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晶晶
晉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山西 晉城 048000
正文:
1、用BIGEMAP地圖下載器獲取地圖搜索到的公廁數據,走訪相關建設和管理部門,結合實地調查對數據進行篩選和補充,得到晉城市主城區公共廁所的現狀空間分布情況,同時將所有數據分類并錄入GIS數據庫,便于分析和利用。
2、通過訪談、問卷調查等網絡調查方式聽取公眾意見和建議,綜合分析現狀公廁存在問題。
經統計,主城區現有公廁126座,主要由城區環衛局、市園林局和城區愛衛辦三個單位分別管理。
1、城中村旱廁較多。
2、環衛局和園林局管理的公廁衛生狀況良好,制度完善。在公廁外有“城區環衛局監理”等標示,公廁內部有《公廁管理制度》和《公廁衛生質量標準》等規定,便于群眾監督,管理相對規范。
3、主城區公園公廁建設及時,目前范圍內基本全覆蓋。整體質量等級較高,建筑風格多樣,玉龍潭公園內有公廁清潔人員吃住一體。
4、一類公廁設施相對完備,有母嬰衛生間、殘疾人專用衛生間等空間,但多關門或者被占做他用。
5、部分重要公共場所缺乏公廁。火車站公廁建設年代久遠,不滿足新規范和城市發展的需求,需要改建。
為了全面了解公廁現狀問題,我們以問卷調查形式來獲取更加廣泛的意見,問卷發放過程中考慮了不同的使用人群,來滿足數據的多樣性和客觀性。結果表明:
1、最缺公廁的是商業街和道路;
2、公廁最突出的問題是數量少、衛生狀況差和缺乏標識牌。
問卷同時考慮了對第三空間的需求情況以及公眾對公廁投放廣告的意見,結果顯示,商業街、公園和廣場的公廁應該有第三空間的設置;公廁可以考慮投放廣告。
通過調查和分析,對現狀公廁存在問題總結為三個方面。
1、公廁總量少,布局不合理
現狀公廁總量不足,空間分布不合理,原因主要表現為:①新區開發、舊城改造過程中,部分小區、道路未按規定配套建設公廁;②新區建設過程中原有公廁被拆除(兒童公園、迎賓街、文華園);③城中村改造進展緩慢,基礎設施不完善,因缺水、缺暖、缺排污管道等現實問題,無法修建。
2、衛生狀況差
衛生問題源于管理不到位,而管理問題很多來源于資金投入不足:①人流密集區公廁使用頻率高,清潔工作不到位;②現狀公廁多數是2000年以前修建,排污管道年代久遠,已造成地下管道部分堵塞,排污不暢;③旱廁總量較多,改造成本高,難度大。
3、公廁缺乏導示系統
現狀公廁大多缺乏導向牌,地圖搜索更新緩慢,信息不準確,導致“整體缺公廁”的認知,加劇了“公廁數量不足”的問題。
結合晉城市現狀情況,本次規劃的公廁主要指在道路兩旁或公共場所等處設置的供公眾使用的廁所。
1、設置標準
根據《環境衛生設施設置標準》(CJJ27-2012)和《城市環境衛生設施規劃規范》(GB50337-2003)的相關要求和規劃區用地布局,確定商業性路段300米左右、生活性路段500米左右、其他路段1000米左右的布局標準。
2、公廁分類
規劃在商業區、重要公共設施、重要交通客運設施、公共綠地及其他環境要求高的區域設置一類公廁,城市主次干道及行人交通量較大的道路沿線設置二類公廁,因選址、建設等原因實施困難的區域可以設置三類公廁。
3、用地選址
從便于實施和管理的角度考慮,公廁選址過程中充分結合控規用地,把每一座新建公廁的編號和對應控規地塊編號同時錄入GIS數據庫。在現狀公廁布局基礎上,新建公廁優先選擇環境設施(環衛)用地,此類公廁與垃圾轉運站合建;其次選擇綠地與廣場用地、交通場站用地;然后根據間距要求選擇居住用地、商業用地、教育科研用地、行政辦公用地等。
對于近期實施的公廁,選擇現狀空地設置。對已經建成、選址困難的路段,考慮在不影響單位運行的情況下,在單位用地內選取公廁建設用地。如蘭花路開發區政府路段、開發區富士康工業區路段。
此外,居住用地、公園綠地、商業用地、工業用地等用地內部公廁,需按照相應規范另行設置,不在此次規劃布局范圍內。
4、改建和保留公廁
現狀3類公廁和2000年以前修建公廁全部改建以符合新規范要求,其中老城改建公廁參照旅游廁所標準。
其余現狀公廁在保留基礎上進行提質改造。
公廁設計應以人為本,按照生態、環保的原則,倡導采用節水節能新技術和新材料建設改造公廁。
1、獨立式公廁
獨立式公共廁所應采取綜合措施完善內部功能,做到外觀與環境協調。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獨立式公共廁所的外部宜進行綠化屏蔽,美化環境。
獨立式公廁是規劃公廁主要形式。在公園綠地、廣場用地、環衛用地、交通場站用地等用地建設獨立式公廁。
2、附屬式公廁
指依附于其他建筑的公廁,應易于被人找到。附屬式公共廁所不應影響主體建筑的功能,并設置直接通至室外的單獨出入口。
附屬式公廁是規劃公廁主要形式。在商業用地、居住用地、行政辦公用地等建筑底層沿街設附屬式公廁,便于水、暖、電等設施的配置,節約公廁建設成本。
3、活動式公廁
人流急劇增加的各種大型社會活動,可設置一定數量的活動式公共廁所。
公廁的建筑設計要因地制宜,外觀和色彩與周圍建筑環境、城市環境相協調。公廁不僅要設計美觀,建筑風貌須從整體上成為周圍環境的有機組成部分,發揮美化街道、美化城市的促進作用。
公共廁所附近應設標有公共廁所的標志、方向和距離的指示牌,做到“標志統一、指示清晰、通俗易懂”,方便識別和尋找;男、女進出口、第三衛生間入口,應設有明顯的性別標志,標志應設置在固定的墻體上;廁所門應設坐、蹲位標志或無障礙廁位標志、廁位有無人標志;標志的圖形符號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環境衛生圖形符號標準》CJJ/T125的有關規定。
公共廁所問題的解決關鍵在規劃的實施和管理上,因此,每個城市還需要根據自身情況制定相應的政策和制度,規范公廁建設,提高公廁管理水平。并緊跟時代和公眾需求,推進公共廁所基礎數據聯網,加入全國共享的“城市公廁云平臺” ,提升城市公共服務質量。在商業地段和火車站、汽車站等人流集中場所,修建具有景觀特色的公廁形式,探索多種經營模式和融資渠道,從多方面綜合體現整個城市的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