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曉 艷
(祁縣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管理站,山西 祁縣 030900)
近年來,祁縣圍繞“一軸兩區四線”的大縣城格局,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以住宅建設為主的房地產市場不斷發展,建設步伐明顯加快,當前祁縣房地產市場運行情況良好,居民住房條件有了較大的改善。
根據城鄉住房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2年年底,祁縣總人口為266 421人,其中城鎮規劃區內戶籍數為4.64萬戶,人口為10.63萬人;鄉村戶籍數為6.19萬戶,人口為16.01萬人;城鎮住宅3.8萬套,建筑面積367.48萬m2,城鎮人均住房面積34.55 m2;農村住宅28.59萬間,建筑面積517.37萬m2,農村人均住房面積32.31 m2。
到2017年年底,縣統計部門統計結果顯示,該縣總人口為274 704人,總戶籍數為109 193戶,其中城鎮人口為113 289人,鄉村人口為161 415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06‰。
2005年—2008年祁縣房地產項目每年新開工建筑面積在15萬m2左右,市場需求與供給量基本平衡。2009年—2012年由于土地指標有限,房地產新開工項目偏少,只有13個樓盤在銷售,總建設面積30余萬m2,而該縣每年的房屋需求量基本保持在20萬m2左右,整個房地產市場需求量大于供給量,銷售市場反應熱烈,房價增長較快,大部分樓盤在預售階段就基本銷售完畢。
從2013年開始,祁縣基礎設施投資加快,商品房住宅小區由普通型向中高端型發展,房地產產業快速發展,房地產開發企業隊伍不斷壯大。截至目前,在祁縣從事房地產開發的企業達到20家。按開發資質等級劃分,一級資質開發企業1家,四級資質開發企業13家,暫定資質開發企業6家;按企業注冊地劃分,本縣開發企業14家,縣外企業6家。
2013年—2018年全縣新開工建設大、中、小型住宅小區工程項目23個,總建筑面積120萬m2。建設商品住宅、保障性住房共計8 635套,建筑面積100余萬m2,商業用房建筑面積22.87萬m2。近年來陸續建成一批成規模、居住環境好的大型住宅小區,房地產業的全面、快速發展,大大改善了祁縣居民的居住環境,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檔次。
為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提升縣城城市形象,2013年祁縣成功實施了古城東側棚戶區改造,拆遷房屋面積8.36萬m2,騰空土地103畝,為棚戶區改造工作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2016年確定了祁縣12片區的棚戶區改造計劃,祁縣采取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于2017年全面啟動了12片區 棚戶區及中軸線項目房屋征收及拆遷工作,通過先易后難的方式對全縣棚戶區逐步實施改造,到2018年9月底已完成10個片區套住房的征收工作。通過對老舊房屋的拆除,已經在祁縣東風路修建兩個汽車停放場所,一方面美化了縣城主干道兩側的環境,另一方面緩解了東風路的交通壓力。
2011年—2018年,祁縣建設保障性住房6 020套,總建筑面積51.25萬m2。截至目前,祁縣已分配保障性住房2 971套,其中經濟適用住房1 800套,棚戶區改造安置房1 171套;享受廉租住房保障家庭384戶。保障性住房的建設有效改善了低收入家庭和棚戶區居民的居住條件。
在2010年祁縣城內單位宿舍和開發小區大都是由單位和開發企業自主管理。近年來,隨著祁縣住宅小區的集中開發建設,物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全縣物業企業已達到14家,其中二級資質的一家,三級資質物業企業13家,參與物業管理人員達到200余人,物業管理小區33個,管理面積達到110萬m2。由原先的簡單清理衛生向多元化服務發展,服務水平及質量不斷提高。
在房價逐漸走高的形勢下,房地產開發商對市場預期較高,紛紛加大投資力度進行開發,導致商品房施工面積、新開工面積大幅提高。由于祁縣無大型工礦企業,外來就業人員較少,同時每年有部分高校畢業生留在外地,盡管目前購房的剛性需求、階段性需求、改善性需求穩中有升,但短期內購房需求不會大幅增長。根據近幾年商品房銷售備案情況統計,祁縣每年住房需求基本在1 500套~2 000套,建筑面積約20萬m2。由此可見,房地產市場有可能形成短期內的供需失衡、商品房滯銷的局面。
目前在祁縣進行房地產項目開發的企業大多數注冊資本金在1 000萬元~3 000萬元,資金實力不強,而房地產開發屬于典型的資本密集型產業,資金投入量大,建設周期長,企業從土地的取得到項目的建設都需要大量的資金。由于祁縣房地產開發企業大多數屬于中、小企業,自有資金少,以期房預售為主,主要依靠預售資金滾動發展。如果期房預售達不到預期效果,資金的不足會使開發項目建設進度受到影響,進而造成小區的分期建設、土地閑置,影響小區的整體投入使用,更重要的影響到縣城的整體面貌。
部分建設項目,因土地指標及總體規劃需調整等諸多原因,仍然存在土地未掛牌,規劃、建設手續未辦理就開工建設的現象。這一現象在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中尤為突出,保障性住房建設時間緊、任務重,手續辦理時間最快需要10個月,為了趕建設工期,基本上都是邊建設邊辦理手續。
工程項目先開工后辦理建設手續,既形成了違法建筑,又影響了建筑市場秩序的健康發展。一些開發企業因取得建設手續滯后,制約了項目建設過程中貸款等事項的辦理,建設周期可能加長。為了盡早回籠資金,緩解建設資金的周轉壓力,往往出現違規預、銷售現象,通過夸大小區功能及售后服務承諾的方式,達到促進銷售的目的,但由于物業管理企業服務意識不強,服務質量不高,導致業主與開發公司之間的矛盾時有發生。
征收工作成為制約棚戶區改造的最大因素,棚戶區居民訴求不一,少數被征收戶對征收補償的期望值較高,超出政策范圍,不配合征收工作,阻礙征收工作的進度。不僅推高了改造成本,還影響到改造進度。同時,拆遷戶的安置成本要均攤入棚戶區改造的出讓土地中,相比較凈地出讓而言,棚戶區改造的商品房土地成本遠遠大于凈地出讓的商品房土地成本,如果改造區的商業價值不高,地段無明顯優勢,基本為住宅銷售的話,其商品房建設成本遠遠高于其他凈地出讓的普通商品房,所以投資商對棚戶區改造的積極性不是很高。
科學編制房地產發展規劃,保持房地產業的適量適度開發,保證房地產持續健康發展。嚴格按照城市的整體規劃要求發展房地產,合理調整城市布局,堅持舊城、城中村改造與新建商品房有機結合,實現綜合平衡。對舊城區要有重點、有規模地進行成片改造,并有完善配套設施,嚴格控制小規模開發,禁止零星插建。對新建區開發要高要求、高標準,體現新的特色、形成新的亮點,提高居住小區的檔次和品位。
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適應市場需求,按照縣城總體規劃及控制性詳細規化適當調整商品住房的建設規模、套型結構,商品房小區內適當配建廉租房、公租房。實施小區品牌戰略,適度建設高檔小區,提高城市品位,建立高、中、低檔以中檔為主的住房供應體系,滿足不同層次人群住房需求。
加強房地產開發建設全過程監管,切實整頓和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加強新建商品房的土地審批、立項計劃,規劃設計,工程建設報批、商品房預售等環節的管理,從源頭上制止房屋開發的無序局面。針對違規開發項目由相關部門組成房地產市場專項整治小組,對祁縣房地產行業進行常規性、不定期清查,查處和糾正違法行為,整頓和規范房地產市場。
物業服務直接影響城市環境、城市容貌和城市形象。在小區的建設過程中,與房地產行業相關的各職能部門及社區要加強配合與監管,共同引導小區物業服務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在小區建設前,要按標準積極規劃設計好物業服務用房;小區建成交付使用后,要按規定依法成立業主委員會,并采用招投標方式正式選聘物業服務企業,對老、舊小區的物業服務,鼓勵居委會發展社區服務來進行物業服務和管理。同時,要采取有效手段,確保小區住房專項維修資金足額收繳到位,力保該資金專款專用,為小區物業共用部位的維修和更新改造提供有效保障。
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需要堅持統籌規劃,加強行業市場監管,切實整頓和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對房地產開發建設全過程進行監管,以求取得引導市場有序發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