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冬 蓮
(山西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太原高速公路分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
城軌交通屬于公共交通。但是它設置了收費口,人們需要購買車票才能使用,所以城市軌道交通排除了未繳費的消費者。在客運量沒有達到飽和的狀況下,某個乘客乘坐軌道交通并不會影響別人乘坐。而且這時增加一個乘客不會影響邊際成本。所以城軌交通的屬性是準公共產品,這種項目同時還帶有社會公益性。它一般由政府及非營利組織管理建設。雖然這類項目也會有一些資金流入但是因為又具有壟斷性、風險較大、建設周期長等特點,所以其經濟效益不明顯。只通過市場來維持供求平衡是不可能的,這時候政府就要參與這類項目的提供與經營了。乘坐軌道交通的票價比較低廉,這又體現了興建軌道交通的目的更多的是在于為人們提供一種低價便捷的交通方式。所以社會公益性是城軌交通的一大特點。投資大,成本高,票價低等特點導致城市軌道交通的資金回收期很長或根本無法回收成本。
根據上述討論可知城市軌道交通的項目屬性以及公共產品屬性決定了投資經營其最好的方式為政府與私人企業合作。
城市軌道交通環保、便捷、客運量大等這些特點使其逐漸成為城市交通系統的主流。但是其在許多二三線城市的覆蓋率仍然較低。城市軌道交通在我國的進展歷程中仍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
經過調查總結,我國部分城市的軌道交通造價成本以及建設周期分別為,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單位平均造價在6億元左右,資金規模比較大。軌道交通項目建設周期為5年左右。由此可知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發展遇到的問題具體如下:
1)政府籌資壓力大。城市軌道交通項目時間耗費久,涉及范圍廣。再加上許多都是建造在地下,施工難度大,要求較高的施工技術,所以建設城市軌道交通需要的資金規模比較大。一般對于該項目的投資至少為100億元。如果只靠政府單獨來籌資,政府將會承擔過大的經濟壓力。2)城市軌道交通資金回收困難。由于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屬于微利經營的準經營性項目,所以經濟效益比較差。城市軌道交通業僅以票價作為其主要資金收入,成本比較難收回,實現盈利就更難,所以虧損在這個行業中并不少見。3)管理效率低下。由于這種項目一般都由政府提供,缺乏競爭性,所以對于其的管理較松,導致服務水平不高。
綜上所述,只有政府財政收入與社會資本相結合才能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
地鐵等這些交通項目它們的建設時間長,融資規模大,而且采用PPP模式后,參與方除了政府部門外還有私人企業。因此在整個項目中包含的風險因素比較復雜,風險類型比較多,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政治風險。政治風險是指因為政權變動、國內外關系發生變化、國家政策方針變動等因素使項目遭受損失的風險。
2)自然風險。項目建設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地震、臺風、暴雪、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災害。這些風險因素我們無法預見,而且其破壞力是極大的,會造成很大損失。城市軌道交通中的地鐵是修建在地下,所以地質風險也是必須要重點關注的。
3)金融風險。一般是由于金融機構利率變動、外匯匯率發生波動或者通貨膨脹等因素導致項目在實施中產生了參與主體不能提前預測的,并且會給項目帶來損失的風險,這些就屬于金融風險。
4)法律風險。一個項目的各個程序都會涉及到法律風險。如在立項階段,以前會要求明確出資比例來確認是否批準項目,但采取PPP模式的項目是在批準后才確定合作方。這可能會對審批工作造成一些影響。除此之外,項目參與者有一方違約就會帶來損失。這些都是不可忽視的風險因素。
5)市場風險。像城軌交通這類型的公共項目,定價機制帶有一定公益性。低廉的票價無法應對原材料價格的靈活變動,這可能無法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甚至使成本難以控制和回收。
6)建造施工風險。完工風險、技術風險等都屬于建造施工風險。如天氣情況惡劣、施工技術出現問題、原材料不能及時供應、施工技術是否適用、是否可靠等將會對項目產生很大影響。出現這些情況的后果就是費用超支,預算不足,負債加重。
7)運營管理風險。質量風險、財務風險、監理風險等都屬于運營管理風險。如費用超支。項目管理效率低、施工不合格、流程設計不合理、監管不力等都會造成費用超支。費用超支的嚴重后果就是資金周轉困難,現金不足,成本過高,利潤很小。
本文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承建方的風險進行評估。隸屬度理論是這種方法的基礎,它使得我們能夠量化某些因素。
模糊綜合評價法步驟:
1)構建評價指標。
2)構建權重矩陣,用W表示,W=(w1,w2,…,wm)。
3)確定評價對象的評價集。評價集V={v1,v2,…,vn},表示被評價者可能得到的評價結果。如V={好、中、差}。
4)確定模糊評價矩陣R。R的獲取需要由相關專家給出。要求評價的人對每個評價對象從各個指標角度進行評價。從而得到每個因素對評價集中各個評價結果的隸屬度,即模糊評價矩陣
R。rij為第i個因素被評價為j的概率。它也可以用將第i個因素評價為j的專家人數/專家總人數來表示。
其中:
5)模糊綜合評判。將權重矩陣與模糊評價矩陣相乘得到模糊綜合評價矩陣:
B=W·R=(w1,w2,…,wm)·
在分析和評價了風險之后,決策者就要從風險回避、降低、分擔和承受等方面考慮如何應對。在此過程中,評估對風險的可能性和影響的效果,以及成本效益,選擇能夠使剩余風險處于期望的風險容限以內的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