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濤
(山西長興路橋有限公司,山西 長治 046000)
長邯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是國家“7918”高速公路網中青蘭高速公路在山西境的起點段,也是我省“三縱十二橫十二環”高速公路規劃網中第九橫、第十橫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全長53.526 km,概算總投資34.52億元,2014年7月開工建設。
面對交通部明確提出打造“品質工程”的新形勢、新理念,我們結合創建目標,以交通運輸部現代“五化”標準為引領,高點定位,對標一流,充分總結、借鑒省內外同行探索出的好經驗、好做法,奮力打造優質耐久、安全舒適、經濟環保、社會認可的“品質工程”。
高速公路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建設規模大、技術標準高、時間跨度長,只有抓好各級管理人員,才能實現項目管理的專業化。
從業主來說,根據崗位嚴選優配管理人員,做到協調人員善協調、會溝通、能吃苦,管理人員業務精、會管理、責任強,保證了管理的科學高效。
從設計單位來說,必須做到堅守設計一流理念,認真勘察現場地質,因地制宜優選方案,把握政策打足概算,精心設計確保完善,派駐代表服務規范,保證了設計方案的科學性。
從監理、施工單位來說,嚴格按照合同文件履約,通過進場前組織專業知識考核和選配重合同守信用的專業勞務分包隊伍,保證了現場管理人員的專業化;努力構建建設單位引領在先、設計單位服務規范、監理單位監管到位、施工單位執行有力的管理專業化組織體系。
良好的工程管理必然體現施工的標準化。我們通過強化建設單位的管理意識、監理單位的責任意識和施工單位的主體意識,全面樹立施工標準化建設理念。走出去、引進來,我們定期組織工程、技術、安全等部門管理人員外出考察、參觀和學習高速公路標準化管理經驗,使各級管理人員持續深化對“品質工程”內涵的理解;強約束、創機制,精心編制招標文件,將施工標準化要求作為合同協議載入招標文件,為施工標準化建設賦予了合同依據;破陳俗、立新規,結合項目特點,我們在項目部、試驗室、拌合站、施工便道建設以及生產生活區管理、現場標識操作規程管理、現場物資管理等方面制定了詳細的標準;努力形成“實施有規范、操作有程序、過程有控制、結果有考核”的標準化施工體系。
我們堅持對標一流,嚴格按照“品質工程”優質耐久、安全舒適、經濟環保、社會認可的創建目標,從細處著手,不斷優化管理、創新手段,確保建設目標的圓滿實現。
質量是工程建設的生命,質量責任重于泰山。我們對待質量的做法就是措施強硬,不講人情,不拖泥帶水。抓源頭,將原材料隨機抽檢與全面抽檢相結合,把好材料入場關;抓現場,以標準化要求考核各單位場站建設和現場管理,把好施工規范關;抓工藝,統一規范路基、橋梁、隧道等工程重點部位和環節的工藝、工法,把好標準準入關;抓工序,明確關鍵工程和重點工藝施工工序并張榜公示,把好程序控制關;抓監督,實行工程質量責任登記制,強化監理人員監督主體責任,把好過程監督關;抓懲治,出現質量問題返工、罰款、教育、通報,再犯則約談項目法人加重處罰,對屢教不改者堅決予以清退,把好事后警戒關,打造“內實外美”的品質工程。
生命只有一次,沒有下不為例。我們對待安全的做法就是警鐘長鳴,認真落實好安全生產系列規章制度,緊緊圍繞省廳1號文件要求,以追求工程本質安全和風險可控為目標,始終堅持安全發展,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指導方針。嚴執行,宣貫好“平安文明工地”標準、交通組織方案、隧道施工國九條和高危工程施工強制性要求等規章制度和方案,做到強制性執行;細檢查,堅持日常巡查與專項活動檢查相結合、不定時巡查與突擊檢查相結合、明查與暗查相結合,做到無縫隙排查;優管理,繼續以安全生產風險管理試點工作為依托,安裝應用安全檢查評價系統,做到信息化管理;真整改,發現一般隱患即時立改,較大隱患掛牌限時改,重大隱患停工專項改,做到動真格整頓;重落實,實行領導班子成員包干,管理人員包段,監理、施工人員包點制,一人把關一處安,人人把關穩如山,做到全面化落實,嚴抓死守安全生產“紅線”,確保不發生安全生產責任事故。
人生沒有彩排,不能從頭再來。我們對待廉政的做法就是時刻抓教育,深入學習《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使人堅定理想信念,補足精神之鈣,防止思想懈怠,讓廣大參建者心存敬畏不心存僥幸,守住底線不越過紅線;提意識,推進“兩個責任”深入落實,將廉政教育與工程建設同步安排,時刻警醒參建人員增強“用權受監督,越權要負責,違法受追究”意識,使人不愿腐;明紀律,細化中央、省、市各級廉政建設規定,明確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到一切工作程序嚴謹、公開透明,在陽光下接受監督,使人不能腐;嚴追究,與長治市檢察院共同開展職務犯罪預防工作,定期到施工一線開展不記名問卷調查,看管理和監理人員是否存在吃拿卡要、故意刁難行為,是否存在介紹工程、推銷設備和材料行為,一經發現,嚴肅處理,使人不敢腐。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還著力在創優建設環境和資金環境上亮真招。急施工單位之所急,按程序快速解決技術方案、耐心跟蹤化解地協矛盾;想施工單位之所想,網上申報審批計量單、限時辦結足額支付計量款,做到不見面就能辦成事,竭盡全力服務好施工單位。
參照國內已有經驗,結合實際,我們創新管理,運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提效能,引進新技術新工藝見實效,聯合院校科研攻關破難題,為后續工程建設管理提供技術保障。
招標運用了信息化管理軟件,在投資控制、進度控制、質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農民工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效,尤其是設計的農民工工資管理系統,實行農民工實名制管理,工人身份、工資標準、發放進度一目了然,有效杜絕了工資拖欠和惡意討薪現象的發生。
工程建設中,我們大力推廣應用“四新”技術。
新技術:
1)隧道施工水壓爆破技術,改善了洞內施工環境;2)路面遠程質量監控系統,強化了現場質量控制。
新工藝:
1)既有高速舊波形護欄板冷鍍鋅翻新利用工藝,降本增效零污染;2)廢舊瀝青材料再生利用,實現了資源循環利用、節能減排;3)亞克力板用于涵通道臺身澆筑,內實外美;4)橋面整幅鋪裝,避免了質量通病[1];5)原路舊防撞墻加固工藝,降低了施工安全風險[2];6)隧道路面精銑刨,平整、防滑、降噪。
新設備:
1)利用夯神對拼寬處死角補強,保證了壓實質量;2)應用光譜儀檢測瀝青“DNA”,確認瀝青“身份”。
新材料:
1)采用液態粉煤灰填筑臺背,杜絕沉降;2)隧道內應用蓄能發光涂料,節能、安全、應急;3)隧道電纜溝蓋板應用高分子復合材料,既美觀又可降低后期維護難度。
結合本項目邊通車邊施工的實際,我們與科研院校共同開展了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交通組織和安全保障技術研究、再生瀝青混合料優化技術研究等科研項目,為項目建設破解保安全保暢通以及廢料循環再利用等難題提供了思路;其中開展的開裂損傷的裝配式預應力箱梁橋工作性能研究、長邯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新老路基差異沉降控制技術研究以及裝配式梁橋拼寬關鍵技術研究課題,填補了高速公路行業此類課題的空白。
以上就是長邯改擴建項目管理中一些不太成熟的經驗和做法。
[1] JTG/T F50—201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S].
[2] JTG/T 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