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偉
長江工程監理咨詢有限公司(湖北) 湖北 武漢 430012
正文:
(1)從源頭上落實國家水土資源保持的基本方針
湖泊流域的水土資源調控首先要明確的原則是: 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全面規劃、綜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科學管理、注重效益”。
(2)以科學規劃為先導,整體調控的原則
科學評估水資源現狀與分布、水資源總量與地表水資源、水資源質量與地下水資源,從而確定一個最優的方案。
流域水土資源的調控的前提是社會、經濟同步協調發展。水土資源的效率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概念,促進流域內的產業升級、產業多元化,然后整合并優化產業環境,使之促成產業效益的最大化,進而形成社會-經濟-環境-生態復合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1)水資源效能優化路徑
以綜合規劃和專項規劃為著力點,細分區域水資源、湖泊流域、濕地綜合規劃,以湖泊水生態安全為約束點,確定流域、區域水量分配方案(數量、質量考核體系),建立“廣覆蓋、多維度、大角度、全過程、精細化、可持續”的流域、區域的取水許可總量控制指標體系,全面實行總量控制;研究構建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方案,最終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從而實現效能、效益、質量的最大化。
(2)全國流域土地利用布局優化配置思路
依據生態效益優先的原則,重點突出公益性與社會效益,兼顧經濟效益,以公有土地資源的承載能力最大化為根本內容,結合環境容量分析的目標,在治理路徑、治理措施進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明確方略與路徑,這有助于厘清流域土地利用布局。
(1)節水型國家的基本思路
①優化農業結構,大力發展節水型高效農業。主要是以生態農業發展為先導,大力發展節水型農業,優化農業結構(主要是優化種、養殖業結構),轉變傳統農業發展思路,普及節水灌溉技術,實行定額管理,同時應注意引進國外先進的節水技術,如以色列的節水農業。
②以工業(特別是重工業)節水為試點,全國統籌,大力鼓勵循環用水和節水(對循環用水和節水成效好的企業可實行一定的補貼);同時促進污水處理和利用,用先進的技術“化廢為寶”;在全國范圍內建設工業節水、企業循環用水的示范點和示范工程,大力推進高耗水、高耗能行業節水技術改造,使之成為可以向全國推廣的模范示范點。
③強化城鎮用水統籌,效率優先,建設節水防污型城鎮。對于城鎮用水,應統一規劃,在全國范圍內提高城鎮節水能力為目標,具體做法是:以高科技統籌規劃供水管網改造,可選出優化方案,提高供水輸配效率與效能,以“雨水、污水、自來水、湖泊水、居水用水”五水共治,完善城鎮供排水系統,推進再生水循環利用,從而從根本上在全國范圍內大面積建成節水防污型城鎮。
(2)飲用水安全保障方案
①優化水源安全保障。在全國范圍內構建戰略性淡水資源庫。
②著力保護戰略性飲用水源地。飲用水源地的保護是一個涉及國計民生的重要關爭,飲用水源保護區應從以下幾點開展保護:一是污染防治,保證飲用水源地絕對不受污染,可以考慮立法《水環境保護法》,二是健全飲用水源基地安全保障應急機制,該機制應用明確的組織構架、人員組成、聯動方案、保障措施等,既有宏觀層面的規劃,又要確保有操作性,三是全國范圍內聯網布局,對可能威脅飲用水源基地安全的重點污染企業(特別是化工業、重金屬加工企業)加強監管,四是全程信息化管控,所有的方案和預案應動態化的實行管理,全國的信息化監管網應統一建成。
(3)水資源優化配置方案
水資源配置的主要首先要明確是工程性缺水還是資源性缺水。根據帕累托最優理論,水資源配置應先有一個總方案。從技術經濟入手,以社會生活、生態承載能力、環境容量為因子,提煉出指標體系,從而對各項措施進行經濟合理性分析,從而得出最優方案。
(1)協調城鄉發展,引導土地集約利用
1)保護基本農田
保護基本農田是國策,任何流域的開發必須依照我國《基本農田保護條例》。
2)優先發展高效生態農業
將生態農業和環保農業作為全國農業發展的重點,將農業園辦成公園,將農地的作物變成景色,比如云南省羅平縣的萬畝油菜花田,既是美景又是美食,山清水秀,綠水長流,整個羅平就是因為發展環保農業而變成了一個大公園。
(2)劃定自然生態保護區
水源涵養林和生態涵養林的規劃設計大致有以下分類:一是從源頭至下游的地帶區劃(垂直區劃)系統,如長江從青海到上海;二是全國重要地域區劃(水平區劃)系統,如從洞庭湖到鄱陽湖,因而構成水源涵養林和生態涵養林的規劃(細分)體系。這個體系構成有助于從政策上明確水源涵養林和生態涵養林的范疇。
(3)湖濱流域帶保護
湖濱流域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于自我凈化能力差、水體交抽換時間長、水體滯留空間大的流域帶,從生態保護規劃和路徑出發,以保障湖泊流域的生態服務功能、生態可持續發展功能。
在目前“生態優先”的大環境下,開展湖泊流域土地資源調控評價體系研究,構建水資源調控配置方案與目標,對維護我國區域水資源平衡、水資源發展廳、水生態系統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