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思華
重慶市長壽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重慶 401220
正文:
自從黨在十七屆三中全會中提出了城鄉一體化建設后,城鄉建設已成為促進城市發展、帶動農村經濟,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主要發展方向,在城鄉一體化的建設中,土地資源的合理化開發和管理,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城鄉一體化建設中最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本文從城鄉一體化建設中土地管理所存在的問題來具體分析城鄉一體化建設中要實現土地的合理化管理的具體方向。
土地開發管理中的“占補平衡”,就是指土地開發負責人所開墾的土地必須是質量和數量相當的耕地,但就目前而言,土地開發負責人在土地開墾過程中為了盡快拿到審批文件,確保占用地能得到及時補充,往往會大力開發質量不一的耕地,開墾后的耕地無法達到建設標準又難以形成再生產力,就會被舍棄,這也是現代城鄉建設中最常見的一邊開發一邊拋荒現象的由來,此種做法不僅破壞了當地的生態,對資源、資金、人力也是一種浪費。
土地開發整理是一項投資大、周期長的工作,但不少土地開發負責人了為了縮短開發周期,盡快獲利,往往只考慮到當前利益,對所開發土地周邊生態漠不關心,致使開墾之處生態遭到嚴重的破壞,最直觀的表現就是不少土地開發負責人只關注政府文件中所提到的整改項目,比如說要求整改田地,土地開發負責人就不會考慮到所開發田地周圍的諸如河流、綠地、山坡等環境因素,滿足當時的開發需求而舍棄了長遠利益的做法,是現代城鄉一體化建設中土地生態平衡遭到嚴重破壞的主要原因。
土 地的開發和管理極為復雜,所涉及領域極多,環境、工程、農業、水利、道路、橋梁等等,但現代不少土地開發負責人為了節約成本,在土地管理團隊的選擇上往往是能用就行,土地管理團隊缺乏專業的技能和素養,使得土地在開發和管理過程中狀況頻出。
目前我國的土地開發多以政府為主體,雖說實現了土地的統一化管理,但政府的投資來源多依靠國家補貼、農業重點發展基金、土地開墾費等等,資金渠道單一,使得土地在開發管理上越發捉襟見肘,自然更難以實現合理化的開發和規劃。
政府應當嚴格控制土地開發負責人對土地的過度開墾,盡量做到“占補平衡”,其次還要對浪費土地資源的土地開發負責人給予嚴懲,殺雞儆猴,其次,在土地的開發管理上,除了要契合市場經濟,保證項目正常開展外,還要盡可能的從農民的利益出發并結合當地的農業發展情況進行諸如特色農業、生態農業等農業建設規劃,通過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來保證土地的利用率和可持續發展性,確保從源頭解決土地“占補平衡”問題。
生活環境的好壞將直接決定人們的生活質量,尤其是在污染越來越嚴重的今日,因此在進行城鄉一體化建設之時,一定要將生態問題納入土地的開發和規劃之中,真正做到合理化的規劃和管理,其次,農業的效益也是城鄉一體化建設中土地管理的重點關注對象,只有保證了農業的經濟效益,才算真正實現了城鄉共同發展計劃,同時農業效益的提升,也有助于生態平衡的構建,對市場經濟、資源和環境的穩定都至關重要。
不專業的土地開發管理團隊,是城鄉一體化建設中土地管理問題日益突出的重要因素,土地的開發和管理作為嚴肅、復雜的項目,專業高素質的土地開發管理團隊是實現土地合理化開發管理的關鍵,在專業土地管理團隊的建立上,政府除了要加強人才的培養外,還要對開發負責人的土地開發管理團隊進行嚴格審查,嚴禁專業技能不過關的土地管理者從事土地開發管理工作,除此之外,政府還應設立相應的土地規劃和監管單位,定期對從事土地開發管理的工作者進行考評和審核,以此來保證城鄉一體化建設中土地開發和管理的專業性和高效性。
目前我國的土地開發主體多以政府為主,單一的資金來源并不足以支撐龐大的土地開發項目,所以為了讓土地得以更合理化的運用,擴大投資主體渠道,集合資金,是目前解決城鄉一體化建設中土地管理問題中的又一大方向。在資金的集合方面,政府可通過開發管理后的產業效益來吸引企業和社會上的各種群體組織,雖說群體組織、企業和政府在土地的開發和管理上有著不同的角度,但在城鄉一體化的建設中均屬于利益方,對土地的開發規劃有益無害,其次,土地的開發和管理在雄厚的資金支撐下也能得到更合理化規劃。
城鄉一體化的建設,不僅打破了農村和城市越來越大的差距,從土地的角度來講,商業、農業、工業用地的有效結合,也更利于土地資源的合理化管理,同時合理細致的土地規劃,對生態環境的平衡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當然,城鄉一體化建設中要徹底解決土地管理問題,還是要從農民的角度出發,只有保證了農民利益并嚴格控制土地開發管理過程中出現的浪費、不合理現象,才能從源頭實現土地的合理化開發和管理,才算真正意義上的實現了城鄉共同進步,共同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