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李艷
本文以陜西甲醇下游加工項目為例,探討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在新型煤化工項目建設中的有效應用,并對提升新型煤化工工程建設安全管理水平提出建議。
現場“事故案例警示錄”宣傳欄
近年來,我國新型煤化工迅猛發展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工程建設朝著大型化、集約化、規模化的方向發展,建設過程的安全管理是新型煤化工發展的基礎和重中之重。
但煤化工建設項目自有的建設規模大、施工多樣性、工程強度大、能耗高、建設標準參差不齊、項目周期較短、參建單位數量龐大、參建人員復雜且流動性頻繁等特點,都決定了煤化工項目建設的特殊性,項目建設期間易導致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
人機工程即“人-機-環境-管理”,達到最佳匹配,可減少和避免事故發生。陜西甲醇下游加工項目(以下簡稱“甲醇項目”)的施工,就是由人、機、環境和管理等組成的復雜系統,它們之間互相聯系、互相制約,共同影響著項目建設的安全管理。
提高系統的安全水平,必須從系統的角度來關注和把握,不能孤立、片面地追求設備設施的本質安全性,也不能過分依賴操作人員的安全技能和水平,更不能寄希望于優良的環境條件和僥幸心理。保證系統的安全運行,要通過深刻剖析事故產生的內部根源和誘發事故的外部因素,揭示事故發生的機理,針對內、外2種危險有害因素在生產系統中的不同存在形式,采取不同的模式和手段加以管控。
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通過風險辨識,強化流程管理、過程控制,突出了管理的超前性。該體系以危險源辨識為基礎,以風險預控為核心,以管理員工不安全行為為重點,是全面、系統、可持續改進的現代安全管理體系。
甲醇項目2012年10月進入建設期,2015年8月30日全部中交。項目整體施工周期短、時間緊、任務重、質量要求高,建設期間參與工程建設的有勘察、設計、監理、EPC承包商、EPC(M)承包商、施工承包商等約80家,高峰期建設現場承包商人員近萬人,項目現場累計培訓人數超過3萬人,工程量大、作業點多面廣。施工企業的隊伍和人員流動性較大,安全文化迥異,原有的安全管理要求千差萬別,安全管理理念差異明顯,安全管理壓力較大。
安全生產是有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頭等大事,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事關黨和政府形象。“十三五”開局的關鍵時刻,國家更加注重對安全生產的監督和管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安全生產“十三五”規劃的通知》(國辦發〔2017〕3號)《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等都對新型煤化工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嚴格的標準和要求。
煤化工行業原輔材料中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大量存在,項目建設又具有建筑施工行業的特殊性,如建設規模大、施工多樣性、參建單位數量龐大、參建人員復雜且流動性大等,易導致煤化工項目建設期間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不但會造成人員和財產的損失,影響項目的順利進展,有時甚至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
項目有效推行風險預控管理理念,將項目建設安全管理的目標分為總體目標、量化目標和終極目標。總體目標是不發生事故、不損害健康、不污染環境;量化目標是項目建設周期內重傷和死亡事故為0、環境污染事故為0、直接經濟損失50萬元及以上事故數量為0;終極目標是追求安全零傷害、質量無隱患。
項目建設過程中,風險是絕對的,安全是相對的。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過程控制,是通過認識事故規律,建立體系運行機制,強調“預控”原則,重視消除危險源和風險等事故內因,重點解決人的不安全行為、設備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條件以及管理上的缺陷等事故外因,內外因相結合,消除安全隱患,預防事故的發生。
建立安全管理組織機構,項目部全權負責甲醇項目實施階段的安、職、環、防管理工作,項目安全生產委員會統一領導項目部的安、職、環、防管理工作,按照“一崗雙責、業務保安、屬地管理”的要求,推進安全生產責任全面落實。安職環監管部全面負責項目部安、職、環、防的監督、考核、指導和協調。甲醇項目各部門承擔各自的安、職、環、防管理職責。強調“措施的質量隱患就是施工安全事故,施工質量隱患就是生產安全事故”,以動態風險預控為核心,以防護性裝置為本質安全保障,切實將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到工程建設的全員、全方位和全過程,實現了安全管理重心下移、關口前移。從以下2方面推進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的運行:
第一,嚴格執行公司“安全1號文”要求,每年年初,將集團、煤制油化工公司和工程公司的“安全1號文”要求融入、體現在年度安全管理策劃中,落實到甲醇項目的安全管理中。
第二,將業務保安職責分解到業務崗位,做到有崗有責、有人有責,推行業務管理、安全管理的“一崗雙責”。項目層面責任書簽訂,要涵蓋納入業主一體化管理的第三方人員,覆蓋率達100%。
建立了安全風險預控管理教育培訓制度。項目建設期間,采用多元化安全培訓方式(編制多元化課件、播放圖文并茂和通俗易懂的動漫、插播簡短的事故案例等),提高入場一級安全培訓效率。根據項目建設階段性風險特點制訂年度安全專項培訓計劃,按時按需開展專項安全培訓。針對人員“不安全行為”,建立違章再培訓教育機制,對違章人員進行不良記錄,超過限額次數予以開除。
甲醇項目建設期間,入場一級安全教育培訓累計培訓3萬8 589人次,培訓覆蓋率達100%;開展專項安全教育培訓9 628人次,組織承包商人員違章再教育314人次。引導參建人員轉變思維,實現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觀念轉變,為安全開展項目建設奠定了基礎。
設置安全宣傳欄、“事故案例警示錄”宣傳欄、安全監管動態信息展示窗等并定期更新,每年開展“安康杯”“安全生產月”等活動,加強安全文化建設,開展安全宣傳活動,大力宣傳“安全零傷害,質量無隱患”的終極目標。把課堂教育與現場目視教育有機結合,引導員工、促進安全自律,營造現場安全文化氛圍。
裝置性防護-管廊下方設置硬隔離防護措施
甲醇項目施工準備階段和每年年初,項目部提前進行科學、有效的策劃并向項目部全體發布,全員嚴格按發布的安全風險預控管理策劃執行。項目組、監理、承包商按照各自的職責提前完成安全風險預控管理策劃并報批,施工中嚴格執行,避免建設過程中可能產生健康、安全、環境影響。使其始終處于有效的受控狀態,保證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
重視過程管控,動態開展危險源辨識。項目開工前,部門發動工程技術人員、監理和承包商共同參與,進行全面、系統辨識,制定風險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建立《風險管控手冊》。100%開展HAZOP分析,確保投入生產后裝置本質安全。每月每周每日在不同層級開展風險管控活動。復工前開展年度風險辨識工作,建立風險管理清單。單位工程開工前,承包商進行風險再辨識,并編制安全措施。
突出重點,落實重大風險源管控措施。對高支模工程、大體積混凝土工程、超高鋼結構和土建框架工程、大件吊裝、火炬、煙囪、筒倉、空冷等高風險作業提升安全管理級別。
與生產交接前,嚴格執行高風險作業安全許可制度。項目提出了土建和安裝、防腐和安裝等各專業之間的安全設施握手交接理念,合理安排土建和安裝交接時的安全防護設施的拆除和移交工作,防止交接中出現防護缺陷,導致事故的發生。
全員參與不安全行為管控。在甲醇項目中,制作了通俗易懂的“反三違”管理圖冊,面向作業層全員發放;制作了人員行為及時獎勵卡,向行為規范或能主動報告隱患或主動糾正他人違章的人員即時發放;制定了《不安全行為管理手冊》,鼓勵全員參與不安全行為管理。連續3年組織開展了班組安全活動建設,帶動一線作業班組和作業人員在崗位中提高自我,充分發揮承包商作業人員團隊的影響力。2014年,項目表彰了20個安全生產優秀班組,推選了64名承包商作業人員為安全先進個人。
嚴格監督作業許可執行情況。甲醇項目對動土、動火、高處作業、臨時用電、受限空間、射線、起重吊裝、腳手架和臨時設施等作業制定了管理規定,建筑施工和安裝施工嚴格監督檢查作業許可的執行情況。嚴格審查作業前承包商危險源辨識的實施、風險控制措施、安全技術方案和應急預案等的落實,監護人核實作業許可證的內容并對作業現場進行全方位監護。
推行施工現場標準化管理。向進場承包商發放《現場安全管理標準》和《現場安全管理標準圖冊》,組織安全監管交底和標準宣貫,推動安全標準化工作實時更新、全部覆蓋。以腳手架、臨時用電、起重吊裝、裝置性防護為突破口,完善項目細節標準化管理,對照規范找差距,嚴格要求定標準。量體裁衣、統一部署,將標準化指標分解到每一個承包商,確保每一個承包商都能做出一個標準化樣板。組織各承包商多次進行參觀、學習和交流,使現場安全管理標準化工作得到了質的提升。
2014年下半年起,甲醇項目大力推行“裝置性防護”要求,要求承包商在各裝置內管廊、構架層下方等施工作業處大面積設置硬隔離防護設施,保證裝置性安全防護設施的完整性,保證作業人員即使在個體防護措施存在隱患的情況下,也能保障人身安全。
甲醇項目成立了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統一領導項目應急管理工作。年初制定應急管理計劃,組織應急管理知識培訓、開展綜合應急演練。2013年土建施工年,在空分裝置液氨罐前模擬了一次觸電、火災、窒息和高處墜落4個事故的綜合演練;2014年安裝施工年,在MTO裝置烯烴分離現場模擬了高空墜落和人員觸電綜合應急演練;2015年項目中交年,在聚乙烯裝置系統內模擬了火災、高空救援等4類綜合應急演練;期間還組織了1次聯合防暴反恐演練。根據演練結果評審和修訂項目應急管理計劃,修訂完善《項目綜合應急預案》和《火災事故專項預案》等4個專項預案,及時提高項目應急救援反應能力和協調水平。
甲醇項目安全檢查分項目安質環監管部、項目組、安全監理、承包商等4級。項目部按照安全風險預控管理策劃,開展月度聯合檢查、專項檢查、季節性檢查、復工安全檢查、業務保安專項檢查、周檢和日檢。將定期檢查、日常巡查、專項檢查有機結合,高標準、嚴要求、重整改,杜絕重復出現類似問題或隱患。根據項目進展,在不同階段開展專項檢查。重點治理隱患源頭,對檢查出來的問題和隱患,堅持按照“五定”原則,督促承包單位落實整改,并對隱患制造責任者予以查處。
每月定期組織安全大檢查、召開檢查評比講評會,對直接作業環節現場管理、標準化執行、班組建設管理好的監理單位和承包商頒發安全管理“優勝流動獎杯”;策劃了“安全行為及時獎勵”,對能主動發現報告隱患或糾正他人違章的一線的施工人員發放即時獎勵卡,促進各參建方在現場安全管理上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促進了“我要安全”“我會安全”正能量的發揮,強化了紅線意識,提升了項目安全管理水平。
通過對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在甲醇項目運行情況的分析,需進一步改進或完善以下2個方面的管理,促進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更好地運行,實現安全“零傷害”的終極目標。
第一,提升承包商安全管理水平。目前,一些承包商為節約成本,在人力投入上,盡量使用技術等級低的廉價勞動力。這些人員在經過安全教育培訓、安全文化引導、安全技術交底和反違章再教育等措施后,仍與高素質、高水平的作業人員有較大的差距。如何更合理地選擇承包商、更有效地提升承包商的安全管理水平,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第二,建立更有效的現場安全隱患管理機制。工程建設是不斷變化、不斷發展的過程,在這一動態變化的過程中,安全隱患也是時時變化、動態發展的。要做好建設項目安全管理,需要建立有效的現場安全隱患管理機制,即時收集安全隱患數據,建立安全隱患動態監控機制,更好地實施安全隱患管理。
新型煤化工項目建設兼具煤化工和工程建設的雙重特點,建設規模大、施工多樣性、危險因素聚集性和復雜性等特點,決定了安全管理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在新型煤化工建設項目推行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須以人為本,強化“預控”管理,注重“人、物、環、管”的有機結合。嚴格采取有效措施,變“事后處理”為“事先控制”,變被動應對為主動預防,實現關口前移、預控為先。全面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注重安全教育培訓和安全文化的引領作用,扎實推進施工安全標準化建設,提升應急反應能力,推動安全生產工作的全面提升。
甲醇項目自開工以來,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有效運行,未發生安全事故,已經安全生產1 424天,實現了安全“零傷害”的安全管理目標,是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在新型煤化工建設中的一次有效應用。(本文作者李艷,就職于神華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安質環部,從事HSE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