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劍 偉
(太原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區別較大,例如東南沿海和西北邊陲,它們的經濟情況是截然不同的,加上地理文化、風土人情等因素,區域性的建筑差別導致城市建設各有特點。城市文化是建筑結構體現特色的依據,也是城市建設要抓住的基本內容,不同的區域通過城市建筑就能表達出本地特色的人文景觀和文化特色。而彰顯各地優勢,發展和諧社會主義,創造出包羅萬象的城市建筑情景,是現代城市建筑建設的發展目標。
文化是有具有傳遞性和融合性的。我國地大物博,擁有56個民族,各地因文化不同而各有特色,這就是文化的傳承。本土地域性文化是別的城市無法取代的,例如飲食、語言、地理等文化,都是本地的獨特之處,應在城市建設中積極體現。運用好地域文化,有利于城市化建設的社會效益提升,是優化城市化建設、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為此,在城市建筑的設計過程中,要吸取本土文化精華,創新文化表現形式,并在城市建筑區中展示出來。
地域文化還有創新性。對傳統文化的堅守是不變的話題,但現代化的城市發展,要求實現優質資源融合,并將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作為發展主題,實現新舊文化的融合。為此,我們應用地域文化展現城市建筑的裝飾設計時要注意對這些文化糟粕的識別,通過對文化的辯證,并對有效的、可持續地域文化進行創新,在符合大眾價值觀和審美觀的情況下,用城市建筑的形式表現出來。
不同地域的氣候、環境、生活方式等都不同。城市建設不得不考慮當地的自然環境和居民的適應程度。而當地居民對本土資源、材料的使用和優化也有自己的經驗和要求,最終目的是要達到滿足社會效益和實際使用要求。
區域自然環境對城市建筑的影響最為深刻,環境會影響材料的生成,時間一久,人們自然會選擇本土可用于建筑的材料進行建設。但傳統材料可能存在陳舊、美感差、成本高的問題,為了加快建設速度,很多城市建筑不會使用本土材料,反而會選擇比較大眾的材料。這樣會導致每個城市的差別不大,無法凸顯城市獨特的文化和建筑特色,也不利于當地環境風貌、人文精神體現的展現。為了保護環境,節省資源,各種新型材料出現,有些城市還用西式的材料,不僅建筑風格有創新,取材也更加簡單便宜。逐漸的,本土材料被取代。
例如我國臺灣的101大廈,它能集中體現本地人的生活文化和現代化的生活工作空間,并以地標性建筑的模式出現,為其帶來了旅游經濟效益。雖然采用的是全現代化的結構設計,并沒有著重展現中國傳統文化,從游客的角度來看,只是一座造型獨特的超高大廈。加強建筑的細節處理,融入本土文化內涵,是創新城市建筑的關鍵。
城市化進程的速度,與建筑建設的速度有直接關系。區域性經濟情況會直接影響它的人口、商業、教育、醫療等基本生活需求,因此,快速的城市化發展,也代表著更多有需求的建筑拔地而起。而現代城市建筑的功能不僅僅是使用,還要在使用的基礎上凸顯經濟價值、觀賞價值和文化價值。城市文化是每個本土居民日常生活的內在需求,是城市的靈魂。
在現代城市中,城市由于所處的位置和所在的環境存在差異,都導致不同的城市之間,具有不同的地域的特征。城市的發展不是獨立的,它與周邊的城市、環境等都會產生聯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下,實現融合與創新。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城市,都有其獨特的地域文化,這并不是中國獨有,這表示體現地域特色是世界各國城市建設的共同點。從城市到國家,從城市文化的體現到國家文化的體現,這是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進程中出現的附加產品。國家間文化的彼此融入,對城市建設也帶來了影響。
城市的文化性和地域性通常是一起考慮的問題,二者的結合是城市建筑形式特點體現的因素。而對于不同的自然環境和生活習慣,是城市建筑各有不同的原因,例如我國南北方溫差大,自然環境截然不同,在冬季,北方干冷,南方濕冷,夏季,北方干燥,南方多雨,所以北方建筑多蓄水、防寒的功能,且建筑講究院落的封閉嚴謹,雄偉壯麗。但在南方,房屋的主要功能有通風、遮陽、隔熱,建筑風格也顯得精巧細膩。
城市建筑除了與地域環境有關系,同時和本土人的生活習慣和審美內涵有關。一個人在一座城市居住久了,自然而然的會帶有當地的文化思想和生活特點,也會形成獨特的審美和價值觀。
我國具有獨特的地域特色,首先就是南北方少數民族生活習慣的差異。這是每個城市所獨具特色的生活習慣,人們在自己的城市生活,自然而然形成了與城市文化相匹配的生活方式,并且這種生活方式會伴隨一生。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是當地城市文化的一種體現形式,也是城市文化的形成部分,例如北方城市建筑多有蓄水的功能,那北方居民在家庭中也有蓄水的習慣。北方城市冬季寒冷,有去澡堂洗澡的習慣,那就會出現很多澡堂建筑,但這些在南方城市都是很少見的。
城市建筑的設計和建設,首要目標是滿足居民生活,其次再考慮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居民是使用建設的第一人,所以應按照本土生活習慣,展開城市建設。每個城市都有特定的審美需求,這也是城市生活的符號,特色就是不會百分之百的相同,又能滿足大多數人的要求。本土城市居民的喜好、審美會直接影響建筑設計,例如在現代商品房的設計中,開發者會考慮房屋投放出后能否快速變現,產生經濟價值。為此,設計者必須認真考慮本地的文化特點,居民或其他受眾的審美喜好,滿足他們的買房喜好,遵守這座城市文化發展的規律,才能實現快速變現。例如,在現代城市中,主要是年輕人買房,使得商業房地產行業在逐漸地偏好設計小戶型的房子以滿足市場的需求。
不同的城市,對文化、習慣的表現是不同的,對生活的詮釋也不同。尊重城市間的差異,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在建筑設計上集中體現地方特色和居民文化需求,才能在城市的建筑中,緩解經濟建設和文化發展之間的矛盾。
城市文化與城市建筑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二者共同促進是實現現代城市建設的重要途徑。城市建筑與城市文化所特有的關系都使城市建筑在構成城市文化、展示城市形象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所以,城市建設不可避免的是必須考慮本土文化等問題,在建筑設計中展現城市文化,這是很關鍵的問題,因為這直接影響到一個城市內涵的持續發展和發揚性,讓城市文化成為傳播中華優秀歷史文化的載體,成為提升城市化競爭力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