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燕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新生事物出現并迅速發展,而網絡語言正是新時代下產生的新生事物,網絡語言是一把雙刃劍,它對漢語言文學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應當正視網絡語言的存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促進漢語言文學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網絡語言;漢語言文學;影響
一、新時代網絡語言概論
網絡語言主要是產生于網絡產生之后,大概在20世紀90年代,網民們為了在交流的時候更加方便所使用的由英文字母、標點符號和諧音等方式拼湊出來的新型詞匯。隨著現代社會智能手機和電腦的發展,網絡語言也出現了更加多元化的發展,并且隨著一些聊天軟件例如微信、QQ等的發展和進步,網絡語言也逐漸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網絡語言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簡化度高、詼諧、幽默且富有個性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和網絡的發展,人們在聊天的過程中如果僅僅使用一種文字進行交流溝通的話,在聊天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比較尷尬的狀況,有時候還會使聊天進行不下去。但是如果我們在聊天的過程中使用網絡語言,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大大增加聊天溝通的趣味性,并且由于網絡語言的簡化程度比較高,因此其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打字的時間,提高了聊談的速度,方便了人們的交流與溝通。適當使用網絡語言還可以增加很大的活潑性和趣味性,如“剛從火星歸來”,反映了對方的不合時宜,這種說法運用了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而且很有幽默感,便于理解和接受。
(二)變化速度快
人們在對網絡進行使用的時候,表達方式都是自主創造的,并在不斷傳播與使用的過程中得以變化,并形成相應的網絡語言,再加上網絡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相關熱點事件關注的轉移,也能夠創造出相應的網絡語言,且網絡語言的熱度也會不定期的出現變化,所以我們對于網絡語言要不斷更新學習。
(三)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網絡語言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它是新時代的產物,有著極強的時代感,散發著濃濃的生活氣息,能充分表達出人們所處時代的思想和感情,它應該被保存和記憶。
二、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產生的影響
(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積極影響
首先,作為語言中的新生代,網絡語言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極其強大,在網絡發展的影響下,網絡語言慢慢成為人們交流過程中使用的重要語言形式。現代漢語言文學要想在時代的變化得以生存和發展,就必須進行不斷的創新,而網絡語言的出現恰好將新的活力注入現代漢語言文學之中,使其語言表達方式越來越豐富。
其次,語言不僅實現對漢語語法相關系統的改造,而且在網絡語言的創造過程以及使用過程中都極為靈活,突破了傳統漢語語法規則和形式。靈活、自由的網絡語言使語言創造者以及語言使用者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例如“元芳,你怎么看”這句網絡語言既不是傳統漢語言中的成語,也不是歇后語,但它流傳和使用范圍甚廣,應用到文學作品里,會產生一種反問、諷刺、忍俊不禁的效果,可以增加文學作品的親和力、詼諧性,使漢語言文學更具可讀性和廣泛傳播性。
再次,網絡語言基本上是網民和自身生活感受及體驗相結合所得到的感觸。如近段時間很流行的網絡語言“藍瘦香菇”,就是以為網友因為失戀造成的“難受想哭”的情感體現。此外網絡語言中一個極為形象生動的文字“囧”字,因為其所表達的意思相似于人的面部表情,既增強了人們日常生活的趣味性,同時也讓語言表述變得更加形象生動。當時廣受歡迎的喜劇電影“泰囧”就是以“囧”字為主題的電影,其一語雙關地將電影的中心思想表達了出來。此外諸多青少年在對傳統漢語言文學進行學習,因為文學基礎較為薄弱,學習難度很大,利用網絡語言,既能讓青少年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還能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
(二)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消極影響
一方面,顯著表現在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字的侵蝕。網絡語言雖然具有便捷性、趣味性和創造性,卻極大地消解著我們的漢語言文化,一定程度上破壞了中國漢字的文化底蘊。網絡語言追求速成性與流行性,它的生產以快餐式文化為基礎,相對來說缺乏內涵,在很短的時間內產生并得到廣泛傳播和應用,但很快又被新的網絡語言替代,文化價值很低。快餐文化的網絡用語與具有深刻內涵的中國傳統漢字一起使用,必然會對使用者和接受者造成誤導,以至于在漢語言文字傳播當中產生混亂的局面,降低了漢字的權威性,破壞漢語言文字原有的文化底蘊,對傳承了幾千年的中華漢字文化造成威脅。譬如電影《從天兒降》就是從“從天而降”演變而來,《怦然星動》就是從“怦然心動”演變而來等,盡管和電影中的主旨內容相符,但卻會讓人產生誤解和歧義。同時諸多中學教師反映中小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也經常運用網絡語言,若不能第一時間糾正,將會造成學生出現口齒不清的問題,對其之后的發展和與他人的交流造成影響。所以就網絡語言的應用,應保證充分的合理性,將其帶來的消極影響減弱。
另一方面,網絡語言的出現并不是一時的,由于其主要是在網絡聊天中因個人意識或群體意識形成的,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也逐漸傳播開來。但是,網絡語言的創造和應用是不規范的,甚至一些網絡語言刻意使用生僻字、錯別字或別國文字符號,與漢語言應用標準相悖,導致漢語詞義出現了較大偏離。這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產生了沖擊性影響,使得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很難得到提高。學生在學習漢語言文學的過程中,由于其對文字的應用能力和分辨能力還不高,態度也不夠嚴謹,因此在使用的過程中很容易代入網絡語言,這樣就會影響我國基礎語言知識和漢語文化的學習。青少年群體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網絡中所傳播的文化價值理念會使人的系統化人格和精神素養形成受到影響。長此以往下去還會對年輕人的思想進行侵蝕,危害到個人的精神信仰,如果不運用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最終造成的危害將難以想象。
結語:綜上所述,對于網絡語言而言,其作為新時期的一種新興產物,雖然對漢語言的不斷發展與應用增加了相應的活力,但是其對較為傳統的漢語言文學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我們需要對網絡語言所產生的影響進行辯證分析,并對自己的網絡語言進行不斷的規范化,從而促進網絡語言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黃雄彪,鄧國峰,黃凱.信息時代漢語言文字傳播模式創新與文化軟實力提升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8,9(14):5-6
[2]齊華.新時代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的影響及意義[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1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