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
許昌弘城建筑市政勘察設計有限公司 河南 許昌 461000
正文:
引言:國家空間規劃體系是衡量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把標尺,是保障國家空間競爭實力、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載體,是維護國家空間安全格局和公平治理格局的重要工具。因此在今后的發展中,就要重視空間規劃體系的建設,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做好優化改革。
空間規劃體系的創新改革,需要根據每一個國家的基本國情與發展情況,進行制定針對性的創新優化措施。其中英國和日本等國家空間規劃體系形式為中央集權模式下的自上而下型;而美國和德國等國家空間規劃體系形式為典型的聯邦政體下的地方分權高度自治型;法國的空間國畫體系形式為自上而下型,地方分權高度自治。而我國的國情為人多地少,幅員遼闊,因此孔家規劃體系形式為內部構成的多元化?,F階段我國對于空間規劃并沒有相應明確的法律制度規定,本文根據相關學者從經濟、規劃、地理、土地等學科的界定內容展開分析。
首先空間規劃是以空間要素以及其協調為研究對象,其次空間規劃是一個體系,最后空間規劃是一種調控策略。綜上所述,空間規劃是一個整體和綜合性的概念內容,結合了時間與空間的整體性,是建立在空間存在的各類事物和行為的可協調性基礎上,然后以特定的目標為出發點提出的公共政策。
從我國的結構改革方案中可以看出,我國的自然資源以及國土空間將有多個部分共同治理向一個部門統一管理所轉變,進而形成調查、登記、確權、規劃、管理、考核、監督等制度管理體系,各類空間規劃編制必然進行整合優化,化簡為繁,規劃合一,管制統一。根據空間規劃體系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和規劃對象側重點的不同,很多學生通過研究分析,對空間規劃展開了分類。
第一個方面是根據規劃的對象,可以分為四種類型;第二個方面是按照主導部門進行分類,可以分為五種類型;第三個方面是按照規劃的層次進行分類,可以分為四種類型;第四個方面是根據規劃的控制手段進行分類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由于我國的空間規劃體系核心在于全國統一,相互銜接,分級管理,在市場經濟下,其特征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為我國的空間規劃種類繁多,體系龐大。橫向分類時,由于主管部門職能不同,進而導致分類特征以及側重點不同;縱向分類時,由于行政管理層級不同,進而導致行政管理體制不同。第二個方面為我國的空間規劃具有公共政策屬性??臻g資源不僅具有著物質屬性,也與非空間因素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并且兩者之間相互作用。隨著我國人口資源的不斷增長,空間資源的占有率在逐漸減少,進而導致了區域發展以及空間規劃的不平衡逐漸加劇。因此很多政府部門也逐漸意識到空間規劃需要統籌協調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方面,才能做到資源優化配置,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優化國土資源的開發,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水平。
雖然現階段我國的空間規劃在層級與類型上已經有了很多分級,但是每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發展前景、行政權力等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很難形成各自獨立的體系,因此就存在很多沖突和矛盾,導致區域難以協調,空間資源難以優化配置,生態空間遭到破壞等。再加上我國現階段資源能源消耗加劇,生態環境破壞越來越嚴重,空間資源面臨著很多的壓力和重擔。傳統的條塊分割、主體主導等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新階段的發展需求,因此就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優化,需要協調各個地區、各個方面的利益。
在新型城鎮化背景與市場經濟背景下,市場的變化速度非???,因此就需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才能促使市場的穩定協調發展。空間規劃體系改革是我國深化體制改革,優化國土空間,完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的中心任務。此外,市場與政府之間的關系為相互作用,相互協調,因此在空間規劃體系建立時,還要面對相關政策法規要求,還要面對多元化利益需求??臻g規劃體系是一種建立在政府引導地區發展下的基礎上,就應當具備協調不同地區的利益主體功能。要為政府的工作明確發展方向,明確工作詳情,還要將具體的建設活動交由市場,根據每個地區之間的差異進行靈活處理,進而才能激發市場的活力。
我國現階段的空間規劃體系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和沖突,其中技術方法的不統一是明顯的影響因素,更深層次的影響因素為體制機制存在問題。因此在空間規劃體系構建過程中,就要重視技術方法的應用,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空間規劃中存在的各種矛盾沖突。如土地使用問題、規劃年限等,因此就可以使用地理信息系統等先進手段,來不斷完善我國的空間規劃體系,協調各個部門、各個地區之間的沖突和矛盾。
空間規劃主要涉及到主體功能區規劃、城鄉規劃、國土以及土地利用規劃、生態以及環境保護規劃等,因此必須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做到因地制宜。因此我國的空間規劃體系構建首先需要將最終規劃落實到制定的具體區域中,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對當地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充分、詳細掌握了解,進而根據當地的發展需求進行理性、客觀建設。其次我國的國土面積較大,人口數量眾多,需要在全國統一、相互銜接、分級管理的要求上,在技術上實現基礎數據和技術路線的緊密連接,在管理上實現三級管理,全國統一管理,進而自上而下的完善優化。最后要根據實際的社會需求和社會矛盾,做到因地制宜,對相關政策規定進行靈活調整和優化,激發實行的積極性。
隨著我國依法治國戰略的全面實施,空間規劃體系就應當從法治的基礎上,進行對相關法律政策進行完善和優化,能夠給予空間規劃的支持和保障。首先需要進一步明確空間規劃體系的法律地位,明確其與各類規劃指令之間的關系。其次通過相關法律政策的建立,為空間規劃體系提供前提和基礎。最后要嚴格強力實施,做到法制化、規劃法,從建設、運作和管理等做好協調優化,做到權責分明,責任明確。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要求指出,要加強城市空間開發利用管制,合理確定城市規模、開發邊界、開發強度和保護性空間。因此城市開發邊界的劃定必須要遵循生態化理念,對當地區域的農田、自然景區、水源等做好生態化建設保護,并且將各類空間做好生態保護規劃。此外還要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需求、資源能源、環境承載力等因素,合理確定好邊界擴張、人口規模、產業結構、生態環境等工作,要實現供需平衡。
在2011年,我國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51.31%,2016年已經達到了57.35%。城鎮化水平超過50%,則意味著我國正處于從傳統的鄉村中國邁向城市中國的發展時代,因此我國的城鄉人口格局、城鄉空間格局、城鄉生態格局都需要進行轉變。在空間規劃體系建設中,需要對各類規劃之間的關系進行統籌協調,要明確每個部門單位的職責和權利,并且要做好國土資源的評價分析以及核心內容的確定,要充分發揮管理和約束作用,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
地理信息平臺的建立需要遵循邏輯統一、數據分級、互聯互通的原則,整合各個區域的地理信息數據、高分辨率遙感影像以及航片,建立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地理信息平臺是利用空間數據庫向各個業務系統提供各個地區的土地、房屋以及遙感影像的基礎空間數據,是一種更加長效的機制,能夠對國土資源進行全方位和精細化管理。
結語:綜上所述,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要想加快我國城鎮化建設的步伐,就需要對空間規劃體系進行創新改革。而規劃是國土空間管理的源頭和前提,通過規劃體系的編制來實現國土空間資源的集合管理與優化配置,才能促進我國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