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延明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①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對世界文明的進步影響巨大,與指南針、火藥、造紙術并稱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②韓信:堂堂七尺男兒,為圖大計忍受胯下之辱;知恩圖報,回饋漂母賞賜千金,傳為佳話。
③張騫:大膽開拓,打通“絲綢之路”南北道路;勇于探險,成為“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
④史鐵生:病魔纏身,坐輪椅苦度38個春秋;頑強抗爭,超越生死,將作品及生命“煉成一個永恒的歌舞”!
⑤王昭君:遠見卓識奇女子,為保國家安寧自愿出塞;長達半個世紀,匈奴漢朝和平相處功不可沒。
⑥陶淵明:性本耿直,不為五斗米摧眉折腰攀附權貴;遠離官場,親近自然,田園詩文精神財富百世流傳。
⑦魏征:心有社稷,載舟覆舟、“兼聽”“偏信”敢于犯言直諫;赤膽忠心,死而后已,唐王流淚痛惜“一鑒亡矣”。
⑧蘇武:百般誘惑,珠寶美人高官厚祿不為所動;牧羊北海,冰天雪地人跡罕至心如磐石持節不屈。
自古至今,我國歷史名流層出不窮,感召后人。請以其中兩三個人物為基礎確定立意,談談你有怎樣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選好人物,立意角度合理,并適當引用所選人物的相關素材,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材料中的八位名人學生都比較熟悉,有關他們的事跡有很多。審題立意的關鍵是從眾多的人物事跡中披沙揀金,梳理、提煉出突出的、具有正能量的、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那些側面,然后選擇其中彼此之間有一定邏輯關聯的兩三個名人逸聞,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如由畢昇可以聯想到“活字印刷術”,進而提煉出關鍵詞“發明創造”;由韓信馬上可以聯想到經典故事“胯下之辱”“回饋漂母”,進而提煉出關鍵詞“忍辱負重”“感恩回報”等;由張騫可以聯想到“張騫出使西域”的歷史故事:奉漢武帝之命,張騫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成為絲綢之路的開拓者,被譽為“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由此提煉出 “開拓進取”“敢做敢為”“忠誠愛國”等關鍵詞;由史鐵生自然想到他坐的輪椅及其代表作《我與地壇》《病隙碎筆》等,從而提煉出 “樂觀進取”“堅強不屈”等關鍵詞;由王昭君自然聯想到“昭君出塞”的歷史故事,進而提煉出“奉獻”“愛國”等關鍵詞;由陶淵明可以聯想到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提煉出“骨氣”“氣節”等關鍵詞;由魏征聯想到“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箴言,提煉出 “敢言”“忠誠”“責任”“愛國”等關鍵詞;由蘇武自然聯想到“蘇武牧羊”的故事,他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可以提煉出 “堅守”“愛國”“氣節”等關鍵詞。在選擇人物確定立意時,一定要注意彼此之間的邏輯關系,謹防牽強附會,生拉硬扯。如以蘇武、王昭君、魏征為基礎,可以從“家國情懷”等角度立意;以蘇武、陶淵明為基礎,可以從“氣節”等角度立意;以畢昇、張騫為基礎,可以從“開拓”“發明”等角度立意;以韓信、蘇武為基礎,可以從“忍辱負重”等角度立意;以史鐵生、蘇武為基礎,可以從“堅強”“樂觀”等角度立意。

這是一個任務驅動型作文,因此,寫作本題,還要注意全面完成驅動任務:一是審慎選好幾個人物進行組合,注意彼此之間的邏輯關聯,確保立意角度合理。二是行文時適當運用所選人物的相關素材,包括事例和言論等。題目要求中“適當引用”的含義,包括所引用的素材要與立意所選的人物相一致,素材的角度要與文章主旨高度契合,所引用的數量要恰到好處。三是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忍辱負重 家國情懷
石 婧
打開古老的史書,映現在眼前的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這浩瀚的歷史長河中,躍動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留下無數先賢的名字。他們的忍辱負重,他們的家國情懷,感天動地,昭示后人!
翻開歷史畫卷,韓信向我們走來。據記載,韓信小時候勤于讀書和練武,夢想成為一名馳騁疆場、統領千軍萬馬的將軍。不幸家道變故,他流落街頭。一個無賴向他挑釁,要么殺了自己,要么從自己胯下鉆過去。想到雄心未了,韓信甘愿忍受“胯下之辱”。可我覺得,韓信是一個具有雄圖偉愿、能屈能伸的大丈夫!他不畏別人的譏諷與嘲笑,不計較一時的得失,為了自己的宏圖偉業忍氣吞聲,委曲求全。后來在背水一戰中,韓信置之死地而后生,巧妙布陣,大敗趙軍,“背水一戰”成為我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絕好范例,韓信最終成為中國歷史上杰出的軍事家。倘若韓信逞一時之勇殺了那無賴,恐怕自己也將性命難保,怎么能后來與蕭何、張良并稱“漢初三杰”?韓信為成就大業而隱忍,大智若愚,德昭后人!
韓信的忍辱負重婦孺皆知,傳為佳話。在浩瀚的歷史中,像韓信這樣的大丈夫又何止千萬!
曾記否,蘇武曾奉命出使西域,被匈奴扣留。單于為了逼迫蘇武投降,先用金錢美色、高官厚祿進行利誘,蘇武不為所動;后來把他關進地窖,讓他挨餓受凍,以雪解渴,以皮毛充饑,但寧死不屈。單于無計可施,把他流放到北海牧羊。從此,他與羊為伴,與羊對話,與羊取暖,在孤獨中待了整整一十九年!在人跡罕至的貝加爾湖邊,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撐他熬了過來,這正是“忍辱負重”的愛國精神!高官厚祿誘惑不了他,嚴酷的刑罰擊不跨他,漫天的黃沙吞不掉他……無論一個人處于怎樣的窘境,倘能寧折不彎,隱忍以待,又何愁不能柳暗花明,受到人們的擁戴與敬仰?
歷史的畫卷璀璨奪目,其間不僅有頂天立地、光照寰宇的熱血男兒,也有鐵肩擔道義、忠心報國家的巾幗英豪。
昭君出塞,傳為千古美談。昭君端莊秀麗,聰慧異常,被選入宮時因沒有賄賂畫師毛延壽,肖像被丑化,未被皇帝寵幸。直到呼韓邪單于要求同漢朝和親,為保國家安寧,漢元帝同意王昭君遠嫁匈奴。昭君出塞,使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了60年。昭君以國家利益為重,舍小家顧國家,用自己的赤誠之心,換來了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到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
歷史畫卷是那樣的恢弘浩繁,志士先賢層出不窮。那忍受宮刑發憤而作“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司馬遷,那臥薪嘗膽經過“十年生聚又十年教訓”終雪會稽之恥的越王勾踐,那背負不孝之名逃亡國外、寄人籬下終于弒君報父仇的的伍子胥……他們無不被后世代代傳頌!
歷史越千年,風云變幻,但那一個個啟人心智、感人肺腑的故事,那一個個忍辱負重、忠心赤膽的形象,絕不會隨著歷史塵埃的消散而消散。相反,經過歲月的積淀、醞釀,它們就像一壇壇美酒,越發香醇醉人。
【點 評】敘述簡潔干練,敘議比例合理,文體特征更加明顯。綜合運用假設論證、因果論證、引言論證等方法,行文靈活多變,內容充實,論證深刻,主題凸顯。巧妙鋪路搭橋,承上啟下,使前后內容渾然一體,無懈可擊。面例論證,點面結合,詳略有致,內容豐富,表達有文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