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峰
社會養老服務(或稱養老社會服務)是針對我國家庭養老功能弱化,高齡老人和空巢老人增多而需要從社會角度對老年人的幫助服務,是由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志愿者為老年人提供的各種生活所需的服務。社會養老服務又可以分為基本養老服務(福利性養老服務)、非營利性養老服務和市場養老服務(后兩種養老服務也稱為非基本養老服務)三大類。非基本養老服務是對老年人生活所需的具有一定幸福指數的享受型服務。在老年人的生活中,社會養老服務和家庭養老服務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共同支撐了老年人的生活生命質量。其基本要素有:有服務需求的老年人,有主導養老服務工作開展的政府、制度和人員。有提供養老服務的內容,如醫療照料服務、文化教育服務、優待維權服務、家務勞動服務、老年人再就業服務等。
近年來,在市委、政府的關心幫助和局領導的指導下,社保科和民政局緊密配合,使我市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有了較大發展,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簡稱養老服務體系)初步形成:
一、做法和經驗:
1.中心敬老院建設。全市6所區域性中心敬老院全部啟用,集中供養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完成了出岸、呂公堡中心敬老院設備設施安裝,人員招聘,崗前培訓、特困老人入戶摸底工作。在切實保障好特困老人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基礎上,各敬老院積極探索有效的服務方式,促進入住老人身心愉悅。一是不斷改善院區環境,完善院內基礎建設。二是強化安全意識,抓好安全管理。三是加強員工特訓,提升服務質量。
2.福利院建設。健全完善了兒童福利院的各項工作制度,加強了服務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努力做好棄嬰、孤兒的收容、送養、治療、康復、家庭寄養工作。上半年,接收棄嬰3名。同時,積極做好新建社會福利院兒童部的設備設施采購、人員招聘等準備工作。
3.光榮院建設。回遷以來,進一步采取措施,提高服務水平。實施安全措施;積極做好院內設施的維修、維護工作;針對老人精神文化的需要,組織讀書、讀報、健康知識講座等活動。
4.養老院服務體系建設。對全市養老機構進行了調查走訪,就消防安全和質量服務等問題進行全面排查,針對查出的問題進行整改。
二、成效與反響
一是搭建了為老服務的新平臺。成立“老年之家”服務工作隊,把愛心、耐心、恒心體現在幫助老人的全過程,與老人交換說真話、講真情,為老人服務有真心、辦真事,讓老年人得到最貼心的服務,搭建了為老服務新平臺。
二是進步了老年人的幸福指數。“老年之家”把服務平臺建在老人們的家門口,努力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千米”的題目,大大方便了村里老人辦事、看病,切實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指數。
三是增強了為民服務的真本領。“老年之家”服務職員在為老人辦理訴求、解決題目的過程當中,不斷學習與老人溝通的技能、交換的方法,主動了解他們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展開工作,有效提升了群眾工作能力和水平。
通過社保科全體干部的努力,使全市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基本上都實現了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年之家”逐步成了老人們晚年的“幸福之家”,同時,也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