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網絡文化對人們生活方式的影響,從網絡文化的相關概述入手,對網絡文化對人們生活方式的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進行深入分析,對網絡文化重構社會關系,改變國人生活方式等方面加以關注,倡導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對網絡文化的引導與規范,促進網絡文化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網絡文化;生活方式;網絡影響
近年來,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對網絡的需求日益增長,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4074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55.8%。網絡已經成為了當前社會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甚至潛移默化地改變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網絡文化一詞應運而生。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網絡文化對人們的生活方式有著重要的積極影響,但與此同時,網絡文化帶給人們的危害一樣不容小覷,我們需要對網絡文化的影響進行深入研究,方能促進網絡文化的健康發展。
一、網絡文化相關概述
何謂網絡文化,即互聯網上具有網絡社會特征的文化活動及文化產品,其精神的創造是以網絡物質創造發展為基礎的[1]。網絡文化分為廣義與狹義,從廣義上來看,網絡時代的所有人類文化都可稱之為網絡文化,其集中展現了人類的傳統文化與道德,具有多樣性特點;從狹義上來看,所有以互聯網為載體的精神創造成果均為網絡文化,包括人的思維觀念、行為方式、道德修養等,是人們利用互聯網進行工作、學習、娛樂時所形成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的總稱。此外,眾所周知,網絡來源于生活,由此說明,網絡文化除了具備自身的網絡特點外,還多少具備一些網絡外部的社會特點,其涵蓋范圍較為廣泛,既是單一的文化存在,又是社會生活生產的結晶。
二、網絡文化對人們生活方式的積極影響
(一)增進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
互聯網于1994年正式接入中國,后經過多年的探索與發展,網絡逐漸取代了寫信成為了人們溝通交流的主要方式[2]。不管是一開始的聊天室、MSN,還是后來得到廣泛應用的QQ、微信、抖音,都實現了人與人之間不用面對面便可以交流的重要功能,人們可以利用工作或學習的閑暇時間在網絡上發表自己當天的心情,或是找朋友聊天談心,這樣不僅能夠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們學習與工作的壓力。另外,互聯網的遠程視頻功能更是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不小的便利,現在多數人們的學習和工作都比較忙,很少能夠回家看看父母或子女,遠程視頻能夠使人們一秒鐘便見到想見的人。
(二)擴寬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
在互聯網還未發展起來的時候,人們獲取知識的來源主要為書本、報紙、新聞聯播,但由于受到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多數知識無法進行重復獲取,使得人們的知識儲備量一直得不到增長,學習內容一直無法得到豐富[3]。如今,在互聯網日益興起的背景下,網絡打破了過去時間、金錢、地點等條件的限制,人們可以通過網絡隨時隨地獲取所有想要的知識與信息,對于不懂的問題也不用再覺得棘手,可以上網查找答案或是通過網絡聊天尋求他人幫助,這樣不僅能夠獲得一定的知識儲備,而且能夠豐富人們的學習內容,對人們的工作、學習與生活都有一定的幫助。
(三)增強了人們工作與學習的效率。
網絡世界的信息資源極其豐富,不管是政治、經濟、娛樂、文化,只要是人們可能需要的,網絡世界都能夠為人們提供,這與過去是完全不同的。過去人們的工作資料全靠自己去整理收集、過去人們的生活完全憑借父母的經驗與習慣、過去學生的學習被局限在書本知識里,這從一定程度上浪費了不少的工作與學習時間,而網絡世界快速又全面,工作資料通過上網搜索便可全部獲取,隨即打印出來即可,不用再浪費時間自己重新整理,增加工作效率;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上網搜索便能得到解答,免去了打電話詢問父母的麻煩;學生的學習不再只局限在課本,而是通過網絡獲得更多課本里沒有的豐富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網絡文化對人們生活方式的消極影響
(一)可能危害人們的生命與財產安全。
網絡文化在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為犯罪分子提供了一些新型的犯罪手段,進而對人們的生命與財產安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脅[4]。隨著互聯網普及程度的加深,網絡詐騙越發猖獗,這些犯罪分子通常是在QQ、微信等聊天工具中進行詐騙的,其與受害者進行長時間的交流,而后與受害者建立一定的親密聯系,再以一種看似正當的理由向受害者索要錢財,有的犯罪分子還會盜用受害人家人或朋友的賬號,冒充受害人親屬向其索要錢財,盡管這些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大致相同,但仍然有許多人上當受騙,從而造成一定的財產損失。另外,電腦入侵也應當引起人們的注意,犯罪分子可能會以隱私為要挾索要一定數額的金錢。
(二)不利于人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網絡世界最大的特點即為多元化,其信息含量雖然多,但也極為繁雜,不良信息幾乎占據了網絡世界的大半[5]。對于已經具備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的成年人來說,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較小,但仍然有些人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誘導,發生道德觀念的轉變,繼而做出一系列違法亂紀的事情,此類問題較易發生在事業不順利、家庭不美滿的人們身上;對于處在人生觀與價值觀形成重要時期的學生來說,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較大,這些學生通常不具備辨認信息的能力,極易受到動搖,從而形成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及道德觀,影響其健康發展。
(三)影響人們現實生活中的交往。
現如今,在網絡世界的影響下,大多數人們的人際交往能力普遍越來越差,人與人之間產生了一種“一見面就無話可說”的奇怪現象,這對人們現實生活中的交往造成了較大的影響[6]。嚴格來說,網絡世界是一個虛擬世界,但是這個虛擬世界有時候可能會使人們擁有現實生活中無法擁有的滿足感,因此,越來越多的人愿意活在虛擬世界中,據調查顯示,我國有八成年輕人下班后不參加任何娛樂活動,而是選擇回家坐在電腦前看電影或是打游戲,長此以往,人們便會失去現實交往能力,與家人、朋友、同事的距離越來越遠,性格也會變得孤僻,極易產生抑郁傾向。
四、網絡文化改變了國人常規生活習慣
隨著移動智能終端設備的快速普及,人們的行為習慣被迅速改變,這種改變影響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說網絡文化顛覆了中國人延續幾千年的傳統生活方式。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2017年網上外賣用戶規模增長顯著,年增長率達到64.6%;手機旅行預訂用戶規模增長明顯,年增長率達到29.7%;另外值得關注的是,網民在線下消費使用手機網上支付比例由2016年底的50.3%提升至65.5%;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4.2億,年增長率達到22.6%;共享單車國內用戶規模已達2.21億,半年增加1.15億,增長率達到108%。當今國人已經形成這樣的習慣:出去吃飯先上網查看評價選餐廳、出行上網查找地圖、用手機呼叫出租車、買東西用網上電商、付款用手機支付、旅游上網訂機票和旅館、賣東西經營網店,全民個人信息也已經全網化,許多身份驗證和通行的證件也將會全面電子虛擬化。在移動互聯網還沒有如此普及和發達的時代,我們完成以上這些事情都要靠自己親歷親為,而如今通過網絡就可以全部解決,生活便利性得到極大提高。
可以說互聯網不僅是媒介,還是一種“綜合性的力量”,它重構了社會關系,推動了社會層面的進一步變革,在實際應用層面真正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五、結語
為了加強網絡文化對人們生活方式的積極影響,減少乃至消除網絡文化的負面影響,本文將網絡文化對人們生活方式的影響研究作為主要研究內容,在闡述網絡文化概念的基礎上,對可能危害人們的生命與財產安全、不利于人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影響人們現實生活中的交往等負面影響作出系統探究,在未來,還需進一步加強對網絡文化影響的研究,進而確保網絡文化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茂.網絡文化教育:教育環境改變后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7,19(01):43-47.
[2]黃一玲,焦連志,程世勇.網絡文化“泛娛樂化”背景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培育[J].湖北社會科學,2016(11):175-182.
[3]李成恩,張言軍,崔強,魏千舒.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05):101-104.
[4]杜興發.網絡文化對大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的影響與對策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35(05):84-86.
[5]解學芳,臧志彭.“互聯網+”背景下的網絡文化產業生態治理[J].科研管理,2016,37(02):80-89.
[6]魏潾.網絡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念的影響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6(04):9-12.
作者簡介:李娜(1978- ),女,河北政法職業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文秘教育。
注:本文為河北省文化藝術科學規劃項目立項課題《網絡文化發展對社會文化生活的影響》研究成果之一。項目批準號HB17-YB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