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開枝
我黨在長期領導的偉大革命斗爭中孕育了偉大的老區精神。今年1月16日,中國老促會在《求是》雜志上發表了《走好新的長征路》的文章,對老區精神作了系統和精辟的概括,這就是:“愛黨信黨、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舍生忘死、無私奉獻的博大胸懷;不屈不撓、敢于勝利的英雄氣概;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頑強斗志;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科學態度;魚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榮傳統”。這種精神是團結民眾、匯聚民心、喚起民氣的光輝旗幟,是戰勝敵人、壯大自己、克服困難、贏得勝利的銳利思想武器。老區精神,是黨領導革命和建設的傳家寶,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蘊含著向“兩個一百年”目標奮斗的力量之源;是我們的初心所在,記錄了未來,指引著方向。
廣東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大部分的縣(市、區)都是革命老區,老區的山地面積占全省的40%,老區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在這片紅土地上,爆發過震驚中外的全國三大起義之一的廣州起義,誕生過全國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海陸豐蘇維埃政府、第一個城市蘇維埃政權——廣州蘇維埃政府。在這片紅土地上,留下了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彭德懷、賀龍、葉劍英、張太雷、鄧中夏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一大批黨的著名活動家的足跡,銘刻著蘇兆征、彭湃、周文雍等一大批廣東著名共產黨人的英雄傳奇。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廣東老區人民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重大貢獻,也留下了偉大的老區精神。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老區有了顯著發展,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是,由于自然、歷史等多重因素影響,廣東部分老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正如前任省委書記汪洋在老區調研時說“全國最富的地方在廣東,最窮的地方也在廣東”。廣東是經濟大省,同時又是區域發展十分不平衡的省份,戰爭年代革命老區所處的地理優勢,而今卻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劣勢。
2013年新一屆老促會領導班子產生,我被推選為省老促會會長,堅持秉承“不忘老區,為老區建設服務,為老區人民服務”的宗旨,繼續帶領省老促會一班人為老區的建設與發展鼓與呼。我多次說過,老區前輩已為革命流了血,決不能讓他們的后代再流淚。在踐行老區精神、助推老區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堅定信念,滿腔熱情、踏實工作,努力在“促”字上做文章,在“進”字上見成效。
以強烈的責任感,積極為革命老區爭取國家扶持政策,助推老區加快發展
我任省老促會會長以后,了解到江西、福建省的原中央蘇區早已享受國家西部政策,而我省與江西福建接壤的原中央蘇區13個縣(市、區)則沒有享受。因此決定為我省原中央蘇區爭取政策作為第一件大事來抓。當時有人提出,爭取國家扶持政策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我說,會有困難,為了老區的發展,多大的困難我們也要克服。我帶領省老促會調研組到我省原中央蘇區各市縣調研,并邀梅州市委主要負責人一起到北京向國家發展改革委領導匯報,反映實際情況,提出我省原中央蘇區縣享受同等政策的訴求。回來后向省委、省政府報告,省委、省政府積極向國家爭取。2014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同意我省列入《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的13個縣(市、區),在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國外優惠貸款時參照執行西部地區政策。政策如甘霖,原中央蘇區人民歡欣鼓舞。我省13個原中央蘇區縣(市、區)黨委政府積極抓好優惠政策的對接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
海陸豐是彭湃烈士領導的我國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的誕生地,是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決議明確的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國13個革命根據地之一(排名第四)。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該老區在全省乃至全國13個革命根據地中仍處于十分落后的位置。在海陸豐革命老區調研后,我們認為,他們應該得到黨和政府更多的支持,建議當地黨委政府向上反映需求。這一過程一波三折,當時我省要求海陸豐革命老區參照享受原中央蘇區優惠政策的請示,未獲批準。但是我們沒有氣餒,而是以強烈的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堅持做工作,一直不停地呼吁,多次向省委、省政府和省的主要領導寫信、提建議。在省委、省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去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復函廣東省政府辦公廳,明確把海陸豐革命老區的9個縣(市、區)納入國家扶持欠發達老區范圍。這體現了國家對這塊灑滿烈士鮮血的土地的關心和支持。得知這一喜訊,海陸豐革命老區人民奔走相告。
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深入調查研究。為省委省政府建言獻策
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老區精神,是我們摸索革命斗爭規律,不斷走向勝利的重要保證。在多年的調查研究中,我們努力踐行這一精神。調查研究是省老促會的重要職責。我們每年都堅持開展一至兩次的調查研究,圍繞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老區,聽取老區人民的心聲,反映老區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助推老區發展的建議。近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提出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這一新形勢下,省老促會去年開展老區脫貧攻堅的調研,組織了6個調研組,分別到15個地級市的40個縣(市、區),對全省革命老區脫貧攻堅情況深入調查。回來后,又對調查情況反復研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偽存真,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向省委省政府提出既切合實際,又有創新性的老區脫貧攻堅的建議。我們的調研報告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省委省政府領導及時作出批示,要求有關部門抓緊研究省老促會的建議。后來,為貫徹中辦《關于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的指導意見》,省委辦公廳、省府辦公廳在《關于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的實施意見》中,吸納了我們調研報告提出的不少意見建議。
今年6月至7月,省老促會在去年調研的基礎上,又深入開展了一次產業扶貧的專題調研,于9月中旬向省委省政府呈報了《關于我省發展特色產業促進老區人民脫貧致富的調研報告》。報告引起省長馬興瑞同志的重視,批示將調研報告送粵東西北各市。我們希望以文輔政,在老區脫貧攻堅中當好省委省政府的參謀助手。
以艱苦奮斗的精神,建立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助推老區產業發展
戰爭年代,在根據地處于敵人嚴密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的極端困難條件下,老區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實現豐衣足食。今天為了老區人民脫貧致富,廣東省老促會積極踐行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精神。省老促會和省老區建設基金會與廣東本草藥業集團公司、省中藥研究所合作,在貧困老區選擇南藥種植示范點。我們會同專家一起爬山越嶺,不辭勞苦跑山區,對每個考察點的土壤、氣候、環境等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確立了三個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基金會下撥扶持資金69.8萬元,分別在陸豐、和平、龍川三縣(市)的老區村各種下牛大力80畝、五指毛桃60畝和牛大力60畝。目前三個示范基地的青苗長勢良好。廣東本草藥業集團公司還與三個村簽訂合作協議,負責種植技術指導和回收產品。我們希望通過示范基地的作用,帶動當地老區群眾廣泛參與產業發展,促進老區人民脫貧致富。
以無私奉獻的精神。開展書畫義賣活動。籌款幫助老區改善醫療、飲水條件,并對困難學子提供資助
當年,老區人民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甘愿把糧食、衣物、房子甚至生命都貢獻出來。為了老區人民的福祉,這些年來,廣東省老促會積極開展書畫義賣活動,努力踐行這種舍生忘我、無私奉獻的精神。
2014年9月,省老促會和省老區建設基金會與九三學社廣東省委員會合作,進行“思源反哺老區,助解醫療困境”書畫募集,收到享譽省內外的52位書畫家捐獻的79幅書畫作品。2015年10月14日,省老促會舉行了書畫作品專場義賣會,籌集義賣款項1000多萬元,全部用于幫助老區鄉鎮衛生院添置急需的設備。2016年開展“思源反哺老區,助解飲水困境”書畫義賣活動,共募集到書畫72幅,賣出58幅,籌集資金306萬元,全部用于扶持老區村改善飲水條件等項目建設。
從1995年開始,省老促會堅持二十多年開展老區烈士后裔助學,對2萬多名困難烈士后裔讀書提供資助。今年,我會又和省老區建設基金會與饒平商會聯合開展“反哺老區,助學圓夢”書畫義賣活動,目前已募集到包括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許欽松在內的著名書畫家的作品—百多幅。我們準備10月13日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書畫義賣會,義賣款項將全部用來幫助老區家庭困難的學子“圓夢”。
在弘揚老區精神、助推老區發展中,我們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得到老區人民的好評。
老區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斗爭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結晶,是激勵我們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大力弘揚老區精神是老促會的長期任務、神圣使命和永恒主題。省老促會將利用主管主辦的《源流》雜志和老區網兩個陣地,大力弘揚老區精神。同時,我們還和當地媒體合作擴大宣傳效果。2015年12月,我在省報《南方日報》上發表了題為《形成保護利用好革命遺址的共識》的文章。今年9月,我又在《南方日報》發表了題為《老區脫貧攻堅需要“精準滴灌”更需要“充足水源”》的文章,目的是在全社會營造傳承老區精神高尚、支持服務老區光榮的濃厚氛圍,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