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飛將
11月18日至21日,海陸豐蘇維埃政權建立90周年紀念活動在海豐舉行,讓外界對海豐縣如今的經濟社會發展有了新的認識。據悉,今年以來,海豐縣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和汕尾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緊緊抓住省委、省政府促進粵東西北振興發展戰略、深圳全面對口幫扶汕尾的歷史機遇,大力實施“三三五”發展戰略,扭住“三大抓手”,守住“兩條底線”,全力推進振興發展,加快決勝全面小康步伐,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新進展。
但是,更多的調查研究表明,海陸豐革命老區的發展水平,仍然與全國、全省存在巨大的差距,還需高度重視和大力扶持。
發展水平與全國、全省存在巨大差距
一直以來,中央和國家對革命老區發展予以大力扶持,一大批著名革命老區如延安、井岡山等都走上了發展快車道。但由于自身經濟發展滯后、發展環境不佳、內生動力不足等原因,導致海陸豐基礎設施建設落后、民生事業欠賬較多,海陸豐已成為廣東全省區域協調發展的短板。
據了解,地處廣東沿海的海陸豐仍是全國貧困革命老區,汕尾的人均GDP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0.7%,全省平均水平的37.6%。陸豐革命老區(汕尾市)和延安、龍巖同屬中國著名的革命根據地,但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距。數據對比顯示,2016年,汕尾人均GDP約為延安的56.6%、龍巖的37.8%;地方財政收入約為延安的23.6%、龍巖的23.4%;全市可支配人均收入約為延安的84.7%、龍巖的80.8%;固定資產投資約為延安的48%、龍巖的29.8%。從以上4項經濟指標來看,汕尾的發展水平仍然十分落后。
海陸豐革命老區發展水平與全國、全省存在巨大差距,低于陜西延安、福建龍巖、山東臨沂、江西井岡山等革命老區,實現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異常艱巨。
決勝全面小康,海陸豐革命地區在經濟發展以及醫療衛生、教育、農村建設、扶貧等民生事業方面仍然存在較為突出的短板。一是經濟總量小、基礎弱、底子薄,缺乏重大產業和項目支撐。二是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社會環境、城鄉環境、治安環境、政務環境還需要進一步的提升和優化。三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較低、欠賬較多,教育、醫療、文體等民生事業發展相對滯后。
老區振興亟需高度重視和大力扶持
針對海陸豐老區的發展水平落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艱巨的實際情況,在11月20日下午,在海豐縣舉行的紀念海陸豐蘇維埃政權建立9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們紛紛呼吁加強對老區振興發展給予高度重視和大力扶持。
“海陸豐革命老區人民先輩為革命流血、犧牲,作出了巨大貢獻,今天不能讓他們的后代再流淚,必須把老區建設好、發展好。”廣東省老區建設促進會會長陳開枝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海陸豐革命老區發展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但部分市縣發展仍然相對落后,人民生產生活比較困難,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依然繁重艱巨,應統籌各方面力量,進一步加大對海陸豐革命老區開發建設和脫貧攻堅工作的支持力度,用足用好有關政策,加快老區振興發展。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仝華表示,當年,海陸豐人民為中國革命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大貢獻。今天我們對這里紅色資源的挖掘、利用和傳承還不夠充分,這里的發展還不盡如人意,還需要更多方面的關心和了解,支持和幫助,“我們期待著更多的社會力量關注這里。作為北京高校的教師,我們要更多地宣傳海陸豐的紅色歷史,紅色文化,更多地了解海陸豐人民的現實需要和汕尾市的發展規劃,從各自的實際出發,盡可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中國中共黨史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聯合大學海外中國學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梁怡指出,海陸豐蘇維埃政權是最早與蘇俄、共產國際發生聯系的中國紅色政權,對海陸豐的歷史貢獻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重視,“因此,深入挖掘歷史檔案,梳理老區發展脈絡,提升海陸豐的歷史地位,幫助老區人民盡快過上富裕生活,追上全國、全省發展水平,這是黨賦予地方政府的歷史責任。”梁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