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崎燃 于欣波
(遼寧科技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遼寧 鞍山 114051)
201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通過農業綜合開發、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等渠道開展試點示范?!迸c此同時,2018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也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鞍山市位于沈陽、大連黃金經濟帶的重要支點,區位優勢明顯,擁有全國首條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公路,并已逐步形成“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騰鰲機場2010年正式開通、牛莊港打造的東北地區重要黃金水道、城際鐵路2014年通車,這些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不僅縮短了鞍山與周邊城市距離,而且還為其各個行業的發展提供了便捷,有利于鞍山特色村鎮及特色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目前,鞍山的村鎮主要分布在鞍山市郊、臺安縣、岫巖滿族自治縣、海城市,共52個鎮。其中千山區3個鎮,臺安縣10個鎮,岫巖縣18個鎮,海城市21個鎮。據統計2016年鞍山地區農業人口數為162.2萬人,耕地面積為300 516 hm2,農村勞動力為107萬人,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14 161元,比上年增長8%。農民收入不斷升高,與之而來村鎮經濟也在鞍山經濟中起著主導地位。
鞍山產業資源雄厚,特色村鎮的產業發展較早。早在1984年時任遼寧省省委書記、正在海城掛職的縣委書記李鐵映在西柳鎮視察并為西柳服裝市場正名,做了特別的批示“貨不分南北,人不分公私,都可以進入市場,要物暢其流,財達三江”。從此,西柳服裝市場迅速發展起來,輻射面廣泛,目前主要輻射東北三省、內蒙古及華北、西北、中原等部分省區,并通過訂單和邊貿打入國際市場。西柳服裝市場的發展不僅為鞍山西柳鎮創造了知名度,還為鞍山其他特色村鎮樹立了標桿,打造適應其發展的建設道路。但近些年由于人們對知識產權的認識不斷加深,低端產品逐漸失去市場,導致西柳服裝市場發展緩慢。
1)以第一產業為主的村鎮。2016年,鞍山地區村鎮實現區域生產總值1 440.8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值為100億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結構中農業占52.2%。農業產品種類繁多,產量豐厚,其中水果產量為462 998 t,包括蘋果、梨、桃、山楂等等,糧食作物總產量210 049 t,干果總產量為8 025 t。除此之外還打造了特色農業產品的小鎮,種植南果梨的大屯鎮、種植溫泉草莓的騰鰲鎮、種植藍莓的新甸鎮等等,這些都為村鎮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在農業養殖方面,南臺形成了初具規模的養雞場和雞蛋市場。我們以韭菜臺鎮為例,農業為全鎮的主導產業,農業生產以綠色棚菜為主,主要品種有布利塔紫長茄、西安綠茄、草莓、太空椒,畝效益平均萬元以上,因此帶動了周邊村莊棚菜產業快速擴張,鎮內蔬菜生產、銷售一條龍產業初具規模,與此同時部分村民還進行了稻田河蟹的養殖,真正實現了多元化農業的發展。
2)以第二產業為主的村鎮。2016年鞍山地區村鎮第二產業值為504.2億元,工業和制造加工業發展迅速。鞍山作為中國的“鋼都”,鋼鐵產量雄厚,在二臺子區有鋼材市場,以鋼材銷售和運輸業為主,輻射面廣泛。目前營業商家300余戶,并與全國100多家市場達成戰略合作關系。南臺鎮的箱包皮具批發市場是東北地區最大箱包集散地,擁有眾多國家省市名牌100多個,在國內20余個省區設立直銷點,目前產品已經打入美國、俄羅斯及東南亞部分國家和地區。位于臺安縣的達牛鎮有新型建筑材料加工廠,岫巖有玉器批發市場,唐家房鎮的運輸產業等,這表明以第二產業為基礎的村鎮已經初具規模。
3)以第一、二、三聯合產業為主的新型村鎮。2016年,鞍山地區村鎮第三產業值為836.6億元。與第一、二產業相比,第三產業值較多,表明第三產業逐漸成為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溫泉水是鞍山吸引周邊游客的一大特色,位于海城市騰鰲鎮的溫泉產業不僅滿足游客休閑放松的需要,更培育出溫泉草莓等新鮮品種。位于千山區的唐家房鎮和東鞍山鎮,設置了春夏秋冬都可以滿足人們采摘興趣的采摘園。包括黃杏、李子、葡萄、火龍果、香瓜等。在千山區的大孤山鎮是南果梨生產基地,被評為首批中國重要文化遺產。位于甘泉鎮的君子蘭產業示范園,是集君子蘭精品培育、種植、銷售、觀光為一體的全國最大的君子蘭生產基地。位于達道灣的國內第三大觀賞魚交易市場,其養殖的紅箭魚、彩霞魚等品種已成為名牌產品等。2016年鞍山市旅游總收入為3 443 000萬元,是2015年的115.1%,接待旅游總人數為4 054萬次,為2015年的115.4%。極大的促進了鞍山旅游行業和一、二、三產業的發展。
鞍山地區的小鎮雖然在一、二、三產業各有發展,但存在發展過于緩慢、分散、力度不夠,產業結構單一等問題。據統計,2016年鞍山地區村鎮經濟占遼寧省村鎮總經濟的6.54%,其中第一產業占4.60%,第二產業占5.93%,第三產業占7.36%,2016年鞍山地區村鎮經濟列遼寧地區第11位。通過數據可知,鞍山地區村鎮經濟仍處于發展階段,相對獨立的產業發展,并不能拉動一、二、三產業共同發展,形成一業帶百業的聯動產業鏈條,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招拇彐倖栴}依然嚴重,村鎮年輕人口大量流出,村鎮社會功能也在不斷退化。村鎮建設用地面積不多。村鎮閑置的青山綠水、田園野趣和傳統文化依然是沉睡且可利用的資源。而想要振興鄉村建設,發展經濟并不單單要靠發展旅游產業,不考慮當地特色,盲目建設特色村鎮的案例全國更是比比皆是。所以我們更應該吸取前車之鑒,充分采用鞍山地區特色產業與旅游業相結合的模式,促進一、二、三產業共同發展。
特色小鎮建設的熱潮始于浙江,眾所周知,浙江省經濟發展處于全國領軍地位,擁有良好的山水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因此涌現了一大批極具影響力的特色小鎮。比如龍泉青瓷小鎮,不僅為當地農民提供了工作崗位,還為延續歷史文化和傳承工藝文化做出了貢獻。依托新興產業發展起來的云棲小鎮和夢想小鎮,為特色小鎮從資源要素驅動發展到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一種全新的發展模式。位于杭州玉皇山南的基金小鎮,運用國外先進理念,結合當地的區域特質,打造了一個集基金、文創和旅游三位一體的特色小鎮等。這些小鎮發展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可利用的的資源,產業定位突出“一鎮一業”,打造適合其發展的特色小鎮之路,為我們展示了全新的特色小鎮發展之路。
通過南方一些已經發展起來的小鎮帶來的啟示,結合我們鞍山地區在地資源,本人嘗試提出適合當地發展的幾種模式:
1)產業聯動升級。發展產業特色小鎮。比如利用溫泉水養熱帶魚,打造溫泉親子樂園和溫泉草莓采摘園。除此之外可以利用南果梨、君子蘭等特色農產品,打造農業游、林果游等特色旅游項目。鞍山市作為中國著名的鋼城,在建國初期為中國輸送源源不斷的鋼材,因此可以以鋼鐵的演變史為主體,在特定區域打造獨具鞍山特色的鋼鐵展覽館等。這些項目不僅能促進產業聯動發展,而且還能促進旅游行業的發展,帶動區域經濟整體發展。
2)挖掘區域特色。發展生態特色小鎮。利用自然資源“雪”,建造滑雪場,形成獨具特色的東北雪鄉?;蛘咭劳凶匀坏泥l野風光、舒心怡人的氣候條件、環保生態的綠色空間,興建一些休閑、度假、體育特色小鎮。利用中藥和溫泉相結合的模式,形成溫泉康養小鎮。
3)延續歷史文脈。發展民族特色小鎮。岫巖縣是滿族自治縣,擁有超過89%的滿族人口,文化底蘊深厚的同時擁有豐厚的玉石資源,因此我們可以從滿族特色建筑、特色飲食、玉石制作體驗、高蹺演藝類、宗祠類等板塊統一策劃,系統的展示滿族傳統文化。
鞍山市擁有良好的區位優勢,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和產業優勢,憑借這些優勢我們相信發展鞍山地區特色小鎮之路會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