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堂秋 孫星玥 胡洋洋
云南慧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650034
正文:
如今,人類對自然環境進行改造的一項主要方式就是城市化,其擴大了城市用地規模,尤其是城市建設用地,以城市規劃為最直接的表現。遙感的特點就是快速、準確、實時、周期短,而其也成為對城市時間序列擴展進行研究的最好方法,能夠較好的監測城市空間結構動態,并慢慢成為了遙感應用領域中的一項熱點內容,諸多擴展監測與分析方法均以形成,且得到了應用與發展,可更準確的監測建成區面積。遙感具有非常高的影像分辨率,能夠將城市建成區的范圍很好地識別出來,因而在研究城市規劃空間的擴展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在城市規劃工作中,空間數據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借助衛星遙感技術能夠準確獲取分析地理空間信息,并通過匯總分析空間數據來對城市空間狀況與發展方向做出綜合考量[1]。特別是對一些將空間規劃作為發展的城市來說,對GIS技術的空間地理信息分析功能進行綜合使用價值重大。在城市總體規劃中應用衛星遙感技術,主要具有以下功能,分析相同范圍和不同研究范圍的中心分布、對比、變化,又或是研究時期相同或時期不同的中心變化、分布和對比。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研究時需將規劃規模、人口密度和開發強度充分考慮到,以將研究重心確定下來。不僅如此,借助衛星遙感技術還能夠分析事故救援、區域水體分布、水質污染狀況、洪澇災害等,以更好的利用社會資源,將損失降至最低。在剛開始進行城市規劃時,借助緩沖區分析和圖形疊加,并將專家分析體系和因子權重體系結合起來,處理校驗空間數據與地形圖,從而提供出可靠的數據,以科學選址公共設施、正確界定空間區域,對建筑用地做出科學評價、評估環保、劃分土地等。衛星遙感技術將3D分析擴展技術結合起來,能夠對城市的三維仿真模型和數字等高線模型予以建立,也就是所謂的DEM模型,進而通過更加直觀、準確的方式將城市空間分布狀況表述出來,最終準確合理的展開城市總體規劃。
諸如監測空氣質量、監測水資源、檢查城市綠化—植被、監測土地使用、調查城市熱島效應等均屬于城市環境監測的內容。空氣質量監測主要利用遙感圖畫將污染源圈定出來,一般都是借助圖畫來對煙囪的高度做出判別,估測其污染大氣的具體程度;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借助城市植被遙感影像對空氣污染程度進行判別。監測水資源是利用遙感圖畫對水污染狀況予以監測,可借助遙感圖畫上水體的色彩與方位將水體受污染的狀況判別出來。遙感也適用于對城市綠化和土地使用狀況進行監測。通過處理遙感圖畫,可將土地運用改變圖等獲得。不斷興起的現代遙感技術,將無比優勝的領先手法提供給整體分析、研討熱量資源與熱場分布改變等。在土地方面,借助遙感技術可將城市用地狀況以微觀的形式展現出來,如此就無需將過多的時間與精力花費在實地考察上,科學指導城市用地計劃。
一直以來,交通問題均是城市發展的一項“老大難”問題,針對交通擁擠與堵塞的情況,過去最常采用的手法是對集體交通系統予以發展,或者限制私家車的發展等,但這些措施最終也是治標不治本,未起到實質性作用[2]。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則可以使交通擁堵的問題得到緩解。第一,不斷增長的交通量與滯后的交通設施產生了交通問題,但快速發展的信息,致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途徑和發生了變化,人類可以隨時隨地交流,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人們不用外出便能取得聯系;第二,現代信息技術提供了更加優質的佳通設施服務水平。將只能交通系統構建起來,人、車和環境之間的問題得到了解決,系統借助對信息進行傳送和處理,使城市的交通流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在此形式下,交通使用效率越來越高。總而言之,借助對交通量進行控制,促進交通設施服務水平的提高,再以政策為指導,就將極大的改善城市的交通環境,并顯著提升交通的服務效率。
城市規劃和遙感技術是兩個不一樣的學科,如果要綜合利用好兩個學科,還需要不斷加大推廣和完善的力度[3]。當前,在城市規劃領域中,大部分規劃師對遙感技術都較為陌生,不能將其掌握到,同時對遙感技術在城市規劃中的廣泛應用也不了解。現階段,城市規劃師主要是和遙感專業技術展開密切配合,一同運用遙感資料,他們不具備充足的城市規劃專業知識,在對影像進行處理和分析的過程中,也并未提煉出信息的重點,最終影響了遙感數據的利用。
未來,需在城市基礎地理信息中納入進遙感影像數據,將其當作重要內容,把影像圖像作為規劃成果的背景圖,積極展架典型示范、遙感應用成果介紹、交流和培訓,確保人員結構和隊伍知識的規范性,使專業的遙感應用機構為城市規劃行業提供更加專業的技術服務和支持。
結語:綜上所述,選取固定時間進行城市遙感綜合調查,能夠將重要的數據提供給城市規劃、管理與建設。與此同時,也有助于提供決策依據給土地、水利、環境、園林等,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隨著工作的逐步擴展與深入,相信今后在我國各個城市的建設過程中,遙感技術勢必會將更大的作用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