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密村有定安春黃瓜、油茶、芒果、糖料蔗幾大產業,每次有新書信息、有農業科技培訓信息,我都發手機短信告訴本村的種植大戶、有產業的貧困戶,我還在農家書屋開展有獎讀書活動,把農家書屋建成一個活躍的農村文化陣地。”廣西田林縣定安鎮渭密村老支書、農家書屋管理員黃志明說。
田林縣試行農家書屋“一村一策”惠民一年多來,黃志明的心一直在想農家書屋如何為農民、為貧困戶需求提供精準服務。
田林縣試點農家書屋精準惠民,為產業精準配書,為農民提供定制服務。根據各行政村產業情況,按照“一村一策”原則配置農業科技圖書,使每個村的農業科技書籍和產業相符,各村產業不一樣,書就不一樣,做到配書跟產業走。如樂里鎮風洞村以芒果種植為主,就配送《芒果病蟲害及其防治》,而利周瑤族鄉福祥村以養殖為主,就配送高效養殖及防治防病圖書。農家書屋還設立了“農業科技普及圖書”窗口,將農業科技圖書集中擺放,方便農民借閱。
試點農家書屋的特別之處,就是農家書屋管理員手里有一份全村的種養大戶名單和聯系電話。名單上的40多名種植大戶,涉及到油茶、芒果、春黃瓜、甘蔗4個產業。黃志明說:“新書來了,特別是農業科技新書來了,我會根據書的內容給大戶發短信,讓他們來借書。”
不但主動聯系對接產業大戶,還能提供“私人定制”服務,這是田林農家書屋的創新之舉。無論是種養大戶,還是有產業發展需求的普通農戶,如果需要農業科技書籍而村里書屋又沒有的,可以告訴圖書管理員,管理員會聯系鄉文化站。如果文化站還沒有此類書籍,再上報到縣文化館,文化館為農民采購圖書送到村里。
田林縣委、縣政府推行農家書屋“一村一策”,在定安鎮、樂里鎮、利周瑤族鄉三個鄉鎮試點,按照各村產業發展情況為試點“普配”農科圖書600多冊,收到農民配書需求反饋150多條,按個體需求為農民“特配”書籍170多冊。
在開展精準扶貧的過程中,田林縣發現群眾致貧原因“缺技術”的較多,引導貧困戶走進書屋。幫助貧困群眾在脫貧致富道路上走得更快更好,農家書屋是一個很好的平臺。
田林縣把有產業的貧困戶納入農家書屋精準服務范圍內,及時為他們提供農業技術書籍和服務。樂里鎮風洞村渭額屯村民梁三艷,原本和丈夫在外地打工,由于家里老人患眼疾喪失勞動力,夫妻兩人不得不回來照顧老人。沒有了打工收入,上有生病老人,下有正在讀書的兩個孩子,這個瑤族女子沒有甘于貧窮,決定發展生豬養殖產業。像梁三艷這樣想通過產業發展脫貧的群眾,是農家書屋重點聯系和服務的對象。梁三艷家從2016年6月開始建豬棚養豬,養豬收入一年將近2萬元。
據悉,田林縣結合自治區“5+2”脫貧產業發展建議,重點發展杉木、油茶、糖料蔗、豬、雞、八渡筍、芒果等7個特色產業,覆蓋了75.3%的貧困戶。定安鎮渭密村的種植大戶先后帶頭創辦和領辦果蔬、糖料蔗、芒果、油茶等農民專業合作社,吸納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加入合作社,一起學習科技知識,共同發展產業致富。
田林縣推行農家書屋綜合惠農,力足干部轉換工作思路,工作圍著窮人(貧困戶)轉:貧困群眾需要什么政策及時普及到位,需要什么技術及時培訓服務到位,需要什么幫助及時協調到位。
樂里鎮風洞村百中屯村民韋忠成所住的百中屯42戶群眾家家有產業,但沒有一戶貧困戶。他當上了村干部,認為村干部鄉干部就應該圍著貧困群眾轉,幫貧困群眾出主意想辦法,讓貧困群眾共同致富。
田林縣扶貧攻堅戰指揮部專門為貧困群眾“量身定制”了《惠農政策匯編》,從國家的惠農政策到自治區、市、縣里的具體政策措施都包含其中,貧困戶有任何政策問題都可以查閱。
田林縣科技局在農家書屋旁建立了科技信息服務中心和村級科技信息服務站,為貧困群眾提供專利服務、科技中介服務;農業、林業部門對種養定期培訓,將培訓教材留在農家書屋,有產業的貧困群眾隨時可到書屋查閱。農家書屋還盤活資源,將社保、氣象等相關部門配送的電腦、網絡、高音喇叭組合使用,為農民收播新聞,讓黨中央的聲音在農村及時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