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建 文
(山西石涅招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山西 晉城 048006)
建筑企業作為納稅主體之一,其稅負與工程造價及工程成本有著直接的關聯性。以往,建筑企業繳納的是營業稅,建筑企業在工程造價管理中考慮的是營業稅方面的問題,而營改增后,企業繳納的是增值稅,這一稅種的改變對建筑企業工程造價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面對營改增稅制的全面實行,工程造價人員應對工程造價進行全面的分析,結合各方面的信息,對工程的經濟效益性做出科學的評估,進而制定合理的工程造價方案,為建筑企業帶來更好的效益。
營改增是一種稅制改革,是指將以前繳納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成增值稅。2016年5月1日,營改增稅制在我國建筑行業中全面實行。建筑業增值稅征收主要是將新增不動產所含的增值稅納入到抵扣范圍內。對于企業而言,營改增稅制實施后,有效地避免了重復征稅,減輕了企業的稅負壓力。同時,增值稅彌補了營業稅在退稅、抵扣征稅等方面的不足,更好地符合了企業發展的需求[1]。
按照營業稅稅制計算,工程造價的確立所用的公式為:
建筑安裝工程費=分項工程費+措施項目費+其他項目費用+規費+營業稅稅金,其中營業稅稅金=(分項工程費+措施項目費+其他項目費用+規費)×營業稅稅率。
營改增稅制實施后,企業繳納的是增值稅,工程造價確立所用的公式為:
增值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其中,銷項稅額=不含稅銷售額×增值稅率。由于增值稅模式下的要素價格均不含有稅金,所以建筑安裝費用=不含稅的分項工程費+不含稅的措施費+不含稅的其他項目費+不含稅的規費+增值稅稅金。
從上述公式可以看出,營改增稅制實收,對工程造價的確立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故此,在工程造價管理中,工程造價人員應高度重視這一問題。
營改增稅制實施后,增值稅將價外稅作為計稅依據,將新增不動產所含的增值稅納入到抵扣范圍內。在工程計價中,需要按照“工程費用不能含有進項稅金額”的原則,對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及其他費用進行全面計算。其中,在人工費計算時,需要考慮到人工費用的定額規定方法,如果是按照市場行情來計價,則需要消除稅收因素,計算不含稅的費用;在材料費計算時,需要考慮到材料費的下浮程度,從而確保材料費計價的準確性。另外,在計劃環節中,如果涉及了含有進項稅額措施項目費的定額計劃,則要先扣除進項稅額,再確立新的費率,進而確保定額計劃的科學性[2]。
工程項目需要投入較大的成本,而工程造價的目的就是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在營改增稅制模式下,工程造價中的成本控制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為了了解營改增稅制對工程造價成本控制的具體影響,可通過以下例子來分析。一商業建筑,該工程的成本費用是4 100萬元,合同價是4 600萬元,毛利率是10%,利潤是460萬元。在營業稅模式下,該工程需要繳納的營業稅稅額是4 600×3.41%=156.86萬元;而營改增稅制實施后,由于稅額計算中存在一部分進項稅額和銷項稅額,進項稅額為(2 291.66+180.25)×16%=395.51萬元,銷項稅額為[4 600/(1+10%)]×10%=418.18萬元,該工程需要繳納的增值稅稅額為418.18-395.51=22.67萬元。由此可見,營改增稅制實施后,企業的稅負有了明顯減少,而稅務減少,有利于工程項目建設中成本投入的控制。
營改增稅制實施后,與原支付營業稅相比,工程計價不含稅價,改變了建筑業長期以來的工程計價方案,直接影響到了工程項目的招投標工作,基于工程成本控制的需要,建筑企業及工程造價人員應參與工程項目的報價,了解相關內容。同時,要建立企業在增值稅制度中的要約收購制度和管理制度,在招標項目的預算中,將成本效益的增值稅納入增值稅中,同時,項目應考慮輸入的稅收來源成功率,盡可能獲得增值稅發票的最大數量[3]。
營改增稅制實施后,建筑企業繳納的不再是營業稅,而是增值稅,稅種的改變決定了以往的工程造價體系已經不適合工程造價工作的需要。對此,建筑企業應當結合營改增稅制要求,構建科學的工程造價體系。在工程造價管理中,利用各大營改增試點的經驗,不斷完善自己的成本體系,了解成本控制與預算成本之間的關系,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確保財務變化與施工進度變化的一致,進而有效控制工程成本[4]。
營改增稅制有利于減輕企業的稅負壓力,推動企業的更好發展,但是要想更好地享有營改增稅制的這一優惠,建筑企業必須注重工程造價人員的培訓。一方面,要加強工程造價人員對營改增稅制的學習,了解營改增相關要求,掌握增值稅相關的業務知識,從而確保工程造價人員能夠在項目管理、項目招投標、成本預算、材料采購等環節有效發揮作用;另一方面,要強化工程造價人員實務能力的培訓,全面提高工程造價人員的在增值稅計算、處理等方面的能力,進而更好地適應營改增稅制帶來的變化[5]。
營改增的實施對工程造價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而要想克服這種影響向負面發展,建筑企業就必須做好稅務籌劃工作。稅務籌劃即在稅法規定范圍內,對經營、投資、理財等活動進行實現籌劃和安排,對于建筑施工企業而言,面對營改增稅制帶來的影響,其應積極做好稅務籌劃工作。企業要掌握所有項目中能夠通過進項稅額抵扣來減輕稅負的項目的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提高比例數值,向項目源頭入手,降低企業稅負。同時,要對結算周期和方式進行調整,為結合實際,設計出有利的納稅方案[6]。
建筑工程項目是一項耗資大的工程,尤其是材料費,材料費在整個工程費用中的占比非常大。營改增全面實施后,工程造價引用的材料單價為除稅單價,如果企業不能有效控制材料費,就會影響到工程成本。基于營改增稅制要求,建筑企業應及時更新原有的非除稅材料價格數據庫,將非除稅材料歷史價格拆分為“除稅價+稅金”的形式,再作為投標報價的參考依據。同時,在遇到新材料時,要深入市場,了解市場行情,綜合對比,選擇最優價[7]。
在工程造價管理中,時常會碰到工程造價外的額外管理費,如,員工工資、職工福利、折舊費、辦公費、差率費、運輸費、保險費、培訓費等。針對這類費用,工程企業應當根據營改增稅制要求,科學計算這些增加的管理費。在管理費的計算中,遵循歷史成本原則,應用費用分析法計算,將這些費用按征收增值稅項目的產值進行分攤,得出的管理費增加比例,作為投標報價的依據[8]。另外,建筑企業要做好發票管理,對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專用發票進行保管,對增值稅發票進行定期的抵扣和認證;同時,要完善處理流程,明確相關細節,改變企業申報、計稅方式,避免稅收不公平現象的發生。
營改增稅制的實施對工程造價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而要想發揮工程造價應有的作用,就必須結合營改增稅制要求,做好工程造價管理,提高工程造價水平。在營改增稅制背景下,建筑企業應加強工程造價人員的培訓,使其了解營改增要求,能夠按照營改增要求來進行工程造價,進而更好地控制工程成本,為建筑企業帶來更好的效益,從而提升企業社會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