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 阿 莉
(山西中方森特建筑工程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4)
隨著城建進程愈加深入,建筑設計融合綠色節能相關理念是建筑業緊跟時代趨勢的重要體現。綠色理念能夠在節約多項建筑資源的同時,對工程成本進行把控,并且能夠賦予大眾更為舒適的生活空間。下面便就上述理念融于建筑設計的應用進行探析。
綠色節能是建筑業緊跟時代發展的重要體現,特別是當前建筑能源早已被大量消耗,對于綠色建筑存有愈加迫切的發展需求。建筑業具備高能耗特征,但在資源利用層面效率卻不夠理想,使得較多建筑資源遭到浪費。而推動綠色節能相關理念融于建筑設計中,可以確保建筑資源等得到切實、高效利用,從建設諸多環節出發對資源應用進行把控。此外,綠色建筑在健康宜居層面也有鮮明特征。建筑物需要契合大眾存有的多樣居住和辦公需要,特別是當前對于綠色設計的要求也愈加提升,因此宜居設計也應從多層面考慮。可以從可再生能源出發,借助太陽能等諸多能源實施建筑設計,從而對采光、通風等設計加以改善。綠色建筑還兼具了整體性與和諧性,建筑作為生態系統的關鍵成分,其與附近環境通常相互影響,因此推動綠色理念融于建筑設計,可確保建筑伴有的綠色特征得到體現,從而推動建筑以及附近環境實現有機融合。同時,還應加強人文環境與建筑間的互動,從而推動整體環境向著和諧化發展。這便需要建筑設計以氣候條件以及區域自然為導向切實設計。
1.2.1和周邊環境維持和諧一致
建筑物并非孤立性的工程,其必須和附近環境達到有機融合,同時與自然更富協調性,應對生態、人文等的環境建設加以深層關注。建筑物以及附近環境需要形成整體,同時整體發展需要以可持續為導向。建筑設計通常要先對和諧性進行考慮,設計時應謹遵因地制宜的設計原則,并且要對本地特色進行凸顯,從當地自然出發做到就地取材,獲取相應的建筑資源。此外,建筑設計還應對該區域資源情況以及自然條件加以尊重,確保建筑造成的環境影響得到把控。
1.2.2從自然環境出發予以保護
建筑施工必然會給附近環境造成影響,設計師需要以綠色節能為導向,從該地條件(水文、地質等)、周圍植被等層面出發展開全面考察,同時秉持可持續理念來對附近資源加以利用。還應對建筑施工伴有的不良影響進行把控,并且要對建筑垃圾、廢氣廢水等做到切實處理,防止引發建筑污染。
1.2.3推動居住環境向著健康舒適發展
建筑設計是以居民需求為導向開展,大眾生活因科技以及經濟推動而發展迅速,其在居住環境層面要求不斷提升,并且在物質、精神等層面也含有不同標準。因此建筑設計切忌僅對室內設計加以考慮,還應對其外部環境加以重視。建筑本質便是以適宜居住為導向,推動綠色節能融于建筑設計便源于內部設計一般具備綠色理念的支撐,而其外部設計在綠色節能層面相對欠缺,因此會導致居住適宜效果遭受影響。對于建筑設計來說,應謹遵因地制宜的設計理念,在借助當地資源展開建設的同時,還應對當地環境加以保護。室內在通風換氣以及采光降溫等方面均應做到科學環保,針對生活化垃圾的處理也應做到無害化,同時污水需要依靠正當途徑進行排放,從室內細節出發展開綠色化處理。
1.2.4充分借助風能與太陽能等能源
能源危機愈加嚴峻要求建筑設計多對可再生能源加以利用,諸如太陽能以及風能等均應應用至建筑中,從而對建筑領域存有的能源以及資源危機進行緩解。建筑設計需要從該地氣候出發做到全面考慮,保證主導風向可以得到有效利用,并且應從建筑資源出發做到合理分配,從而對資源浪費等進行規避,特別是水能以及電力資源。綠色節能理念得到深度應用是推動社會向著可持續化轉變的重要途徑。
對于建筑設計來說,推動綠色節能融入到建筑當中必須以相應策略為導向切實開展,需要從規劃環節出發對其整體布局進行把握,確保生態平衡,推動建筑設計以及附近環境做到緊密結合。同時,建筑設計還應從氣候、人文環境等諸多因素出發進行整體規劃,從而明確建筑面積。此外,還應以地形地勢等為導向來完善建筑布局,確保建筑間更富和諧性。具體設計時,應從降低能耗、資源利用出發,依靠強化隔熱性能來減少能耗。此外,設計還應從圍護結構出發對其導熱性能加以改善,若其隔熱性能不夠理想必然會導致能源大量消耗。
同時,建筑設計還應對可持續資源加以深層關注,應從設計環節出發在契合居民應用需要的同時,重視健康宜居等設計目標。建筑設計只有從上述層面出發切實開展,才可強化設計質量,確保建筑及其附近環境更富整體性與和諧性。同時,還應對資源對應的循環利用環節加以重視,循環利用通常和建筑壽命相互貫穿,因此設計時需要秉持“循環經濟”理念,確保資源得到高效利用。
建筑設計一般涵蓋諸多環節,推動綠色節能融于建筑設計當中,必須從各項設計環節出發強化質量控制,其中綠色節能可從如下設計環節展開應用。
2.2.1地面設計
地面設計對于建筑整體設計來說極為關鍵,首先需要確保綠化作業契合整體需要,提升土地利用率,從而最大限度對土地面積進行解決。城建進程愈加深入,需要從土地資源出發對其利用率加以強化,特別是地面土地(地上、地下空間)。例如,地面設計在對住宅群體進行布置時,便應確保住宅相應的基本條件得到滿足,可以科學地對日照間距相應系數進行明確,從而對用地進行節約。此外,住宅設計還可選取東西向形式,其日照間距用地便會存有重疊,從而確保用地得到有效節約。
2.2.2圍護結構
建筑設計從圍護結構出發進行綠色節能設計較為關鍵。通常建筑外墻占有較大的外包面積,而其也是建筑能耗的關鍵影響因素。因此建筑設計必須從外墻對應的傳熱系數出發做到科學控制,借助合理結構以及綠色建材的應用來降低其傳熱性能。同時,對于圍護結構而言,門窗結構是進行通風、采光等的關鍵構件,因此綠色節能必須從門窗結構出發,對其采光通風性能進行強化。為確保采光、通風質量得到強化,設計時可以采取玻璃門或者是大落地窗等形式,并且還應對其材料做到深度把控。同時,還可借助具備保溫隔熱性能的玻璃來提升門窗伴有的密閉性,從而對門窗能耗進行把控。再如,建筑設計還可從建材出發進行改進,可對鋼材料進行普及運用。由于鋼材可以有效回收以及持續利用,同時具備較強的穩固性,和綠色建筑極為契合。同時還借助雨水收集、處理裝置,來對水源做到循環利用。
2.2.3室內設計
對于建筑設計來說,室內設計是整體設計的重中之重,必須從多層面出發對綠色節能進行考慮。室內設計需要借助新技術、材料和工藝等開展,針對基礎層面予以重視,同時從室內溫度、空氣質量等出發加以優化,借助多種環保材料實施室內設計。例如,可把綠色植物置于室內,從而對室內空氣進行有效更新,從而確保空氣狀況得到有效調節。此外,還應從建筑物出發對其朝向、格局等進行設計,因此需要從自然風出發對其流入利用加以重視,確保能源能的高效利用。
大眾生活因科技以及經濟推動而發展迅速,其在居住層面要求也持續提升。因此,對于建筑設計來說,必須合理融合綠色節能理念,推動居住環境向著綠色化發展,確保建筑業緊跟時代趨勢。而推動綠色節能融于建筑設計,不僅能夠做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還可對工程成本進行把控。設計人員可從地面、圍護結構以及室內設計等層面出發來應用綠色理念,同時需要秉持“可持續”原則展開建筑設計,確保工程相應的經濟、社會以及環境效益得到高效強化,為推動城建進程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