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巍
摘要:隨著中西方文化的不斷交融,我國各個領域都有著非常深刻的改變與發展,對于音樂領域來說也不例外。大提琴在西方古典交響樂隊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著其他樂器無法替代的表現效果,因此有著非常豐富的藝術價值及藝術內涵。基于此因,本文以大提琴演奏中情感的表現力為中心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探討,意在進一步提升演奏者內在情感及外部表現力,使演奏更富感染力,以期借鑒。
關鍵詞:大提琴演奏;情感表現力
引言:
就像畫家手中的筆,歌手的歌喉一樣,演奏者手中的樂器是傳達是思想情感的最佳載體,對于大提琴演奏者來說就更加如此。大提琴的演奏在整個樂隊演奏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在表演過程中大提琴的演奏出現問題,那么整支團隊的努力都會付之一炬。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就必須要加強對于大提琴演奏者情感表現力的培養,進而增強大提琴演奏在舞臺上的感染力。
一、大提琴演奏中所表達的情感內涵
大提琴的演奏實際上本身就是一種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藝術結晶,而想要使其真正的服務于生活,利用它或憂郁或激昂等音色去感染每一位聽眾,這就需要演奏者掌握良好的演奏技巧,把自身的情感進行充分的挖掘和釋放,進而把所演奏曲目中的思想內涵展現給每一位聽眾。大提琴本身是一種構造非常精密的樂器,所以演奏者在進行演奏時手與弦、手與弓、弓與弦之間要默契的進行配合,然后再投以飽滿的演奏熱情,進而把一首作品都淋漓盡致的展現給聽眾。所以說,在進行演奏時,演奏者一定要保持一種比較放松的心態,并以所演奏曲目的基調為基礎,通過協調的肢體語言與豐富的思想情感迅速的擒獲聽眾的視覺與聽覺,進而才能把聽眾帶出塵世喧囂,給與他們真正的藝術享受。[1]
二、大提琴演奏的情感表達力的提升策略
為了提升演奏者的情感表達力,獲取更好的演奏效果,演奏者除了要強化練習演奏技能之外,還必須要深入的分析了解作品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這樣才更有利于在演奏時表達自身的情感,進而有效掌控演奏的節奏。
(一)演奏者需要充分的發揮下自身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音樂本身是沒有固定形態的,所以不同演奏者進行表演時給聽眾的感覺是有所差別的,而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就是演奏者本身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所以為了使整場演奏更加豐滿,更加的有血有肉,表演者就必須要充分挖掘所演奏作品的內在信息。比如說在演奏“洛可可主題變奏曲”前,演奏者必須要對這個作品的創作背景、感情基調以及作者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等多個方面進行深入的了解,并通過合理的想象把其中的思想情感以高超的演奏方法進行表達。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演奏者在對自身情感進行表達時要掌握好整場演奏的節奏,根據一般的演奏經驗來說,思想情感的最好迸發點是曲目中最為高潮的部分,因為這樣就會比較容易把作品中深刻的情感傳達給聽眾,進而使演奏者與聽眾之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2]當然,除了情感表達力之外,演奏者還必須要具備扎實的演奏技能,如果沒有扎實的演奏技能作為演奏的基礎,那么無論多么深刻的思想情感也不能有效的表達,演奏的效果就更加無從談起。
(二)通過長時間的演奏進行積累,提高自身的藝術文化修養。
對于藝術行業來說,從業人員的藝術追求及文化素養是制約或促進他們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因素,對于演奏中的情感表達也是如此。所以如果大提琴演奏者有著堅定的藝術追求與扎實的文化基礎,那么通過長時間的演奏生涯的熏陶,就會在演奏中非常自然的把自身的情感進行流露,聽眾在鑒賞中也不會產生突兀或者刻意的感覺。從上文我們也可以深切的理解到,想要達到這種效果就必須要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并且要在生活和工作中去積累大量的相關經驗,進而才能逐步的提升自身的修養。另外為了提高自身的品味與鑒賞能力,大提琴的演奏者還要不斷的去對國內外優秀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音樂作品進行深入的了解,通過這種多元化的積累方式,就會逐步的提高對于各類作品的理解層次。最后,大提琴演奏者還需要閱讀并積累一些哲學、心理學等多個方面的理論知識,這樣就能使演奏者認清自身的優勢及缺點,能夠明確正確與錯誤的事物,進而不斷有目標、有思想的去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3]
(三)內、外情感進行有效的融合,使情感的表達方式多元化。
對于任何一種情感的表達來說都需要有具體的行為作為表達的載體,這樣才能使聽眾感受到演奏中的情感變化,進而與聽眾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具體來說演奏者進行情感表達時除了要改變演奏的旋律之外,還要充分的借助自身的肢體語言、面部表情等多個方面能進行表達,這樣才會使聽眾感覺到舞臺上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個只會演奏的機器人。[4]另外大提琴的演奏人員也需要對內部與外部的感情渲染進行正確的認識,要準確的把握情感渲染的“度”,不能過度的進行情感渲染,因為這樣很容易把之前已經營造好的意境破壞,不僅不能達到預期的演出效果,還會使之前的努力付諸東流。所以說,精準的把握情感表達力是一項非常細致的活計,這需要演奏者通過長時間的鍛煉與摸索才能逐漸掌握。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大提琴的演奏中,演奏人員不僅要提高自身的演奏方法,還要對演奏中情感的表達加以重視,這樣才能使掩護更加有活力和生氣。具體點說,演奏者所演奏曲目本身像是一具骨架,而演奏技巧和情感力的表達就像是曲目的血肉與靈魂,這三方面進行有機的融合,才是一個有血有肉有靈魂的整體。所以為了提高演奏時的感染力,演奏者在平時的工作與生活中一定要勤于積累、善于積累、樂于積累,做生活之中的有心人,進而才會不斷突破自身的桎梏,向著更加高遠的目標進發。
參考文獻:
[1]張教華,于耀春.淺談大提琴演奏中藝術表現力的培養[J].音樂天地,2005,(09):49-50.
[2]籍琳.哈里森、杜普蕾、馬友友對《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的不同演繹[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4,19(02):131-133.
[3]姚維維.試論民族樂團中大提琴演奏者提高演奏水平的技巧[J].通俗歌曲,2013,(06):65-66.
[4]關立紅.談對近現代中國大提琴作品風格及演奏的體會[J].樂府新聲: 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1,11(01):24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