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都沙拉木·亞森
摘要:當前農業生產性能過程中,隨著種子、肥料、除草劑以及農藥等方面的投入量不斷增加,農業生產環境破壞,農業生產的成本也越來越高。新疆地處我國內陸干旱區域,降水量較少,且蒸發強烈,存在大量鹽堿土地,并分布廣泛,水資源嚴重匱乏。棉花作為新疆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有超過50%的農戶從事棉花種植工作,并且棉花種植所帶來的收入達農民總收入的38%。近年來新疆的棉花種植面積在不斷增加,已經超過我國棉花總種植面積的20%,且其產量超過全國產量的30%,占全球棉花總產量的8%。盡管多年的發展使得新疆棉花從原本的粗放的傳統栽培轉為模式化和集約化的種植模式,棉花種植面積也急劇增加,但是我國在1999年取消棉花銷售補貼后,收益急劇下降,所以本文嘗試從精細種植角度對棉花種植進行分析,以提升棉花品質、降低棉花種植成本、提高棉農收益。
關鍵詞:棉花;精細化種植;干旱
一、精細化角度開展新疆棉花種植所占的優勢
精細農業屬于知識密集型的現代化農業生產理念,其與傳統的保守農業相對立。傳統農業生產管理較為粗放。在棉花的種植過程中,傳統棉花種植都是以經驗開展播種、施肥、除蟲和灌溉等工作,在施肥的時間、肥量、藥量、灌溉量等方面都是采用統一的標準,如此會導致部分肥沃的土地資源出現資源的浪費,同時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此外還會使得棉花產品存在較高的農藥和化肥殘留量,并且其皮棉和棉籽的品質都會降低,失去市場競爭力。而采取精細化種植模式,則能夠按照棉花種植的實際情況開展最為合適的生產管理方式,在保護環境、降低資源消耗的前提下,獲得最佳的收益。
(一)節約農業資源
精細化種植,其最根本的目的是從技術角度對農業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進行改進,挖掘潛力,從而提升農業的經濟效益。但部分技術的實施必須要建立在具有一定的生產規模的基礎上,否則盡管應用精細化農業種植技術,但卻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例如為50畝土地開展滴灌、噴灌設施安裝,其能夠實現每畝節水1500方的目標,但是因其覆蓋面積較小,使得機井以及配套設備的灌溉能力無法得到有效的發揮,相對于總投資而言,其節水效果與之無法成正比,入不敷出。此外,精細化種植還需要通過節約資源要素單位消耗量來達到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但是如果該資源要素價格成本與用量無關,則對其相關節約技術的投入也沒有必要。所以需要科學的核算資源的使用情況,以達到切實提升農業資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二)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和促進土地可持續利用
精細化種植除注重農業經濟效益之外,還追求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如果缺乏良性的生態環境,盲目過量使用化肥,導致土壤團粒結構破壞、土壤中微量元素嚴重匱乏,無法繼續種植,使得農業得以可持續發展,更無法獲得預期的經濟效益。而精細化種植的過程中,通過注重合理使用有機肥、水溶肥以及復合肥等肥料,注重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能夠使得土壤中有機、無機物處于較好的狀態,為棉花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保護農業生態環境,促進土地的可持續利用。
(三)精細化種植技術體系對于農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農業發展的過程中,除了需要解決關鍵性的技術問題之外,還需要注重匹配連接各個環節的技術,如此才能過獲得整體的效益。而精細化種植,其根本是注重精確的要求每個種植階段和種植環節,其通過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動態的合理組合農業生產各要素,從根本上轉變了農民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同時也提高了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水平。
二、基于3s技術的棉花精細化種植措施
借助3s技術(遙感技術RS、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能夠實現實時監測棉花生產過程中的氣候以及土壤等因素,及時的了解棉花的生長狀態、發育情況、病蟲害情況、水分需求以及肥料需求的信息,然后根據所獲得的信息數據確定當前棉花生產中的田間變異情況,并在此基礎上確定相應的生產決策計劃,通過定量可控的農業化機械進行田間作業,達到棉花的機械化種植目的。基于3s技術的棉花精細化種植,能夠有效的監督和管理棉花的種植生產過程,從而可以對農業資源合理利用,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為自然環境提供更好的保護,提升棉花的品質。
在棉花的精細化種植過程中,通過RS遙感技術能夠較為準確的了解當前區域內的棉花種植面積,并且使用相關的判讀技術,根據所獲得的具有較高分辨率的遙感影像,快速的了解不同區域上所種植的棉花的品種信息,以及同一區域內互相之間棉花生長的差異。在棉花的生長過程中,還可以借助實時的遙感圖像分析棉花的長勢征兆,預測中值區域內天氣的變化情況;通過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能夠滿足精細化種植中準確定位的需求。在新疆,棉花的種植面積較廣泛,不同區域內的棉花,其生長所需要的施肥、澆水以及除蟲的操作不同,而通過GPS技術則可以開展棉花的施肥、澆水以及除蟲操作的時候為相關的設備提供準確的地理位置信息,真正意義上的實現棉花種植的差異化管理,不僅降低了種植過程中所可能造成的污染情況,還有效的節約了相關農業資源;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是采集、存儲、分析、查詢以及輸出地理數據的分析系統,在精細化中始終處于技術核心的地位,GIS技術可以根據遙感技術以及GPS技術所獲得的棉花生長、土壤、肥料、灌溉、儲藏等方面的信息開展數據分析工作,進而制定具有精確位置信息的產品計劃,為棉花的精細化種植中各環節的操作提供決策幫助。
例如,通過RS遙感技術發現棉花種植區域內,有一部分棉花生長狀態存在問題,隨后根據所獲得的高分辨率遙感影像確定了影響棉花生長的大致原因,隨后通過GPS技術確定具體位置后,由專業種植人員實際落實后確認部分地區的棉花當前對于氮、磷、鉀三大元素的需求較高,而另外部分地區的棉花則更加側重需求鈣、鎂、鐵、銅、錳等中微量元素,還有少部分地區的棉花單純的缺水。隨后由GIS技術對上述情況進行分析后確定相關解決方案。鑒于新疆地區地處干旱,所以滴灌設施在滿足棉花供水需求的同時,還能夠較好的節約水資源,所以采取滴灌設備為缺水的區域供水,而針對缺乏氮、磷、鉀元素的地區,將復合肥或大量元素水溶肥溶于水中后滴灌到其中;而對于做微量元素需求較高的地區,也可以采取此方式補充,切實落實棉花的精細化種植。
三、總結
精細化種植具有高科技、高投入的特點,由于精細化種植是動態的,所以3S技術在其中的應用顯著的促進了精細化種植的成熟與發展。但需要認識的是,3S技術的使用成本普遍較高,數據信息采集難度較大,廣大農民使用困難,很難與自動化農業機械設備較好的匹配,所以棉花的精細化種植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前進,以求在未來取得更好的種植收益。
參考文獻:
[1]黃海淵.精細化管理在茶葉種植和加工中的應用分析[J].農家參謀.2018(02).
[2]朱惠芝,季芬.石河子墾區棉花種植精細化氣候區劃[J].新疆農墾科技.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