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東紅
巴斯夫作為一家有著150多年歷史的國際領先化工企業,采用建立嚴格的內部儲運安全管理審核制度等方式,對化學品的儲運安全進行有效的管理。
從2005年造成27人遇難的“3·29”京滬高速公路淮安段液氯運輸泄漏事故,到2012年造成36人遇難的“8·26”包茂高速客車與甲醇運輸車輛追尾事故,再到2015年震驚國內外,造成165人遇難的“8·12”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如何做好化學品的儲運安全管理,一直是行業內不斷探討的熱點話題。
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巴斯夫)與中國的歷史可追溯到133年前,早在1885年清朝時期,巴斯夫便開始向中國出售紡織染料。目前,巴斯夫是中國化工領域最大的外商投資企業。作為一家有著150多年歷史的國際領先化工企業,巴斯夫在安全方面從不妥協,這一原則根植于企業的戰略之中。巴斯夫一直秉承將經濟效益與企業社會責任相結合,堅持可持續發展。
巴斯夫全球責任關懷政策涵蓋了環境保護、健康與安全(EHS)、安保、溝通和能源效率等準則,并將責任關懷管理體系(RCMS)貫穿于運營中。巴斯夫對原材料的交付、化學品的儲存和分銷、廢棄物從基地運輸到處置設施等各個階段,都有著嚴格的規定和預防措施,確保運輸及分銷安全。
巴斯夫按照歐洲化學工業協會的指導方針,制定了巴斯夫集團全球儲運安全管理導則和實施標準,該導則和標準明確規定了全球儲運安全管理組織架構和職責,并據此定期評估高危原材料的運輸風險,確定了全球統一的物流服務供應商評估方法和標準,并對危險貨物分類、包裝、裝卸車等操作提出了具體的管理要求,將運輸儲運安全管理落實到供應鏈管理的各個環節。
對于危險化學品的運輸安全,作為托運人,巴斯夫通過功能完善的SAP系統(企業管理解決方案軟件系統),將化學品相關數據與危險貨物相關法規有機結合,實現準確高效的儲運安全合規管理。
通過SAP系統中的全球物料和產品管理信息,巴斯夫對化學品進行危險貨物分類,包裝選擇使用合規性的檢查,以及不同運輸模式和不同國家危險貨物法律法規合規性的檢查。這些法規不僅包括國際危險貨物運輸適用的聯合國《關于危險貨物運輸的建議書》《國際海運危險貨物規則》(IMDG Code)《危險品運輸規則》(IATA)《危險貨物國際道路運輸歐洲公約》(ADR)等,也包括《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安全管理辦法》《內河禁運危險化學品目錄》等國內適用的危險貨物運輸法規。
通過SAP系統,能夠確保物流單據按照相關法規要求正確顯示危險貨物運輸管理的相關信息,例如UN號、包裝類別、應急響應電話等。同時巴斯夫還可以通過SAP系統,有效管理不同種類化學品拼裝需要嚴格管控的隔離禁忌要求,避免會相互反應或應急處置有沖突的化學品裝載在同一運輸單元內。
除了SAP系統實現供應鏈的系統管控外,巴斯夫還會對內部運輸安全管理部門的負責人進行每3年1次的儲運安全專項審核。審核內容涵蓋組織架構、人員培訓考核、包裝管理、裝卸車操作管理,以及物流供應商績效考核管理等共計10個部分的內容,審核的細致程度可以延伸到操作的每一個步驟,甚至能夠細化到裝卸車之前是否放好輪檔,以及裝卸車結束輪檔是否及時撤出等細節。

物流服務供應商EHS審核體系的發展
巴斯夫在化學品儲運安全管理方面,自2004年起,就逐步推行和采納與德國總部一致的物流服務供應商評估和管理體系。
2004年,巴斯夫開始對進入廠區的所有化學品車輛進行門檢,檢查內容涵蓋運輸公司、車輛和駕押人員資質、駕押人員身體和精神狀況、車輛設施和功能狀況、貨物裝載捆扎狀態等各個方面,不僅能夠確保工廠內的道路運輸和操作安全,更重要的是確保了出工廠之后的廠外道路運輸安全。
2005年,巴斯夫開始推行對公路運輸服務供應商進行EHS體系審核RSA(Road Safety Assessment)系統,審核標準與歐洲化學工業協會的質量安全評估體系SQAS(Safety and 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保持一致。
2006年,巴斯夫開始對租賃的所有第三方化學品儲存倉庫進行倉庫安全評審WSA(Warehouse Safety Assessment),同樣,審核的問卷也是采納了歐洲化學工業協會問卷,并且設定和德國總部一致的評審標準。
2007年,巴斯夫在整個大中華區推行對租賃的第三方化學品碼頭和罐區的CDI-T(Chemical Distribution Institute - Terminals)安全審核體系。也在同一年,巴斯夫還和其他國際化學品制造商一起,在中國推行了由第三方開展的針對公路運輸服務商的獨立審核體系 RSQAS(Road Safety 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審核內容和RSA一致。
2008年,巴斯夫針對所有化學品散貨運輸船舶,不管是產品還是原料,都要通過CDI-M(Chemical Distribution Institute-Marine)的審核。2016年,巴斯夫開始推行電子門檢系統,使門檢更加系統、安全、高效。2017年,巴斯夫與危險貨物運輸聯盟及其他化學品制造商一起探討更加適合中國國情、法規和標準要求的中國化學品運輸安全評估體系CRSAS(Chemical Road Safety Assessment System),該審核體系預計將于2018年6月開始實施。

管理人員使用平板電腦進行危化品車輛電子化門檢
在各種原材料、產品物流解決方案的采購過程中,巴斯夫高度關注整個價值鏈的可持續性。可持續的采購包括加強供應商對巴斯夫標準和期望的了解,促使他們為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除了招標之前的相關安全審核之外,針對物流供應商的EHS管理業績部門也設定了多個關鍵考核指標,包括門檢不合格率、事故率等。其中儲運安全事故的統計標準也與歐洲化學工業協會的標準保持一致,不僅包括造成人員死傷的交通事故,同樣也包括危險貨物泄漏量超過20 kg的產品泄漏事故,甚至包括雖然沒有造成人身傷害和產品泄漏但導致了交通中斷的化學品運輸安全運輸事故。
巴斯夫還推出“神行太保獎”評選活動,通過安全、效率、合規、承諾、可靠、應急6個方面,全面考察供應商服務能力,旨在鼓勵巴斯夫優秀物流服務供應商,促進物流服務質量,提高以環保、健康、安全為核心的服務標準,倡導可持續發展的物流理念。
巴斯夫可在全球各地提供快速專業的救援。巴斯夫大中華區責任關懷部總監張理指出,“應急響應意味著隨時隨地、針對任何可能發生的事故做好準備,它適用于所有生產和運輸環節。”
基于互助理念,巴斯夫在中國建立了廠外應急響應網絡:巴斯夫的各生產基地為其他基地在本地區發生運輸事故時提供咨詢、救援和支持。所有事故均在第一時間通過巴斯夫應急呼叫中心上報,該中心為生產基地、客戶和公眾提供24 h服務。同時在中國,巴斯夫還擁有24名運輸安全顧問,他們與全球各地的巴斯夫運輸安全顧問密切合作,形成了一個支持性網絡,能夠為產品運輸過程中的事故處理提供專業技術指導。
巴斯夫一直以來都與交通運輸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等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攜手合作,分享巴斯夫在儲運安全管理方面的經驗,努力為行業安全標準的提升盡責出力。
近2年來,巴斯夫積極參與了《危險品公路運輸歐洲協議》(ADR)的翻譯工作,JT 617《危險貨物道路運輸規則》和GB 15603《常用危險化學品儲存通則》的修訂工作。
憑借豐富的行業知識和經驗,巴斯夫將繼續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積極實踐EHS 理念,推動中國化工行業持續深入開展“責任關懷”工作,以帶動行業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