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小 亮
(山西和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
伴隨著COSO報告、ERM框架和SOX法案的不斷推出,以控制環境、控制活動、風險評估、信息與溝通、監督這五大要素為主體架構的內部控制系統逐步得到認可,并在管理實踐中將其落實和深化。科學管理之父泰羅認為:管理就是“確切地知道你要別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赫伯特·西蒙教授認為:“管理即制定決策”。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是為了實現項目建設的目標,有效地獲取和使用各種資源,對建設全過程進行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動過程。
首先,客觀評價建設工程項目的復雜程度,建立健全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組織與結構,制定適合該建設項目的相應制度與文化,并保證其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管理組織結構和職責劃分的合理性;其次,客觀評價各職能部門人員的知識與技能,確定重要崗位人員的權責相稱程度及其勝任能力,保證相關配套的培訓制度、業績考核與激勵機制。
1)項目開展初期,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組織要對該項目進行客觀評價,并識別影響該項目目標實現的各類風險以及風險管理機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風險評價內容包括:可能引發風險的內外因素、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預計帶來的后果、對抗風險的能力、風險管理的具體方法及效果。
2)風險控制是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的一部分,制定相應的風險管理目標。風險管理目標可分為預防損失和彌補損失。
在風險發生之前。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組織應對風險發生可能導致的損失程度進行預測,確定盡量減少各種損失的對策。首先,通過科學決策,合理設計,高效施工,使用新技術、新工藝,以降低成本,減少風險損失;其次,通過適當的方法確定風險因素,選擇有效的基礎數據和參數指標,科學評價、分析風險損失值,并制定一定的措施對風險加以控制,增加對風險的可控度;再次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嚴格按照國家、地方或行業的文件規定執行不要因擔心增加成本而減少風險防范的措施。
在風險發生之后。在制定風險控制目標時,應明確兩種無法防范的風險:1)由不可抗拒力引發的風險;2)由于主觀和客觀條件的限制發生的風險。當風險不可避免地發生了,彌補損失便成了風險控制的第二目標。其主要內容包括:克服困難,使受損項目能夠建成;精心策劃,使受損項目能夠滿足基本使用要求;降低工程費用,使項目投資概算不突破合理的限度。
通過對建設工程項目管理風險的識別,將其定量化,進行分析和評價,選擇風險管理措施,避免風險的發生,或在風險發生后,使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建設工程項目控制活動內容包括資金籌措、土地獲取、計劃、承包商的選定、物資采購、工程安全、質量以及進度管理、驗工計價管理、工程簽證、工程變更等。首先,所有相關工程管理活動應有適當的授權;其次,不相容職務應當分離。將有關責任進行分配,建立內部牽制和不相容制度。任何一個人或一個部門對任何一項或多項管理活動沒有絕對行使權,形成互相驗證、互相制約的關系;再次,控制過程資料的真實性。招投標過程記錄、各種合同、協議、會議紀要、質量驗收資料、現場簽證單、驗工計價、設計變更等活動形成的過程資料應及時歸檔備案,并加以保護和保密,作為工程款支付、工程驗收和工程結算的依據。
對建設工程項目的有關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儲存、傳遞和應用,是保證該項目順利實施非常重要的工作,一個建設工程項目的信息與溝通內容主要包括:
1)按照建設工程項目的實施過程、組織結構、管理工作過程建立相應的信息系統,并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和信息傳遞渠道的暢通;
2)對建設工程項目基本情況系統化,對報告和各種資料的格式、內容、數據結構等的要求做出規定;
3)通過現場記錄、調查詢問、觀察、試驗等渠道收集相關信息,并對其進行處理;
4)建立文件、檔案查詢系統,對建設工程項目相關信息進行有效、有條理地儲存管理。
有效的信息與溝通應當達到如下要求:
1)使高層決策者能及時準確地獲得所需信息,并能夠進行有效快速決策;
2)實現該建設工程項目組織成員之間信息資源共享,消除信息孤島現象;
3)對建設工程項目的實施實現有效地控制和指揮;
4)進行必要信息的傳遞,使得有關方面和相關組織了解該項目的實施狀況,從而有效地獲得必要支持。
建設工程項目管理具有極為廣泛的方面,以上僅對內部控制的方面進行了淺析,建設工程項目管理內部控制即為建設單位的工程管理控制系統,建設工程項目管理內控系統的完善、有效與否是關系著該項目總體目標能否實現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