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巧 珍
(山西省交通建設工程監理有限責任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2)
受資金以及人們思想因素的影響,我國高等公路建設發展迅速,但農村公路發展水平較低。農村公路的建設工程直接影響著路網的整體水平,為了確保農村公路可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相關企業必須在保證公路建設工程質量的基礎上,有效降低預算造價。
目前,我國農村公路工程正處于快速建設時期,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396萬km,99.99%的鄉鎮和99.94%的建制村通了公路,99.02%的鄉鎮和95.37%的建制村通了客車。且隨著農業現代化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逐步推進,對農村公路交通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應確保農民群眾便捷出行,且還應服務于農村經濟發展。由此看出,只有建設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農村公路網,才可以確保人民群眾真正走向安全路與放心路。除此之外,截至2016年年底,我國公路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 097億元,同比增長26.7%,投資金額的增長要求相關部門在建設農村公路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造價預算,不斷提高路網的安全性與暢通性,在消除縣道小橋、鄉道以及村道中橋以上危橋的基礎上,為道路鋪設瀝青路面。綜上,農村公路建設的投資力度較大,建設任務繁重艱巨。
在農村公路的建設過程中,雖然不必遵循較高的技術標準,但必須確保質量水平,避免出現片面追求高標準或教條化指標的傾向。農村公路設計期間降低造價的關鍵環節便是選擇合理的技術標準,若彎道半徑、個別路基路面寬度需要突破極值時,還應做好特殊設計,設置足夠的安全設施,避免出現嚴重的交通事故問題。除了應做好安全保障外,還應重視超高設置以及道路交叉銜接等工作,全面改善公路的服務功能。
由當前農村公路的實際情況看來,很多路段均已出現舊路,條件較差,建設期間若可以充分利用舊路,必然可以減小結構厚度,從而降低了預算造價。但目前農村公路的路面差異較大,在利用老路時必須針對性設計研究,在設計之前,必須詳細試驗、檢測舊路路況,在掌握相關技術數據信息的基礎上,將舊路面作為新公路的路面基層與底基層。通常情況下,在改造舊路時可以采用單側加寬的方式,保證拓寬部分滿足壓實度要求。但若受特殊因素的影響,不能采用單側加寬方式時,可以全幅利用舊路的中心線,將其設計為新公路的中心線。但此過程中為了保障壓實質量,還應注意保證壓路機的壓實寬度。若整條公路均無法有效利用時,企業應做好舊公路的擬合工作,在綜合考慮舊路占用地方規劃以及技術標準的基礎上,選擇可行性較大的線形。在農村公路工程的投資期間,橋涵造價占據較大比例,為了有效降低公路造價,在設計橋涵時必須充分利用原有結構,且確定利用舊橋涵之前,應充分調查、檢測、計算舊路上的橋梁涵洞數據,且對于利用價值較高的橋涵,還應反復驗算,并做好加固處理工作,以切實提升橋涵的承載能力,直至其在結構安全、使用功能等方面均滿足技術要求時才可以使用。除此之外,為了提升路面等級,在改建橋涵時還應盡量提升標準。
首先應遵循路線優選原則,以現有道路為基礎,盡量改建路線線位、線形滿足要求的舊路,最大程度的降低有限耕地資源的使用量。其次應設計合理的路基路面寬度,路基、路面寬度直接影響著公路工程的造價水平,對此,在設計公路寬度時必須使其滿足當前的交通需求,并適當留有一定的發展余地。比如對于高填方路基而言,稍微增加其寬度便可以大幅度增大土方量,從而增加了預算造價,設計時必須嚴加注意。再次應確定合理的路基高度,在結合舊公路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充分調查周圍的地形及地貌,確定合理的技術施工標準,盡量減少工程土石方數量,從而達到降低工程造價的目的。總體而言,農村公路的交通量較低,在建設期間應注重生態性及環保性,始終堅持綜合治理以及建設與生態保護密切結合的設計原則,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減少工程量,這樣不但可以有效降低造價預算,還可以確保新建公路與周圍環境相融合,提升了經濟效益水平。最后應確定合理的路面結構,企業應根據預測交通量、當地建筑材料、水文氣候條件等因素確定合理的路面結構,確保公路在滿足特定交通荷載、耐用性以及結構穩定性的設計標準下,最大程度的降低工程造價水平。對于施工條件較好且交通量較大的路段應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結構,且確保路面厚度不得小于3 cm。而對于砂石資源豐富且交通量較小的地區,則可以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采取簡單的施工流程,以便此后的養護工作。除此之外,若無法建設高級路面時,企業可以在結合當地條件的基礎上,綜合考慮自然氣候及交通條件,建立合理的路面結構。
在農村公路的建設過程中,工程材料費用占據較大比例,只有嚴格控制材料價格才可以有效控制工程成本。農村公路建設嚴重缺乏資金來源,對此,企業應充分調查周圍的材料情況,就近利用天然料源,或者采用工業廢料以及粉煤灰等資源,以大幅度降低工程造價。若工程允許情況,還可以采用灰碎石、天然砂礫以及級配碎石等價格較低的材料。
在設計公路排水工程時必須遵循因地制宜及經濟適用原則,對于舊路段應盡量利用原有社會上,在地質、地形條件較好的地段通過排水溝渠,降低工程投資水平。在設計防護工程時還應盡量利用草皮與矮灌木,盡量不采用漿砌石形式,降低水土流失以及邊坡沖刷等問題的發生幾率,在減少工程投資金額的同時,將公路建設對自然環境的不利影響降低最低,充分保護自然生態平衡性。
本文以八王一百西公路項目為例,研究分析了降低造價的具體措施。此公路位于廣西天峨縣西部,地處云貴高原東南緣斜坡地帶,海拔高度范圍在210 m~1 200 m,沿線地形十分復雜,地勢起伏較大。項目設計為二級公路,路基寬度為8.5 m,且設計速度為40 m/h,期間利用水泥混凝土鋪設路面,并將水位控制高度設置為400 m。
此公路項目全長10.18 km,存在一座200 m的隧道與一座110 m的大橋,整體預算金額為15 459.9萬元,造價遠高于平原區二級公路。分析發現,此段公路造價偏高的原因主要是路基土石方與防護工程量較大,路基土石方平均每千米為14.3萬元,路基防護與排水工程平均每千米為0.86萬元。而隧道寬為13 m,與大橋同寬,平均每千米的造價增加了149. 4萬元。除此之外,此路段設計厚度為26 cm,基層采用水泥穩定碎石與厚級配碎石,由于材料價格較高,路面工程總造價為2 350.4萬元,遠高于普通平原公路。
首先應取消高架大橋,充分利用廢方填筑路基,減少投資成本約為152萬元。其次應取消K6+670~K6+748段以及鋼筋混凝土擋土墻,利用廢方填筑路基,減少投資約221.3萬元。最后應取消隧道,線形優化部分路段起點,將起點與大橋利用交叉口方式連接,且將交叉口限速設置為20 km/h,新路線需要增加450萬元投資,但相較隧道方案可以節省約1 071萬元的造價。
成本分析階段是保證預算質量的重要環節。只有準確合理的成本分析才能及時發現成本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因此,在項目設計之初,應充分重視單價分析和成本問題。在設計過程中,要提高原始數據的全部,如果對原材料的分析不夠,會導致施工過程中的混亂,當一個緊急情況不知道如何吸取以前的有效處理經驗時,那么在農村公路的設計中應該做好調查工作。另外,設計變更的過程也是非常重要的。設計變更的環節貫穿于項目建設的各個階段。
農村公路工程的造價控制工作全面貫徹項目建設整個過程,為了獲得較好的社會及經濟效益,企業必須在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實力的基礎上,提高資金的利用率,加強造價控制工作,從而切實提升農村公路的建設水平。
[1] 王惠卿.論農村公路低造價安全保障措施選用與設置[J].西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0):211-212.
[2] 李根乾,楊宏占.農村公路設計階段工程造價控制[J].科技信息,2014(5):162-163.
[3] 石海波.淺議農村公路建設造價控制的幾個環節[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17(3):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