾需求,將多方評估的公益服務全方位進行展示。
(二)制定清單的主要目的。
一是厘清事業單位職責。確定事業單位業務范圍,對本單位的職責范圍進行自查,列出業務范圍。以公開承諾為目標,根據列出的業務范圍,細化相關的公益服務事項、辦理地點、依據以及相關材料等;明確公益服務范圍,剔除非公益服務職能,以事業單位的經營服務和公益服務作為劃分標準,將百姓和企業關注度高、辦理率高的服務事項列出,對機構服務重疊和越位等情況進行登記明確,對非公益服務的職責進行整理和轉移。二是方便企業群眾辦事。根據清單上的每項公益服務事項制定工作步驟,明確每項公益服務事項名稱,事項責任主體等多個要素,并統一進行公示,辦事群眾和企業可以在相關網站上查看服務指南和操作流程,使各具體服務事項在實施過程中做到有章可循[2]。清單內容要涵蓋衛生醫療、教育辦學、住房、保險等民生重點領域,根據服務對象的不同將公益服務劃分為特定人群補助類、免費服務類和政府提供保障類。在公益服務具體實施過程中,工作人員應當本著便民、利民的原則,盡量簡化工作環節,減少操作程序,切實提高辦事服務效率。三是方便政府對事業單位進行監管。政府相關部門可以根據清單內容健全對事業單位的事中事后監管制度,完善責任追溯,突擊抽查和專項檢查等機制。同時也可以賦予公眾監管權利,將公眾監管納入到事業單位監管體系中來。
(三)建立清單配套機制。
一是強化清單透明機制。由于公益服務清單事項較多,涉及到社會服務的多個方面,如果辦事群眾和企業對辦理流程不熟悉,會造成辦事效率降低,因此列出清單時就要考慮執行力的問題。在公布事業單位公益服務事項清單時要在政府網站上建立搜索頁面,方便群眾檢索,同時由相關政府部門統一通過紙媒、網媒和論壇進行宣傳。企業和群眾辦事結束后,可利用網絡在線評價功能,對服務情況進行反饋和評價。二是建立對事業單位監管機制。公益服務清單在實施過程中嚴格遵循“服務接受監督,失責必被追究”的原則,拓展群眾投訴舉報渠道,強化社會監督作用。按照清單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不作為、亂作為等行為,按照相關程序進行問責,追究相關崗位的主體責任[3]。三是完善對事業單位的績效考核機制。對事業單位有監管職責的部門要依據公益服務清單建立績效管理框架,明確績效考核標準。事業單位要完善內部績效考核制度,推出公益服務績效審計制度,加大財政財務收支審計。完善多重績效評估機制,實現自我評價、領導評價、專家評價和社會評價的多元結合,建立以績效評估為基準的考核制度。
總之,提供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是我國社會公益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當前我國社會公益服務不規范,不完善的現狀,具有公益服務職能的事業單位應當履職盡責,曬出公益服務清單,明確職責權限,推動承擔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回歸到公益服務的本質,提升我國社會公益服務總體水平。
參考文獻:
[1]葉宇峰,楊建俊.寧海縣推行事業單位公共服務清單制度的探索與實踐[J].寧波通訊,2016(07):63-64
[2]高紅.論基本公共服務清單制度:公共價值管理的視角[J].求實,2017,(7):43-53
[3]郯城縣編辦.郯城縣推行事業單位業務范圍清單化管理的實踐與思考[J].機構與行政,2018,(6):34-36
河北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課題,課題編號:SL201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