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德新 周榮娣 楊 振
蕪湖建中建設有限公司 安徽 蕪湖 241000
正文:
國家經濟水平在提高的同時,也代表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活質量要求也不僅僅是以往吃飽穿暖的基本要求,而是開始考慮自身生活環境質量。其中,居住地作為人們最有歸屬感的地方,其建造質量需提高標準,以安全穩固作為建筑出發點,以實用美觀作為建筑目標,實現現代居民對城市建設的要求。
鋼筋與模板之間需要保持一定距離,標準距離規格為45°。同時,施工人員需注意鋼筋與模板之間呈現的對接模式,一定是90°直角形態。鋼筋與模板之間互相連接,需要以相互合理距離交叉的方式,將要四角以固定模式進行施工,此時需要施工人員注意的是鋼筋之間的來回交叉呈現的穩固性是否具有充分的承載能力,然后將綁扎箍筋時使用的綁扣以八字形的方式進行加固設置,保證柱鋼筋綁扎符合框架結構承重力。
在框架結構施工過程中,首先要將梁鋼筋的位置與模板結合的位置進行確定,兩者之間相隔距離要有一定保證,施工人員便可在標準距離內進行安全綁扎工作。首先,進行綁扎是需要注意的是,箍筋的擺放位置,箍筋位置決定了綁扎質量。確定位置后,先從梁鋼筋的主要位置入手,箍筋通過主要位置后開始對下發次要鋼筋以及出現彎起的鋼筋進行穿插捆綁,將其與梁鋼筋主要位置準確連接,最后施工人員根據施工標準對完成綁扎的古今進行固定處理,同時架立筋也需與其同時進行位置固定,然后繼續采用綁扎材料將兩者之間固定。
鋼筋交叉點在進行綁扎過程中首先需確定其準確位置,鋼筋網不同于以上鋼筋形態,其形態為四方形,所以需要施工人員在綁扎時確定綁扎數量是否綁扎到位,如果沒有把握綁扎牢靠的,可對四周進行雙向交叉互綁,加強鋼筋網的穩固性。同時,綁扎時需注意鋼絲扣一定是要以八字形完成綁扎,避免在后續施工中鋼筋網被破環,產生嚴重變形。
在框架結構工程中進行定位標高施工,需要對其水平高度使用儀器進行標準測量,保證水平高度符合施工要求,按照標準實行。同時,需要將測量的水平高度以及準確位置進行記錄,根據記錄內容分析施工效果,保證模板安裝處于標準水平線內。最后使用水泥砂漿材料對需要進行結合的部位進行補充施工,保證后續施工時,此處不會出現滲漏現象,最后進入校對模式,保證模板的安裝位置是根據施工標準進行的。
根據結構框架施工要求,對基礎模板安裝工作進行測量記錄,利用儀器分析基礎模板適合安裝位置,然后利用鮮艷記號筆對基礎模板安裝位置進行標記,給予后續安裝模板施工人員一個良好的施工參考,也讓基礎安裝模板更加穩固,也為后續模板安裝打下堅實基礎,提高后續模板承重力。
支撐體系最重要的就是進行澆筑時的重量,只有將其質量控制好,才有讓振搗器保持應用力度,讓多層模板體系堅固性有保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模板完成工作后,后期需要進行拆除,此時施工人員需要在安裝時注意安裝力度,不能過大,導致模板在拆除過程中出現困難。支撐體系作為框架組織中較為重要的一項施工內容,可活動性需要稍微強一些,便于后續操作。立柱在整個支撐體系中占據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選擇立柱支撐體時要選取符合施工標準,滿足施工垂直度的鋼管,將整個支撐體系順利的連接在一起,橫向連接時可以借助三角固定法進行柱體穩固支撐,保證安裝處于安全狀態,以此實現質量工程。
最后,承重力測試完成后,需要對安裝的模板進行拆卸施工,拆卸過程中需要根據施工規定的標準流程進行作業,開始拆除工作時先對立起的部分進行拆除,然后是承重力較弱的部位,最后的拆除工作就是整體承重力最大的位置。進行拆除的過程中也需要對其進行養護工作,選擇在溫度適合的情況下進行整體拆除,保證框架柱質量。
框架梁的實際高度選擇不同的澆筑方法,然后根據我國建筑中使用混凝土材料配比方式,進行振搗和模壓,為增強框架承受力,需要增加振搗抹壓次數,最多三次。第一次抹壓是為了在框架施工過程中對混凝土進行澆筑,利用木桿對澆筑混凝土進行攤平施工,接觸振搗器等有效的機械設備對梁部分進行振搗施工,然后再使用拍平設備將振搗器接觸過的位置進行拍平。在進行第二次振搗、拍平時需要等待第一次施工后澆筑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完成蒸發,進行抹壓之后,記錄抹壓時間,然后半小時進行一次抹壓,抹壓拍平的力度也需要一次比一次大,主要是為了消除掉施工中存在的某些縫隙。抹壓施工完成后,采用覆蓋物對澆筑混凝土進行覆蓋,主要是為了讓澆筑混凝土保證濕度。除此之外,還需注意節點設計,施工人員需提前獲取節點信息,保證節點施工中出現的難點和重點都能及時提供可解決方案。框架結構施工過程中,需要保證施工質量,施工管理人員需要將一切無質量安全保障的材料以及設備進行及時調換,堅持不然有問題的施工材料和設備進入現場。
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必然會推動各行各業的進步,建筑行業之所以能夠穩健進步,首先是國家人民的需要,其次是因為建筑行業質量能夠給使用者帶來安全感,是國家的支持,更是人民群眾的支持,未來發展中建筑行業需不斷重視建筑工程質量,并不斷的將建設技術和材料更新,同時使用新型材料和技術時仍須進行質量安全實驗,并加強實踐力度,實現建筑行業升級,促進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