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本刊記者 趙原
北京印鈔公司安全保衛部副主任張杰,從事安全生產工作十多年來,牽頭編制了多項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制度,為提升企業安全管理水平作出了貢獻。

北京印鈔公司安全保衛部副主任 張杰
北京印鈔公司(以下簡稱“北鈔公司”)作為印制人民幣的國有大型企業,安全穩定直接影響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家形象聲譽。北鈔公司安全保衛部副主任張杰,在從事安全生產工作的十多年來,始終牢記“安全是印鈔企業的生命線”這條企訓。他牽頭編制了多項公司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制度,為提升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作出了貢獻。張杰曾獲北京市第四屆職業技能大賽冠軍、北京市第三屆青年安全生產管理大師賽金獎、2017年“安監之星·北京榜樣”年度人物等榮譽。
2016年,他還被推選為北京市安全生產青年人才促進會副秘書長,并受聘為北京市安全生產青年人才儲備庫優秀青年專家。
“現在回想起來,與其說我選擇了安全工作,不如說是機緣巧合讓安全工作選擇了我。”張杰回憶道。
2004年,剛剛大學畢業的張杰,初踏入北京印鈔公司工作,“從進入公司的第一天起,我接受的安全教育就是:‘安全是印鈔企業的生命線’——這句話讓我一直記憶猶新。”一開始張杰是在凹印生產車間從事相關技術工作,2005年因公司需要開展安全評價工作,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的他被臨時借調到安全保衛部,由于表現出色,在臨時任務結束后,安全保衛部希望張杰留下來。當時的張杰對安全工作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他認為這是一項對專業水平、管理水平要求都非常高的工作,這對一個剛走出校門不久的大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最終,他選擇了迎接挑戰,做一名“生命線”的守護者。
張杰介紹說,印鈔企業的產品是人民幣,其生產工藝采用了特殊的印制技術。北鈔公司作為生產人民幣的特殊企業,又處在首都核心區,同時也是國家級文物建筑所在地,安全工作事關社會經濟穩定大局和國家形象聲譽,具有極端重要性。“這就需要我們用更高的標準和要求開展安全管理工作,特別是企業處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圍繞‘四新’(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應用和相關方管理方面,都需要通過對危險源的動態識別、科學評價和重點管控,實現對安全風險的有效管理,確保企業的安全穩定。”
張杰說:“安全管理最容易產生‘兩張皮’的現象,安全工作不應是應付檢查,而應是與企業管理、崗位職責‘無縫銜接’。”
2013年7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28次常委會上指出:“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要堅持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必須管安全,而且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
“當時我就在思考,在許多企業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著‘安全管理嚴格不起來’‘安全責任傳導不下去’和‘安全工作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沒有一套制度化、規范化的安全生產‘一崗雙責’管理方式,沒有剛性要求,最終讓各崗位人員在業務工作中忽視安全,讓管安全的人像‘救火隊員’一樣疲于解決問題,形成惡性循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求可謂一針見血、切中要害,什么時候安全生產‘一崗雙責’要求落實到位了,什么時候安全管理工作就真能邁上一個新臺階。”張杰感慨。
2013年,張杰在公司領導的大力支持下,著手圍繞安全生產“一崗雙責”要求,建立一套科學的管理體系。“‘一崗雙責’說起來簡單,但在實際操作上面臨著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就是如何科學合理地細化和明確各部門、各崗位的安全職責。特別是有許多安全職責處于各部門、各崗位間的銜接位置,如果在責任制中不明確,就可能導致這些職責在履行上出現真空。”
本著極大的耐心與細心,張杰和同事們用了近3年的時間,通過對公司22個部門160類共682項工作職責逐一分解,開展風險分析,細化和明確了各部門、各崗位的安全職責,形成了一套安全生產“一崗雙責”的目標責任體系。“2014年底,新《安全生產法》出臺,提出安全生產責任制中要明確責任人員、責任范圍和考核標準。我又做了相應的補充完善,將上述內容納入到體系中。”最終,這一體系的建立,讓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有了具體的抓手和辦法,也讓企業各級人員牢固樹立了安全生產“一崗雙責”的意識,有效推動了各級安全責任的落實。
“張杰是我們北鈔年輕人的代表。他有朝氣、有能力、有魄力,才有膽識去承接如此艱巨的任務。他將安全系統工程理論和企業實際相結合,為北鈔公司‘量體裁衣’,推動開展企業安全管理領域的體制機制改革。”安全保衛部主任孫劍說。
作為張杰的直接上級領導,孫劍口中的“艱巨的任務”,就是“北鈔特色安全自主化管理模式”的創建。
在北鈔特色安全自主化管理模式的創建過程中,張杰以創新思維提出將“安全風險”和“安全工作質量”作為安全管理關鍵績效指標考評體系。
“我認為安全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安全就是要把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所以對風險的管控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和本質。因此在安全績效考評體系建設過程中,我選擇將安全風險和風險管控結果(或者叫安全工作完成質量)作為關鍵績效指標。借鑒‘二八原理’來說,就是抓住20%的主要風險控制措施,就完成了80%的風險控制任務。”
在評價方法的選擇上,也是一個經過建立模型、反復推敲、不斷測算的過程,為此張杰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最終,通過設置安全風險系數,對作業條件風險分析法進行改造,張杰創建了用于評價部門安全風險的LECR評價方法(LECR:指發生可能性、處于危險中的頻繁程度、可能造成的后果、需要考慮的客觀因素4種因素指標。是在LEC,即因素和作業條件危險評價法的基礎上,增加了體現區域安全風險大小的客觀因素系數R,主要考慮管理區域大小、人員多少、管理難度等)。通過對公司8個專業、23個部門開展安全風險系數測評,量化了每個專業和部門的安全風險。
另一方面,張杰還建立了安全工作完成質量系數上下浮動標準,通過定期評價,形成各部門安全工作完成質量系數運行機制。為了解決安全工作完成質量難量化的問題,張杰通過加強多層次安全檢查和推動運用監控系統開展非現場安全檢查等多種形式,來豐富和完善安全績效的測量監測手段,更加科學、合理、準確地量化安全工作完成質量。
同時,績效體系運行中還充分體現了聯保聯責機制,在獎勵免除和獎勵下浮時,涉及的責任鏈人員、責任區人員均按照標準受影響。“員工不僅是因為獎勵才去做安全工作,更多的是通過獎勵帶給員工一份責任感和榮譽感。因為個人違章,給同事帶來了安全獎勵的減少,使其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從而進一步促進各項安全工作的有效落實。”張杰解釋說。
通過“眾獎”與“重罰”相結合的安全績效考評體系的建立和運行,2013—2017年這4年多的時間里,北鈔公司每年個人安全績效獎勵差額達到近萬元,企業年度安全績效獎勵總額達到近500萬元/年,每年員工個人主動發現、上報的安全隱患能夠達到120余項;在實現安全績效“眾獎”的同時,企業對工作中忽視安全管理、違反安全制度或造成安全影響的問題實施嚴格考核,在月度考核、季度考評和抵押金考核工作中,考核金額總計達到45萬余元。企業逐步形成了“做好安全工作多受益,出現安全問題有聯責”的環境氛圍。
在安全管理體制機制上的創新,特別是創建“眾獎”與“重罰”相結合的安全績效評價模型,令張杰獲得了廣泛關注與認可,最終憑借這項創新榮獲了北京市第三屆青年安全生產管理大師賽金獎。
在此基礎上,針對北京市近兩年倡導推行的企業隱患排查治理“一崗一清單”制度,張杰又研究出了北鈔公司自己的特色。“隱患排查治理,關鍵是讓誰去查、查什么?讓一線員工拿著上百條標準去查,不現實、不科學,也容易造成‘兩張皮’現象。比如機臺防護罩的剛性強度,讓崗位員工去查沒意義,也不專業。但此條標準的后半句,‘檢查是否有變形、銹蝕現象’,就是可以讓崗位員工去查的。那么就需要把標準進行拆分,讓最合適的人干最適合的事兒,排查最主要的風險。”
為此,張杰帶領他的團隊“閉關”了兩周的時間,來梳理和拆分308個崗位、2 548項檢查標準,并結合危險源風險等級和安全管理難度,“劃出”隱患排查的重點部位和重要程度,使標準和清單呈現出“全面覆蓋、突出重點”的獨特魅力。但是張杰仍不滿足,“由于各部門能力有別,在落實當中還有差異。”目前,張杰正在著手將“一崗一清單”制作成崗位清單圖冊,用最精煉的語言配上圖示,配發到對應的崗位上。“一方面是提升崗位清單的培訓效果,員工對照圖片更好掌握。另一方面對日常檢查進行支撐,檢查人員要對照圖片標準來進行隱患排查,而不是隨便劃個勾兒就應付差事了。”張杰笑著說。
“張杰在管理中從不固步自封,他總是能不斷創新思路,善于運用科學化的管理手段;在對待安全工作時又極其嚴謹,在指導我的工作時也非常細致。我獲益很多。”安全保衛部業務主管顧蓓說。
“張杰在我職業生涯中,就像一面旗幟,給我樹立了榜樣,我希望有一天也能像他一樣在安全工作中取得成績、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安全保衛部“85后”業務員王維說。
張杰在從事安全工作后,為了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理論水平,于2013年又考取了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安全與環境工程學院的在職研究生,2014年考取了注冊安全工程師資質。這些都源于他對做好安全工作的一份執著與追求。“隨著國家、地方各項安全法律法規、標準要求不斷提高,我也越來越感到安全管理領域涉及的范圍越來越廣、需要的專業知識越來越多,這需要每一名安全管理者不斷豐富和提高自己。從我個人來說,從事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時,也是一個在不斷充電、不斷學習、不斷在專業領域去研究和獲取新知識的過程。”
“在做好企業安全工作的同時,去完成好學業,應該說在時間和精力上是對自己最大的考驗。”既想在工作中做到業績突出、力求完美,又希望在學業上有所建樹、學有所長,張杰可謂是“野心勃勃”。為了合理安排和處理好工作與學習之間的關系,在攻讀在職研究生3年的時間里,他加班400多個小時,最終在兩個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
2016年底,張杰受邀擔任了北京市安監局直屬協會——北京市安全生產青年人才促進會的副秘書長。在企業從事安全工作十余年,突然有機會可以站在一個更大的舞臺,為北京市的安全生產工作貢獻自己更多的力量,這令張杰感到興奮。張杰希望,下一步自己有機會為首都青年安全生產事業的持續推動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十九大工作報告中指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認為這里面也包括安全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安全是一個相對概念,這里面涵蓋了對風險的認知程度和不可接受程度不斷提高的問題,這就給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需要我們通過不懈努力,形成更加安全的社會環境與工作環境,使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要想完成好這個任務、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我們科學系統地認真謀劃,進一步加快在安全管理領域改革創新的步伐。”張杰理解到。
那么如何形成安全管理者“高風險、高能力、高成長”的良好配置與良性循環,如何讓更多的優秀人才特別是青年優秀人才有意愿從事安全工作,并且有能力做好安全工作,真正實現他們的“高能力、高成長”,從而推動一個企業、一個社會安全生產管理水平的整體提升,完成好十九大報告中明確的新目標、新任務——這是作為北京市安全生產青年人才促進會副秘書長的張杰目前正在認真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