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婧 王野
摘 要: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關鍵,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方向。文章探討了“95后”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現狀,分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引領作用,提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95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徑如下: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陣地作用;發揮校園文化的文化育人功能;搭建實踐平臺,實現實踐育人;加強網絡新媒體陣地建設。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95后”;理想信念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12-0253-02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明確指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中國價值觀念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其所體現的價值觀念、精神指引給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方向。“95后”是目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對象,他們個性鮮明、追求自由,這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95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成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95后”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現狀
當前大學生多為“95后”,他們具有這一時代的特點:崇尚獨立、追求個性;喜歡自我管理、缺乏團隊意識;對事物有自己的見解,善于自我表達;抗挫能力差;興趣愛好廣泛,喜歡推陳出新,大多有一技之長;接受新事物能力快。
(一)理想信念主體化
“95后”大學生在“象牙塔”學習生活過程中,一方面,注重個人的獨立性、自主性,他們崇尚自我管理、自我選擇,主張個人意識、主體意識,對事物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和見解。與“80后”“90初”相比,在選擇大學選擇專業時,他們更為理性,更多的是考慮個人理想、個人興趣喜好和就業前景。另一方面,過于追求個性、獨立,導致“95后”大學生在遇到自身利益與他人利益、集體利益相沖突時更多關注個人利益的滿足,追求自我實現,忽略他人價值和社會價值,久而久之,集中體現為忽略他人感受、團隊意識差、集體意識淡薄、對自身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考慮不周全等特點。
(二)理想信念多元化
大多數“95后”大學生的成長伴隨優越的物質條件、多元化的知識環境、多樣化的信息渠道和多極化的政治背景,他們興趣愛好廣泛、喜歡推陳出新,看問題的視野開闊,在選擇自己的成長模式時,會積極主動地去追求更多元化的人生規劃,而不是盲目遵循過去的規則。這樣,一方面,他們會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選擇自己喜歡且適合的;另一方面,由于其心智還不夠成熟,缺乏實踐經驗,再加上各種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沖擊,“95后”大學生容易出現迷茫和困惑,價值觀和理想信念容易淡薄,出現模糊和偏差。
(三)理想信念務實化
“95后”大學生成長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他們大都務實,厭惡空話、套話,他們追求物質和利益,喜歡用腳踏實地的方式去取得既得利益,這點是值得肯定的。同時,近幾年激烈的就業壓力使得“95”后大學生更關注生活理想和職業理想,再加上目前就業市場的一些畸形現象使其對社會產生一些偏差認識,導致部分“95后”現實化、功利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理想信念的形成。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引領作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概括,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個人層面三個角度確立了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和價值準則[2]。
(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價值目標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從國家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的價值目標,反映了現階段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和布局,對其他層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起到統領作用,為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形成指明了方向,使理想信念教育更具有時代特征。馬克思主義思想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大學生應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與方法武裝頭腦,辨析多元價值,明確努力方向,把個人前途與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緊密結合起來,把個人理想與全民族共同理想統一起來,將愛國之心轉化為報國之心,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價值取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從社會層面、集體層面提出的價值理念,是我們黨和國家一貫堅持的價值追求目標,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我黨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價值目標,是我國社會發展進步的精神內核。大學生要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屬性,推動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并深入人心。
(三)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價值準則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從個人層面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準則,是對公民個人的內在要求,也是對“95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時代要求,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開展指明了方向。應加強對大學生的價值觀、道德觀教育,使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大學生應該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融入自己的日常行為規范中,規范自己的言行、學習生活,能經常對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的要求審視自己,反思自己,內化到自身道德體系中,從而塑造高尚的人格[3]。
三、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95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徑
“95后”大學生與“80后”相比性格有明顯的差異,傳統的教育方式已不能滿足現實需求。如何做好“95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項意義重大的任務。
(一)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陣地作用
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陣地,應充分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多元化思想觀念的影響對思想政治教育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教授這門課程的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任課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課功底、淵博的知識,還應有高超的教學藝術,能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引起學生的共鳴。尤其應將“95后”大學生所關心的時事政治、社會熱點問題與學生的思想狀況結合起來認真剖析,提高學生學習思政課的興趣和熱情,增強教學的吸引力、感染力,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是非觀,這對“95后”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影響是久遠的、深刻的。
(二)發揮校園文化的文化育人功能
校園文化是大學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是高校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沃土,也是大學生價值觀形成的良好載體。首先,高校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校園文化建設,創新校園文化建設載體,打造精品校園文化品牌項目,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品牌示范作用。在時機選擇上,既要利用“五四”“一二·九”等傳統主題日,又要結合社會熱點、校園焦點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在教育方法選取上,既要選取學生參與度廣的團會、微團課,也要選取他們喜歡的校園廣播、報告季,盡可能吸引更多同學參與,同時鼓勵他們開展思維碰撞,在碰撞中進步、成長。其次,積極發揮理論性社團的作用。理論社團是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調動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來幫助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大學生更了解大學生的想法,其自主開展的活動可以更貼近學生實際需要,肩負起吸引大學生關注黨的重大決策、重大方針,協助推進黨的政治建設、制度成果深入人心的重任。
(三)搭建實踐平臺,實現實踐育人
社會實踐是檢驗理想信念是否真正發揮作用的試金石,大學生只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和理解轉換成實際行動時,才能加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從而成為其真正的踐行者[4]。
高校在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時要充分考慮“95后”大學生思想行為的特點,將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使大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投身社會實踐。高校應將社會實踐作為一項長期持續的重要工作,將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大學生社會實踐中去,根據自身專業特色和學生特點給“95后”搭建更多的實踐體驗平臺,鼓勵“95后”成為社會實踐的主體,讓他們積極主動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去,開闊視野、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強服務祖國、服務人民的意識,養成艱苦奮斗、腳踏實地的優秀品質,培養正確認識自己、反思自己的能力,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實現知行合一,從而不斷完善自己、充實自己,提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5]。
(四)加強網絡新媒體陣地建設
網絡成為“95后”大學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僅是他們學習知識、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也是他們表達自我、思想交流的重要平臺。高等學校在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過程中也應充分利用新媒體陣地:一方面,加強校園網絡主體建設,讓主流聲音奪得教育的制高點,形成強大的輿論力量和輿論氛圍;另一方面,充分跟隨“95后”大學生的步伐,運用微博、微信、校園BBS等公共平臺,打破以往機械化的理想信念教育宣傳模式,用“95后”大學生喜歡的網絡語言及時、準時發布權威教育信息,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使其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35.
[2]薛利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2):239-242 .
[3]楊文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徑的探索與思考[J].經營管理者,2015(11):481.
[4]涂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J].科教導刊,2015(6):5-6.
[5]徐洪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法制博覽,2017(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