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于《韓熙載夜宴圖畫》畫面的分析。就其中的場景、人物表情及動作、時代背景、情景構造等方面同當時南唐晚期的社會環境及人文風貌,具體的分析這幅畫中韓熙載在不同情境生活描寫下所暗含的人物內在的思想感情、人物情緒。
關鍵詞:韓熙載;韓熙載夜宴圖;南唐;情緒
一、畫面里的情緒
畫面是有情緒的。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一幅畫作,可能會感受到很多很多的信息,好的壞的、惆悵的、豪邁的、意氣風發的,似乎畫中人心中紛繁復雜的情緒透紙而出,突然地砸進你的心臟。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都會被感性所支配,去被作品所表達得情緒觸動、大哭或者是淺笑。就像我們看喜劇會心無負擔的大笑,看悲劇會由內而外的感覺到悲傷,眼淚一串串的不要錢的流,我們被劇情吸引情不自禁的被帶到里面,隨著情節的發展或喜或悲。一些優秀的名家畫作也會讓我們從他們的作品所表達的畫面兒深深的被吸引,去體味畫作里人物的喜怒哀樂。我僅就這一點通過顧閎中的作品《韓熙載夜宴圖》來進行分析。
二、韓熙載生平及作品所處時代背景
在細說這幅作品的之前,我們了解一下韓熙載這個人。韓熙載(902-970),字叔言,五代十國南唐官吏,青州人。后唐同光進士。因父被李嗣源所殺而奔吳。南唐李昪時,任秘書郎,輔太子于東宮。李璟即位,遷吏部員外郎,史館修撰,兼太常博士,拜中書舍人。著有《定居集》、《擬議集》、《格言》等50余篇。韓熙載是一個具有遠大政治抱負的人,見識學問都有許多獨到之處,他入仕南唐以來多次進言,均能切中時弊。但是至后主李煜統治時期,南唐統治岌岌可危,而李煜卻不想有所作為。韓熙載知大勢已不可扭轉,遂縱情于清歌艷舞之中,這種行為是朝野清議所不能容忍的,也與一個朝廷大員的身份極不相稱。韓熙載夜宴圖最初的創作的背景就是,韓熙載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聲色為韜晦之所,每每夜宴宏開,與賓客縱情嬉游。李煜聽聞之后生疑,于是派畫師顧閎中入府探查。此圖繪寫的就是一次韓府夜宴的全過程 。
三、韓熙載夜宴圖的畫面分析
這幅畫卷不僅僅是一幅描寫私人生活的圖畫,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個特定時代的風情。由于作者的細微觀察,不放過 任何一個細節,把韓熙載生活的情景描繪得淋漓盡致,畫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這幅巨作中,畫有四十多個神態各異的人物,蒙太奇一樣地重復出現,各個性格突出,神情描繪自然。《韓熙載夜宴圖》從一個生活的側面,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統治階級的生活場面。畫家用驚人的觀察力,和對主人公命運與思想的 深刻理解,創作出的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們永久回味。
從構圖上來看《夜宴圖》采用了我國傳統表現連續故事的手法把整幅畫分為了幾個片段,隨著情節的進展而分段,以屏風為間隔,主要人物韓熙載在每段中出現。通過聽樂、觀舞、歇息、清吹、散宴等情節,敘事詩般描述了夜宴的全部情景。畫家在構圖上作了精心安排,每段一個情節、一個地點、一個人物組合,每段相對獨立,而又統一在一個嚴密的整體布局當中,繁簡相約,虛實相生,富有節奏感,圖中三個屏風絕不雷同的處理方法體現了畫家巧妙的構思。人物的趨向動勢變化豐富,疏密向背有致,神態動靜相宜,全圖之勢蓄于畫卷之內,緊密而富有張力。第三段景物中安置了一枝燭臺,紅燭高照,點明了《夜宴圖》特定的時間,而并不精心描繪夜色,這種中國傳統式的意象表現手法與方式共同構成了一種“有意味的形式”。
其中畫家對人物的刻畫尤為深入,以形寫神,顯示出高超的藝術水平。五代人物畫中肖像畫的技巧前所未有地發展,顧閎中就是一位著名的肖像畫家。古代稱肖像畫為“寫真”,“真”就是指對象內在的精神本質,即“神”,具備了高超的寫真技巧,對創作人物畫來說自然是得心應手。通過對不同對象的形體姿態、目光手勢的相應描繪,畫中人物有的彈奏舞蹈,有的按拍欣賞,情態生動。而對主人公刻意描繪,曲盡神形。韓熙載形體高大軒昂,長髯,戴高巾,從倚欄傾聽,到揮錘擊鼓,直到曲終人散,各個不同的場合始終眉峰雙鎖,若有所思,沉郁寡歡,與夜宴歌舞戲樂的場面形成鮮明對比,表現了韓熙載復雜的內心世界,刻畫了人物特殊的個性,十分傳神,由此深化了《夜宴圖》的內涵。
從人物刻畫上來講,作者顧閎中同韓熙載同為臣子。身處當時南唐的復雜時局背景下充分了解韓熙載目前的處境。大勢已去,大廈將傾非一二人之力所能改變的,只能從聲色
酒馬中麻醉自己,雖縱情聲樂,但人物內心落寞不郁的情感卻被顧閎中生動切細致的刻畫到作品中。韓熙載的面部表情同整個長卷中的荒誕娛樂的場景形成鮮明的對比,為整幅描寫深夜夜宴娛樂的畫卷奠定了郁而不發,雖笑但極悲的基調。縱觀全卷,極致的展現了南唐臣子的荒誕夜生活,頹廢而又糜爛,但還是能從其中感到一種揮之不去的壓抑與悲哀。
四、結論
我很欣賞的古代先賢們的才能與情懷,用最簡單的線勾勒出最富有生命力的畫作。幾個簡單的動作也能改變整個畫面的情感基調。平凡的五官組合在一起卻能賦予人物鮮活卻又復雜的情緒,讓觀者不由自主的被帶動,去思考人物內心的變化,每看一遍都能有不同的體會。畫面是有生命的,他們被作者記錄了故事,賦予了情緒,去把情緒傳達給每個看到的人。而有了情緒就如同有了靈魂。我們在觀看一副作品的、看一場電影、聽一首老歌的時候懷著不用的心情,你所得到的感受也會有很大的不同。而打動我們的原因來源于作品本身蘊含的各種情緒,會讓人不由自主的感同身受去體味這個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參考文獻:
[1]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韓熙載夜宴圖[J]. 中國地名. 2009(05)
[2]《<韓熙載夜宴圖>辨》的疑辨——與方元先生商榷[J]. 任大慶.榮寶齋. 2003(02)
[3]論《韓熙載夜宴圖》[J]. 胡婧欣.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 2015(01)
[4]韓熙載夜宴圖壺 談曙君[J]. 收藏界. 2012(10)
[5]道不盡的古代名畫韓熙載夜宴圖[J]. 周安慶. 收藏家. 2017(09)
[6]圖像、圖文與圖志:中國名畫研究的一部集大成之作——張朋川新著《<韓熙載夜宴圖>圖像志考》評介[J]. 劉文榮.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 2016(05)
作者簡介:孫金嬌(1993.12-),女,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16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美術學方向:美術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