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紅 霞
(湖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建筑構造與識圖課程是工程管理、工程造價等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程,其內容一般包括投影知識、建筑構造、識圖三個部分。它是后續學習施工技術、概預算等課程的基礎。課程知識點較多而且較雜,作為專業入門課程有一定的難度。
本課程中的投影知識比較理論化,且需要一定的三維空間想象能力,部分學生聽起課來比較吃力。而建筑構造部分如基礎、墻體、樓板、樓梯、屋頂等構造,以及散水、勒腳、臺階等細部構造是重點內容,但由于學生缺乏實踐基礎,即使教師授課時配合了多媒體、圖片進行講解,學生還是缺乏直觀的認識。由于課時少,內容多,任務緊,課堂教學還是以老師講授,學生聽的方式為主,留給學生思考、互動的時間比較少,導致學生的依賴心理比較強,被動接受學習,缺乏探究精神。本課程的評價方式多為平時成績(包括考勤、作業等)和期末卷面理論考試成績各取一定百分比組成,這種以考代評的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
在互聯網和移動技術的影響下,出現了類似建筑云課、藍墨云、微助教、慕課、微課等多種新興在線課程。這些基于互聯網和移動技術的在線課程為《建筑構造與識圖》課程提供了大量的教學資源,常以三維模型展示建筑構造及細部構造,直觀性強,表達清晰,大大減少了學生聽課難度,還有習題及解析可供學生自學檢測,但是存在系統不強、引導不夠、互動性不強、交流不同步等弊端。
傳統教學方式下,老師和學生面對面,發揮了教師在課堂的引導、啟發、監控教學活動的主導作用,但存在教學資源單一,學生被動接受,主動探究少的弊端。在線學習(E-Learning)方式資源豐富,不限學習時間地點,但存在引導不夠,互動少,交流異步等問題。混合式學習就是要把傳統教學方式的優勢和在線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梢哉f,混合式教學是學習理念的一種提升,不僅使學生的認知方式發生改變,還要求教師的教學模式、教學策略、角色也發生改變。混合式教學應在分析學生需要、教學內容、實際教學環境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在線教學和課堂教學的優勢互補來提高學生的認知效果。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能實現傳統面對面教學和網絡教學的優勢互補,是《建筑構造與識圖》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對本課程的教學有重要的意義。首先,混合式教學模式借助數字化資源來進行建筑構件三維展示,更直觀更高效;其次,線下自主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探究自主能力,在線習題可以直接檢測學習效果并解析答疑,還能節約時間有利于教師在課堂講授重點內容;再次,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能更方便地實現溝通交流,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反復學習;最后,全程跟蹤學生學習效果,評價更準確。
《建筑構造與識圖》課程要求學生能夠熟練地識讀并繪制建筑專業施工圖,能夠根據施工圖的要求完成構造的實施,為后續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開展《建筑構造與識圖》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改革,目的就是希望能更好地幫助學生達到以上目標。
總體來說,《建筑構造與識圖》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改革,應以提高學生識圖、繪圖能力為目標,以教師引導、學生主導為基本指導思想,利用多媒體課件、識圖卡片、圖紙、實物等傳統教具,以及市場上現有的在線資源或自主開發的三維建筑模型等資源,將課程內容單元化模塊化,以學習任務單的形式下發,師生共同有計劃地開展課前自主預習、課中講解訓練,課后練習答疑,最終實現全過程的學習評價。
運用混合式教學有兩個重點需要把握:一是如何綜合利用線上線下的各種資源。二是課程內容單元化模塊化的劃分。目前,市場上可用于《建筑構造與識圖課程》教學的在線資源有建筑云課、藍墨云班課、微助教、慕課、微課等,但是他們在與課程需求的貼合程度、可擴展性、互動性等方面都有差異。廣聯達公司開發的建筑云課APP上有建筑構造與識圖課程,可以免費申請使用,微課動畫做得很不錯,還配有習題。但是不能按照老師的要求自行編輯,沒有簽到和作業批改功能。藍墨云在互動、簽到、作業批閱、過程控制和結果評分方面很方便,但是需要老師自己上傳大量的教學資料和微課,沒有大量的教學素材做基礎的話,開展難度比較大。微助教跟藍墨云的優缺點差不多,區別就是使用藍墨云需要在手機上下載APP,而微助教只需關注公眾號就可以使用。
此外,還有中國大學慕課、微課等資源,但與課程關聯度不高,且操作難度比較大,此處不再分析。根據以上分析,教師可以利用“建筑云課+藍墨云班課”或者“建筑云課+微助教”的形式來要求學生進行線上的學習。為減少學生負擔,建議采用“建筑云課+微助教”的形式來進行??梢岳梦⒅贪l布課程任務單,上課前,由學生自行觀看建筑云課中的《建筑構造與識圖》課程視頻并完成課后練習;課堂上,教師利用建筑云課中的三維動畫輔助進行重點知識講解,并借助傳統課件、圖紙、實物等資源進行課堂練習;課后,學生利用微助教中的習題進行理論知識的練習鞏固,通過抄圖或繪圖方式加深理解。
表1所示,本文對照《建筑構造與識圖》課程的知識點及能力訓練要求,將內容進行模塊化設計。

表1 《建筑構造與識圖》能力訓練模塊設計
按照課前、課中、課后的順序,利用線上線下的資源,按照教師引導、學生主體的原則,鼓勵自主探究,實現全程跟蹤反饋,全過程學習評價,擬定如圖1教學實施流程圖。

利用混合式教學模式開展《建筑構造與識圖》課程教學,有兩個難點:一是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二是教師在設計學習任務單時的科學性。學生可能會因為課前自主學習需要花費較多時間、流量而不學或馬馬虎虎地完成課前任務,教師應對此采取預防措施,可利用建筑云課后臺監控來掌握學生自學完成情況,并依此為依據給學生進行評分。在學習任務單設計方面,建議以2節~4節課為一個單元來設定,根據模塊知識間的關聯性來設定內容,寫清任務內容,重點任務,完成時間,完成方式,提問方式。學習任務單應有一定的流程引導作用,并能提示學生當前學習進展情況。可將繪圖任務當做單元大作業進行評分,并進行現場答辯,加深學生對工程構件及圖紙的理解,檢查學生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
根據上述流程,按照模塊化的方式開展《建筑構造與識圖》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會有較好的學習效果,但部分學校的課時可能不夠充裕,要注意合理分配課下自學時間和課內講解時間。只要合理利用好線上和線下資源,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就能更好地達到學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