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飛將
11月11日,中央黨史研究室宣教局、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和惠州市委、市政府隆重舉行高潭區蘇維埃政府成立90周年紀念座談會,深切緬懷高潭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弘揚高潭革命精神,激勵后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
省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林雄,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高永中,原北京軍區副司令員粟戎生中將,中新社原副社長周秉德等老一輩革命家后代,74集團軍副政委李振領少將,廣東省老區建設促進會會長陳開枝,中央黨史研究室宣教局局長任貴祥,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楊建偉等省有關部門領導,惠州市陳奕威、麥教猛、黃雁行、李敏等四套班子有關領導,惠州軍分區政委劉克炎大校,相關院校科研機構專家學者和黨史專家,東縱、邊縱老戰士代表,高潭革命后代代表等參加活動。
在紀念座談會上,與會領導嘉賓回顧了高潭光榮的革命斗爭歷史,論述了高潭的革命精神。看到高潭如今的成就,大家深受鼓舞,認為高潭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凝聚成了不怕犧牲、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也將在新的征程上激勵著人們奮勇向前。“建成三個基地,辦好十件實事”不但是高潭革命精神的體現,也為當地發展增動力添活力,推動高潭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讓老區人民脫貧奔康,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紀念座談會前,參加活動的領導嘉賓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步行169級臺階來到高潭革命烈士紀念碑前,肅立默哀,敬獻鮮花,表達對革命先烈的無限哀思。緊接著,領導嘉賓一齊參觀了高潭革命歷史陳列館,面對一張張歷史圖片、一件件革命文物,大家紛紛駐足凝視,共同追憶我黨帶領人民不懈奮斗的光輝歷史。領導嘉賓還參觀了高潭革命老區“建成三個基地、辦好十件實事”工作成果展,實地考察了馬克思列寧街,都為革命老區發生的可喜變化感到格外高興,為老區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備感興奮。
據介紹,1922年深秋,中國農民運動領袖彭湃來到高潭,點燃了這里的農民運動烈火,并迅速在全區燃燒起來。1923年3月,高潭區農會正式成立,接著,全區24個鄉均成立了農會,會員迅速發展到7000人,成為東江農民運動重要的組成部分。1925年明,中國共產黨在高潭成立了特別支部。1927年8月,“東江革命委員會”成立,中洞成為東江特委和東江革委領導革命斗爭的基地。據了解,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后,起義軍約1200人進入高潭中洞,在這里還成立了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二師,歷史上稱為“中洞改編”。
1927年11月11日高潭區農會召開了萬人群眾大會,成立了高潭區蘇維埃政府,宣讀了《高潭全區工農兵代表大會宣言》,公布了區蘇維埃政府《關于高潭圩老街和新街分別命名為馬克思街和列寧街的決定》等決議,到會群眾齊聲高喊“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高潭區蘇維埃政府舊址設在惠東縣高潭鎮黃坑村羅氏祖祠。1987年10月,惠東縣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惠州市委、市政府分別撥出專款對該革命舊址14處進行工程修復。
當天下午,與會領導嘉賓還參觀了中洞改編雕塑和百慶樓、紅軍磨坊、湖山書舍等革命舊址以及在建的東江干部學院項目,參加了泔溪村黨支部五名黨員雕塑揭幕儀式,聆聽了五名黨員在飽受敵人摧殘、高潭黨組織受到敵人破壞、廣東省黨組織停止活動的情況下,做到支部始終不散,冒死堅持斗爭長達6年、主動尋找黨組織的革命事跡介紹,真切地感受到了共產黨人信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