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娟 李書亭 孫 異
(黑龍江工程學院土木與建筑工程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50)
地域文化作為文化的一個分支,是指人們在社會歷史進程中特定地理位置上所創造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總和。城市景觀是體現城市面貌的重要窗口,能夠展示一個城市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哈爾濱市作為黑龍江省省會城市,其地域文化特征十分突出,城市景觀也別具特色[1]。
黑土是寒冷地區獨特的標志,是在嚴寒氣候條件下,地表植被形成腐殖質后逐漸演化形成的黑色土壤[2]。寒冷的氣候和豐富的物產使哈爾濱市形成了開拓進取、粗獷豪放的黑土文化。
哈爾濱是多元文化聚集的城市,隨著中東鐵路的修建,西方文化滲透到城市的各種建筑中。這座城市有“東方莫斯科”“東方小巴黎”之稱,歷史遺留的巴洛克風格、拜占庭風格、文藝復興風格等各式精美建筑匯聚成了歐陸文化風格的城市。
哈爾濱地處嚴寒區域,冬季漫長而寒冷,積雪經冬不化,賦予了這座城市典型的冬季冰雪文化。哈爾濱將冰雪文化與園林文化、旅游文化有機結合,一年一度的冰雪大世界、冰雪節、冰燈游園會、雪博會吸引著無數國內外游客前來參觀游玩。
哈爾濱歷史悠久,經歷過近代日俄戰爭、解放戰爭等重大歷史事件,造就了獨特的紅色革命文化特征。在那些艱苦卓絕,流血犧牲的戰爭中,涌現出一大批民族英雄,如李兆麟、趙一曼、楊靖宇、趙尚志等。
哈爾濱作為東北三省老工業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中國工業興起與發展的地方。厚重的工業積淀已經成為城市工業文化,是傳統文化中的寶貴資源。發展城市工業文化對于振興城市整體地域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百年多前,柴可夫斯基創作的《1812年序曲》在哈爾濱交響音樂會首次奏響。從那時起,中國民樂與西方音樂在這里相互交融,形成了哈爾濱的音樂文化。2010年,聯合國授予哈爾濱“Music City”的榮譽稱號。到2018年,聞名遐邇的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已經連續舉辦了34屆,讓一個充滿了音樂文化內涵和蓬勃發展朝氣的哈爾濱,唱響在世界的舞臺。
地域文化是城市建設的靈魂,城市景觀只有具有濃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才能讓人記憶深刻、流連忘返[3]。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哈爾濱市城市景觀建設以及地域文化的體現。
由于寒冷地區獨特的氣候和物質條件,哈爾濱的地域文化直接影響著城市空間結構,城市規劃方面表現出濃重的西方城市規劃方法與建筑風格。哈爾濱主城區,尤其是道里區和南崗區基本是按照歐洲古典城市規劃意向及手法規劃,城市布局重視軸線的運用,強調廣場與對景,方格網狀、帶狀、環狀、放射狀等多種道路布局遍布全城,直接塑造了哈爾濱的異域城市景觀結構。
城市道路是構成城市的基本骨架,能夠直接反映城市的景觀風貌。為了體現哈爾濱的紅色革命精神,表達哈爾濱人民對革命英雄的尊重與紀念,哈爾濱兆麟街就是以李兆麟將軍的名字命名的。植被綠化是創造道路景觀的重要手段,而行道樹又是道路綠化的關鍵,哈爾濱市的行道樹主要以楊柳科樹木為主,喬木多為榆樹、銀中楊、旱柳、糖槭,灌木多為丁香和遼東水臘。這些常用的道路綠化植被都是哈爾濱的鄉土樹種,能夠很好地適應哈爾濱寒地氣候,體現哈爾濱的黑土文化。
城市廣場是城市中最有公共性、最能反映城市景觀環境和文化風貌的公共空間。近些年,哈爾濱城市廣場發展迅速,已建成多個城市廣場,如索菲亞廣場、人民廣場、母親廣場、金桂圓廣場等。其中索菲亞廣場坐落于美麗的松花江南岸,以其獨特的建筑景觀和異域風情聞名于海內外。廣場上的標志性建筑索菲亞教堂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鐵藝的歐式長廊更增添了異域風情,夏日里音樂噴泉水光四射,冬日里白雪皚皚,格外浪漫,吸引著眾多游客慕名而來。
最早的哈爾濱城市公園始于殖民時代,在園林綠化、建筑小品和藝術表達上具有歐韻異域文化特征,如哈爾濱兆麟公園內,俄羅斯建筑師設計了俄式小別墅和教堂,園內的園橋也是由俄羅斯設計師完成,5座百年老橋無論是色彩還是造型依然體現俄式獨特的文化韻味。
現代哈爾濱城市公園建設主要集中在20世紀80年代,建成的公園如黑龍江森林植物園、文化公園、兒童公園等。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加快,哈爾濱市群力新區近些年興建了多個公園,公園主題都是對哈爾濱地域文化的挖掘,而且公園景觀也形成良好的景觀序列。群力丁香公園以哈爾濱市花“丁香花”為主題體現地域自然生態文化;群力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以一系列濕地及植被體現黑龍江特色的濕地文化,該公園的設計獲得了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綜合設計類杰出獎”;群力金河公園通過折線水系劃分空間,結合寒地特點創造綠色、藍色、活力的新城公園;群力音樂公園依據哈爾濱的城市文化淵源、文化品格和文化靈魂進行景觀設定,既展現了中華傳統音樂文化與西方主流音樂文化的歷史,又再現了地方的音樂文化特色,充分展現了哈爾濱作為哈夏音樂之都的美譽。
建筑被譽為“凝固的歷史”,是體現一座城市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它能夠傳承歷史文化,也使歷史文化的一部分被不斷的傳承下去。在哈爾濱眾多典型的城市建筑中,折衷主義、俄羅斯風格、巴洛克風格等為代表的建筑,為這座城市留下了濃郁的歐陸風情。充滿異國情調的中央大街、令人嘆為觀止的圣索菲亞教堂,早已成為游客必到的風景名勝。哈爾濱就像一個集中展示世界建筑藝術的露天博物館,分布在全市415處歷史建筑、22個歷史文化街區,鐫刻著這座城市底蘊深厚的歷史印記。
綜上所述,哈爾濱市城市景觀建設上注重地域文化的運用,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需要積極研究相關發展策略。
如前文所述,哈爾濱典型的地域文化有浪漫音樂文化、寒地黑土文化等等。在城市景觀營造上應充分體現這些地域文化,重在形成景觀序列,特別是要加強不同地域文化的相互融合。此外,要在城市景觀設計細節上加強研究,園林景觀小品創作是造型、色彩、材料、紋飾和內涵相結合的綜合表現形式,可以通過全面的展現園林景觀小品的地域性來體現地域文化的完整性,同時要通過視覺、觸覺以及心理的反應來對其進行設計,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在對景觀小品地域文化特色的設計應用時,應充分清楚的認識到所要表達的意圖,盡可能詳細的挖掘出能夠體現該意圖的各類地域文化資源,并進行整理融合,力求設計出高超的景觀小品藝術。
園林景觀設計師應充分利用現代設計手法,通過有意識的改造、提煉、重組相關細節,將地域文化與城市景觀相互交融,深化地域文化內涵,增添城市景觀的文化底蘊。在城市景觀地域文化表達形式上,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如符號化概括、新技術材料表達、要素隱喻手法等,可以將多種形式綜合運用,形成豐富的現代城市景觀,新穎而特色鮮明。
城市景觀(尤其是道路、公園等)一定要重視自然文化資源,充分發揮植物景觀的生態功能[4]。因此,城市園林景觀設計前應充分調查分析景觀場地的土壤、地形、植被、水體、小氣候、日照等自然資源狀況,本著崇尚自然生態環保,生態體系平衡的原則,開展園林景觀設計,體現城市地域文化特色。
哈爾濱市作為一座歷史名城,擁有深厚的歷史積淀,城市景觀應該充分繼承悠久獨特的地域文化資源,在繼承借鑒的基礎上,創新發展才是城市景觀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在今后的城市景觀建設上,應該注意把傳統的地域文化進行創造性演化、創新性發展,開拓地域文化發展的新空間,不斷更新地域文化新內容,在反映城市歷史風貌的同時,實現新的地域文化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