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向兵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造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對加強當代青年的勞動教育,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出了新的要求。
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核心內容。恩格斯指出,“其實勞動和自然界一起才是財富的源泉,自然界提供勞動的材料,而勞動則把材料變為財富。但是,勞動還遠不止如此。它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而且達到這樣的程度,以致我們在某種意義上必須說:勞動創造了人類本身”。
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正是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辛勤勞動,才使中國從一個貧窮落后的國家轉變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經濟大國。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勞動教育,他指出,“人世間的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發展中的各種難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輝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大力宣傳勞動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進事跡,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樹立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理念。”可以說,尊重勞動、倡導勞動、保護勞動,是社會主義社會先進性的顯著標志,勤奮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是社會主義國家勞動者的鮮明特征,也是對大學生加強勞動教育的重要的理論基礎、社會基礎。
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造型勞動者大軍”“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精神,當代青年是核心、是重點,包括高等院校在內的整個社會都應引導當代青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練就過硬本領,還要堅定理想信念、錘煉高尚品格、培育勞動情懷,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一個時期以來,由于“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等傳統觀念的影響,由于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思潮的沖擊,在當代青年中出現了勞動精神淡漠、勞動能力低下的情況,在高校,個別大學生逃課睡覺、應付功課、抄襲作弊,或者消費超前、大手大腳、攀比享樂,或者怕吃苦受累,不知創業艱難、缺乏創業能力,或者崇尚享樂安逸、渴望一夜暴富、一夜成名,或者就業后追求不切實際的薪酬待遇,隨意毀約、頻繁跳槽。
當代青年正處于人生最為美好、最有激情、最富活力的階段,也是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的關鍵時期。要克服上述問題,實現自己的夢想,只能靠勤奮不輟、持之以恒的勞動。加強當代青年的勞動教育,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有利于他們通過在課堂教學、自身學習、實驗實踐等教育環節上付出大量勞動,將自己打造成為高素質的勞動者;有利于他們在體味艱辛、揮灑汗水中塑造堅強的心理素質,在艱苦奮斗、頑強拼搏中磨煉自己的意志,從而獲得受益終生的寶貴精神財富;有利于他們形成積極向上的就業創業觀,在國家社會需要與個人價值實現、專業學習與崗位匹配等方面找到平衡,形成自主多元的積極就業觀,提升創業創新意識和能力。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教授劉向兵
2015年,教育部聯合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印發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實施以來,已取得顯著成效。我們也應把勞動教育作為當代青年的必修課,作為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升華和鞏固。例如,把勞動列入高校的教學計劃,通過生產勞動和公益勞動等來實施;把勞動教育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范疇進行落實;充分發揮社會實踐對當代青年勞動精神、勞動情懷培育的獨到作用,加強勞模、工匠和當代青年身邊朋輩榜樣的示范引領作用;在整個社會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引導當代青年積極參加勞動體驗、技能競賽、崗位練兵等活動。通過上述舉措,使當代青年真正成為勞動教育的受教者、受益者,成為勞動精神的弘揚者、引領者,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