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愛 英
(大同市陽高縣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管理辦公室,山西 陽高 038100)
在建筑市場招標投標領域,雖然國家歷年來陸續出臺了一系列規章和制度,但由于一些主觀客觀因素的干擾,落實中仍有強大阻礙,致使在管理進程中仍有許多問題亟需解決。具體歸納,主要歸因于行政監管管理和招標投標相關責任主體。
1)政出多門不銜接。
管理機構層面,建設部分管的各省市建設主管部門,與專業部委分管的各工程招標投標機構,根據各自的工作范疇,部門各自制訂和出臺招標投標規章規定,并在自己管轄范圍推行實施,致使原來統一管理的建筑市場,被五馬分尸,拆分為建筑工程及若干專業工程。如今建設主管部門只能管理建筑工程招標投標,無法涉及眾多專業工程領域。由于招標投標多頭管理,各施其政,致使建筑市場管理不銜接不嚴密,政出多門各干各的,甚至出現行業壟斷現象。
2)監管力度不嚴格。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的出臺,規范了涉及招標投標的范圍、程序等全過程。但監管部門對于招標投標的監管、仲裁等管理制度仍不夠健全,監督工作缺乏力度,并且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還有些浮于形式,流于表面,對實質性內容疏于監管。在招標投標領域,較為隱秘的違規違章行為很多,難以被監管部門及時發覺,最重要的一點,即使發現也是以罰代刑,一般只給予經濟處罰,很少直接追究其法律責任。違法違規行為如此成本低,而獲取的經濟收益卻不是一般的高,在高額利潤驅使下,必然會經常出現有人挺身犯險的事情。
3)不正之風難禁止。
辦事講人情關系是歷史遺留的難題,也普遍存在于招標投標代理機構管理中。這也導致出現了不少“關系中標”“權力中標”現象;一些必須公開招標投標的項目,有些建設單位為照顧自己的關系戶,而從中進行違規操作。這些不規范行為,嚴重違反了法律規定的公平、合法、平等的原則。
4)地方保護難禁絕。
個別地方的壟斷現象仍然存在,招標投標市場形同虛設;個別建設市場交易中心還未能將某些強力部門壟斷的專業工程項目完全納入管理范疇。個別地方部門利用權力對已中標企業強行供應原材料等等,這些林林總總的地方保護主義行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三令五申屢禁不絕,嚴重干擾了市場經濟秩序。
1)招標方。
a.想方設法規避招標。規避招標亂象叢生。集中表現在以下三點:首先是違背基建報建程序,先開工后招標,造成既成事實,無法更改。其次是鉆招商引資的空子,打著“特事特辦”的旗號,規避招標。三是“以大化小,化整為零”,繞開紅線,規避招標。
b.形形色色違規發包。建設單位作為建筑工程的發包人,缺乏法制觀念,認為自己的地盤一定要自己作主,隨意定標,任意發包。個別發包人不愿意嚴格按照招標投標相關規定標準去遴選總包單位,工作中對工程項目的再次分包管理不嚴,分包界限不清。更惡劣的是在一些較大的工程項目發包中,隨意肢解工程內容、隨意轉包主體工程。這樣就造成相當嚴重的層層轉包現象,必然難以保證建設工程的質量、進度和安全,難以禁絕“豆腐渣”工程。
c.千方百計虛假招標。虛假招標手段主要有:一是招標人與投標人串通投標,量身定做。二是在投標時間上做手腳,故意縮短申報時間,或者故意縮短公告時間。三是在招標資格預審中動腦筋大做文章,故意人為設置一些過高的預審條件條款,或在資格文件和招標文件中設置特定條款,以達到虛假招標的目的。四是圍標現象嚴重,制造公開招標的假象。
d.資格審查弄虛作假。首先,資質等級的掛靠,是資格審查弄虛作假的主要手段。其次是紙上談兵,以標書編制的水平,代替招標投標中標單位的企業實際評估水平,缺乏現場評估和認證環節。三是“高資質投標,低資質進場,無資質施工”的虛假做法,在國內很多地方和部門都普遍存在,給國家造成了極大浪費,但一直屢禁不止。
e.過程控制有待完善。一是建設單位一把手說了算,專業人員的意見被忽視;二是有的單位堅持最低價中標,對涉及招標投標的工程經濟、成本核算、工程措施管理等工程項目管理方面不熟悉;三是招標評標細則雖然面面俱到、細致全面,但是招標文件具體條文編制比較粗糙,實施活性較大;四是投標報價清單的不平衡報價方式,導致結算變更和洽商簽證隨之增多,影響招標投標文書的嚴肅性和公正性。
2)投標方。
a.存在資質掛靠,管理混亂現象。從源頭上說,一些企業通過尋找掛靠或借用他人資質參與招投標,本身資金不足、人才儲備不足,管理經驗不足,既擾亂了招標投標市場,又使得工程質量得不到保證。
b.存在低價搶標,盲目報價現象。一些企業不從自己的實際出發,為了中標拼命壓低報價,中標后坐地起價,或施工中使出各種手段逼迫發包方追加工程費用。
c.存在弄虛作假,非法牟利現象。有些承包企業中標后層層轉包,違法分包,轉包后的工程則是以偷工減料的不當手段達到有利可圖的目的,這樣后果不堪設想。
3)招標代理機構。
a.機構建設滯后。目前國內招標代理機構的現狀,沒有完全成熟的市場化運行機制,缺少自上而下的管理機構。一些地方的建筑市場沒有完全轉型,當地的招標投標監管部門、中介組織與原有行業主管機構,有的半脫半掛,有的明脫暗掛,其實仍然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部門利益關系。這樣一來,既影響了相關職能部門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也為某些部門和個人直接或間接地插手招標投標工作提供了便利條件。
b.管理混亂松散。招標相關機構除了要具備嚴肅負責、依法行政的工作作風,還要具備嚴謹細致、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同時還要具備極高的建筑和法律專業素質。但是,目前國內招標隊伍的素質和招標機構自身管理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極大差距。
c.配套制度欠缺。目前國內既沒有成熟的招標代理市場,也沒有健全的獨立配套制度,更沒有詳細具體的行業規范和監督評估獎懲制度。這些漏洞,給個別代理機構違規操作留下了隱患。
d.同業競爭不足。在工作中,沒有可操作、可量化的評估標準來評價代理機構的業績,而且同業間有效聯絡不足、共享信息不足、業務協調不足。
從始至今,我國的招標投標制度在現實執行中還存在諸多問題,究其原因,不僅是市場體制改革滯后等客觀原因,還有一些主觀的因素不容忽視。
目前,國內建筑工程項目的招標投標監管力度和監管力量嚴重不足。高素質專業人員配備不足,使建筑工程項目招標和投標的全程監管難以實現。現有人員和資源配備,僅能側重于外部形式和辦事流程的表面監督,很難對實體性內容深入監督。時間軸上來看,往往偏重于事后監督,缺乏事前和事中監督,最終難以保證市場競爭的公平性、公開性、公正性。
由于個人的原因,一些部門和各方主體法制觀念淡薄,個別單位的領導干部缺乏現代法制理念,日常工作中仍然剛愎自用、唯我獨大,以言代法、以權壓法,知法犯法,以身試法的行為屢見不鮮。有的甚至喪失黨性原則,公然干預招標投標活動,破壞法制程序。
在目前復雜的外部環境下,道德約束往往顯得蒼白無力。最有力的約束就是法律的約束,今后要在法律約束方面有所借鑒和實施。
招標投標的至關重要環節是招標中的評標過程。評標專家的專業素質高低和客觀公正與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投標企業的命運,同時決定了招標評標評審遴選行為的公正性,最終直接反饋為招標投標的經濟成果和社會效應。許多主觀的因素,決定了專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在一定范圍內自由打分,這也給招標投標中的違法行為提供了便利。而且由于評標專家的隨機性和評標工作的臨時性,有關代理部門對于評標專家在行政方面及紀律方面的約束力很小。另一方面,法律上取證困難,缺乏硬性約束,致使評標質量主要依靠評標專家對自身的道德約束。
信用是市場經濟的靈魂。但由于長期計劃經濟作用的結果,以及精神文明建設的不力,全社會的信用觀念還需進一步加強建設。誠信體系建設落后,責任主體缺少行業自律,為了獲取不當得利,常在招標投標中發生不誠信行為。因此,全國統一信用平臺的盡快建設和全面共享,就成為迫在眉睫的事情。
只有進一步完善管理和監督體系,強化主體資格審查,建設德才兼備評標專家隊伍,提高招標投標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盡快建設和全面共享全國統一信用平臺,才能保證建設工程質量、降低施工采購成本、提高社會經濟效益,促進我國建筑市場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