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菊
城市山體公園具有獨特的山體特征,為公園的規劃建設拓展了空間,對滿足人們日常休閑游憩需求,增強城市歸屬感、認同感,提高城市影響力具有重要作用。北方山區城市平地資源緊缺,建設用地緊張,利用城市及其周邊山體建設公園,既能很好地保存城市地形風貌,建設“看得見青山、望得見碧水、記得住鄉愁”的園林美景;又能充分發揮現有資源優勢,建設節約型園林,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滿足人們對優質自然生態環境的需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一、山體公園規劃建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自然景觀為主的原則。
以自然生態綠化為主,人工造林、造景為輔,尤其是硬質景觀和基礎設施以不破壞原有生態景觀、滿足基本服務功能為目的進行設置,盡量保持原有自然風貌。
(二)充分利用本底資源。
遵循生態學原理,科學合理利用改造現有綠化資源,營建健康穩定、可持續的森林生態系統。
(三)因地制宜布景的原則。
結合地形地貌、基礎資源設置綠化和道路、園林小品等,形成公園建設與本底資源融為一體的大地園林景觀效果。
(四)融入地方文化的原則。
挖掘獨特的地方文化資源,體現生態文明理念,使人們在休閑的同時陶冶情志,提升思想道德修養。
(五)節約環保綠色的原則。
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修復為主的方針,就近取材,選用綠色環保材料建設公園,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二、山體公園的景觀建設
(一)綠化景觀建設。
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按照植物自然分布規律,以鄉土樹種為主,合理配置,加強景觀節點和道路沿線綠化,堅持疏密科學、因地制宜的原則做好全面綠化,打造層次多樣、生態良好的植物景觀。注重常綠樹種和彩葉、色葉樹種的應用,利用好白榆嫁接金葉榆、刺槐嫁接紅花槐等原生樹種嫁接景觀植物,縮短培育期,節約建設成本,打造四季常綠、花香飄溢、景觀豐富的綠化美化效果。
(二)園林小品建設。
利用原有山石和景觀置石,將地方特色文化融入書法雕刻,彰顯生態文明。結合城市建設、歷史文化、地形特點,布置亭廊、觀景臺、觀光塔等小型園林建筑,體現地方文化。
三、山體公園基礎設施建設
按照公園建設基本要求,科學布置公園基礎設施。一是游步道和消防道路,按照立體性道路系統、多樣性空間感受和順應自然的原則,以順應等高線和垂直等高線兩種方式布置交通線路,滿足游覽和消防需要;二是依山就勢建設公園管理用房和公廁,建筑風格與當地城市建設及公園環境協調;三是沿路布置垃圾箱,設置風能、太陽能路燈;四是設置安全警示設施和公園標識,確保游客安全;五是設置必要的給水系統,保障公園用水及時和防災避險需要。
四、山體公園的養護管理
山體公園養護應樹立“近自然養護”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遵循植物生長自然規律,科學選擇景觀目的樹種,合理去除影響樹種,形成健康穩定的植物群落,確保生態景觀可持續。一是景觀節點養護,結合功能主題實行精細管理;二是道路沿線養護,結合透視線和視覺空間需要,對路邊3-5米地面植被定期修剪,沿線樹木整形修剪,形成整潔流暢的道路景觀效果;三是其他地段養護,結合景觀目的樹種培育,以植物自然生長為主,按照樹木自然生長合理空間需求確定疏、植,同時全面加強病蟲害防治和護林防火,確保資源安全和生態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