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茜
(安徽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22)
行蓄洪區是行洪區和蓄洪區的統稱。長期以來,我國行蓄洪區為防洪保安大局作出了巨大貢獻,對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行蓄洪區在防洪歷次大洪水中起到了分洪削峰、降低河道水位、減輕防洪壓力的重要作用,是保障重點防洪安全,減輕災害的有效措施。
行蓄洪區不僅是行蓄洪水的場所,而且是數百萬群眾賴以生存發展的基地。蓄洪區居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且居民收入較低。當地多數居民生活僅處于能滿足溫飽的水平。蓄洪區的居民主要經濟來源,是依靠土地為主的農業生產以及外出務工。而在泄洪時期,將嚴重影響土地產出,甚至絕產,此時當地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只能依靠政府補貼或是外出務工。
行蓄洪區設立的原則是最大程度的減少損失,也就是要以最小損失保大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行蓄洪區內自然是不能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產業基地、活躍商品市場等經濟發展活動。而對于蓄洪區內的民眾來說,他們同樣有發展經濟,追求富裕的需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如何在行蓄洪區平衡經濟發展,關系到國家的脫貧事業發展。
目前,我國的行蓄洪區均開展了嚴格的安全建設,確保了行洪期間人民的生命安全。但仍無法妥善解決人民群眾的財產損失問題,致使長期以來行蓄洪區居民處于貧困狀態。目前行洪區的居民主要居住在莊臺上,按國家安全建設相關標準規定,現有的人均莊臺面積遠小于小城鎮人均建設用地的標準。隨著人口的增加,人均莊臺占有面積逐年減少,發展空間遇到瓶頸,生活環境不斷惡化,他們雖有家園但已淪為難民。
國家每年用于莊臺的加固和維修費用巨大,雖逐年擴大莊臺面積,但仍無法滿足經濟發展需要,且是投入數額巨大,產出效益低下。在加大莊臺建設的同時,破壞了植被,造成水土流失,進一步加大了洪水對居民的威脅以及由此而帶來的經濟損失。
有條件的行蓄洪區可以先行移民工作。即在行蓄洪區周邊發展小城鎮,國家投入一定資金,有計劃地將行蓄洪區內居民分期、分批搬遷出來,協助小城鎮建設。扶持農民發展其他產業,在搬遷的同時,調整產業結構,興辦鄉鎮企業,發展商貿業等。平時行蓄洪區可作為自然保護區,常年份能維持一定的蓄水量,既可以用于正常農業灌溉,也可作為發生旱情時應急之用。根據需要,利用行蓄洪區內的水資源可實施跨流域調水,為缺水地區提供淡水。可在其中野營、垂釣、休閑等,發展旅游業。
行蓄洪區最重要的是做好安全發展建設,提高莊臺的防洪標準,合理規劃撤退道路等。行蓄洪區的安全建設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充分考慮耕地、水資源、人民生產活動三者之間的聯系,以防洪安全和環境容量承載力為主要指標,確定和諧發展的安全建設方案。在美國、日本、埃及、英國等國家都對行蓄洪地區實施嚴格的管理,相關部門會提前制定應急預案,繪制洪水風險圖,直觀的反映哪里是安全地帶,為群眾的安全撤離提供參考。行蓄洪區內應加快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適應當地經濟發展的水產養殖等產業,充分利用行蓄洪區內豐富的水資源。
曹集鎮位于阜南縣蒙洼蓄洪庫區中部,距縣城25 km。曹集鎮全境地勢低洼,鎮政府所在地“安舟崗”,是蒙洼庫區唯一的一塊天然高地。自古以來,每逢淮河洪水泛濫之際,曹集鎮都會汪洋一片,人民居無定所,流離失散。新中國建立后,當地人民在黨的領導和號召下,開展了治理洪水的長期斗爭,取得了輝煌成就。現如今,曹集鎮一帶的蒙洼地區,已被水利部和安徽省政府列為行蓄洪區,共計62 km2的區域。其在調節淮河水位,特別是減輕上、下游地區水災,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保護津浦、淮阜、淮南鐵路和淮南、蚌埠等城市洪澇安全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4.2.1城鎮定位
蒙洼蓄洪區位于阜陽市的阜南、潁上兩縣境內,總面積為180.4 km2,是淮河流域于1953年設立的第一座行蓄洪區。蒙河分洪道位于蒙洼蓄洪區北部,主要作用是與淮河主槽、蒙洼蓄洪區共同分泄淮河洪水。2010年7月24日,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到阜南縣王家壩檢查指導防汛抗洪工作。溫總理對王家壩精神給予了高度評價,王家壩精神體現了顧全大局精神;自強不息精神;同舟共濟精神;科學治水精神。綜合曹集鎮的發展條件分析、現狀資源稟賦和獨特的蓄洪區區位和上位規劃要求,曹集鎮總體定位規劃確定為:蒙洼蓄洪區農業示范基地、王家壩精神的弘揚地、農貿型城鎮。
4.2.2鎮域鎮村體系布局
本次村莊布點規劃考慮到現狀城鎮發展問題和未來移民工程的建設的實際需要,在充分尊重民意基礎上,鼓勵積極推進移民建鎮工程。規劃至2030年曹集鎮域所有莊臺全部實行異地安置,預計在2030年全鎮實現8個行政村,54個自然莊臺全部完成移民安置工程。
4.2.3鎮域產業布局規劃
曹集鎮的產業發展規劃強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規劃確立曹集鎮的產業發展方向以水產養殖、優質糧食種植為主導方向,以杞柳工藝品為特色產業發展方向。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結合供給側改革,優化種植業結構;充分發揮水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適應性強的水產養殖業,積極發展綠色產業,促進各個行業協調發展。規劃強調扶持龍頭企業,培養一批有一定基礎、技術、資金和市場的企業先行發展做強做大,帶動相關行業快速發展。
4.2.4鎮域旅游發展規劃
曹集鎮具有特有的沿淮小城鎮人文景觀和行蓄洪時的壯闊的自然景觀。其中文化生態旅游是在鎮區現有文化資源的基礎上,結合開放空間進行綠化、美化。打造“住農家院、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為主題,讓游人深入到農民家中,目的是在保護鎮區文化資源的基礎上,營造舒適的旅游環境。切身體會當地的風土人情。自然生態旅游規劃曹集鎮域為生態旅游觀光區,以鎮區民俗文化旅游區為中心節點,串聯南部淮河自然生態觀光區,北部阜蒙農場的生態園,鎮域自然莊臺的民俗風情園,規劃一條慢行觀光線路和一條步行游賞線路串聯各個景觀節點。行蓄洪時環堤壩路欣賞行蓄洪時壯闊自然風光。生態旅游區內的自然道路或步道兩側應適當配置植物并保持原始狀態,順應自然地形地物,將游客觀光設施串聯起來。在提升曹集鎮域資源經濟價值的同時,與阜南縣域現有旅游資源進行互動,構建大區域旅游。
在國家脫貧政策的大背景下,行蓄洪區不能成為“脫貧洼地”。行蓄洪區的脫貧攻堅道路仍將任重道遠。本文對蒙洼行蓄洪區小城鎮的現實問題,解決策略進行了研究,并以阜南縣蒙洼行蓄洪區曹集鎮總體規劃為例,在城鎮性質、鎮域村莊布點規劃、鎮域產業發展規劃、鎮域旅游發展規劃等方面進行適用于行蓄洪區的小城鎮發展策略研究,以促進行蓄洪區小城鎮早日脫貧,奔向富裕。
[1] 王西海,陳大杰,馬之剛.蓄洪莊臺及配套工程管理實踐思考[A].第三屆安徽自然科學學術年會暨首屆安徽水利論壇[C].2009.
[2] 劉慧萍.安徽省淮河行蓄洪區人口外遷安置初步研究[J].工程與建設,2007,21(1):94-96.
[3] 汪 佩.安徽省淮河流域行蓄洪生態功能區可持續發展初步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07.
[4] 薛怡珍.城市生態旅游發展策略研究——以臺南市為例[J].生態經濟,2008(10):96-100.
[5] 汪光烹.加強引導創新機制,促進旅游與小城鎮協調發展[J].小城鎮建設,2006(7):62-63.
[6] 張仁開.旅游小鎮:小城鎮建設的創新模式——兼論上海郊區旅游小鎮的發展策略[J].小城鎮建設,2007(7):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