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殿 波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早期建設的汽車客運站,廁所數量少、面積小;條件簡陋、裝修落后、設備陳舊、設施不全;很多車站廁所通風不好、異味較大;有些廁所人性化設施缺失、私密性差。隨著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部分地區對汽車站進行了改造,例如四川省,自2013年以來對汽車客運站進行了升級改造,其廁所環境有了明顯改進,但由于原有建設條件的限制,部分車站廁所在設置位置、建筑面積等方面顯得差強人意。近年來新建設的汽車客運站,由于審查嚴格,設計水平提高,廁所的建設效果顯著改善。吸取長期以來的經驗及教訓,本文對汽車客運站廁所設計進行探討。
1)售票廳、候車廳廁所:旅客從進入車站到乘車發車,整個過程在售票廳、候車廳停留時間最長,有大量旅客有如廁需求,因此幾乎所有的現有汽車站,均在售票廳、候車廳設置了廁所。由于大部分汽車站售票廳、候車廳距離較近,目前從安全形式來看,安檢機又通常設置在人員進站處,也就是說,旅客在進入售票廳前已經進行了安檢,售票廳、候車廳之間沒有安檢機分隔,因此,售票廳、候車廳廁所可統籌考慮。2)落客區廁所:客運車輛到站后,旅客在落客區下車,由于在車上停留時間較長,下車后有大量旅客有如廁需求。為了方便下車旅客使用廁所,落客區應設置廁所。3)站臺廁所:檢票后的旅客或司乘人員想如廁,如果通過安檢口進入候車廳衛生間,距離較遠,耽誤發車時間,容易造成檢票口擁堵,不利于站內旅客檢票上車。因此,發車站臺處應設置廁所。4)辦公區廁所:客運站辦公區域內有較多的工作人員,若車站工作人員和旅客共用廁所,對車站管理不利,因此,應在辦公區獨立設置廁所。5)廣場公共廁所:隨著城市廁所革命的推進,在人員集中區域應建設公共廁所。汽車站站前廣場屬人員比較集中的區域,應建設公共廁所。
1)售票廳、候車廳廁所。首先需要探討售票廳、候車廳是否僅需設一個廁所。建設較早的汽車站,很多是按一個廁所建設的,少量規模較大的車站在候車廳兩側各設一個廁所。有些汽車站,由于僅設一個廁所,旅客如廁需要行走很遠,遠超了50 m的服務半徑,帶來明顯不便。對于旅客最高聚集人數較多的汽車站,規范要求的廁所面積較大,僅建設一個時,其通風難度較大,通常會出現通風不好、異味較大的問題。另外,僅建設一個廁所的汽車站,很多不能建在靠近售票廳處,造成購票旅客使用不便。總結經驗及教訓,規模較大的汽車站,建議售票廳及候車廳內,適當增加廁所數量,每個廁所略小些,并分散設置。既減少了旅客使用廁所時需要走行的距離,又便于廁所通風處理。同時,如果汽車站旅客聚集人數波動較大時,更加便于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候車廳及廁所的使用。隨著“廁所革命”的推進,公共廁所的建設規模、裝修情況、設施設備選用等都有大幅度提高。售票廳、候車廳廁所的使用面積可按如下公式確定:男廁不小于1.3 m2/人×6%×設計年度最高聚集人數+15 m2;女廁不小于1.6 m2/人×9%×設計年度最高聚集人數+15 m2。由于過去常用的大便槽、小便溝存在旅客可能滑入的安全隱患,且衛生情況不好,旅客感觀效果差,不應在汽車站中使用,應采用抽水馬桶和陶瓷小便器。為了保證便后及時沖水,水龍頭、便池的沖洗也都應采用自動沖洗設備,當經濟條件等難以達到時,大便器也應采用腳踏式沖洗閥。在裝修材料選用上,根據汽車站的實際情況,既要保證感觀效果,又要扎實耐用,因此,建議地面采用防滑地磚、墻面采用石材或墻面磚、吊頂采用金屬吊頂。
2)落客區廁所。由于早期建設的汽車客運站大多沒有設置落客區廁所,極不方便班線車旅客下車后如廁,很多旅客長時間乘車后有強烈的如廁需求,卻無法找到廁所,對此反映很大。隨著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新建及改造的汽車客運站建設了落客區廁所后,受到了旅客的廣泛歡迎。落客區廁所應設置在長途汽車落客區附近,下車旅客使用廁所走行的流線宜與出站方向一致,且不應使如廁流線與車行流線交叉,以保證安全。落客區廁所可以單獨建設,也可以與其他建筑合建,只要保證旅客使用方便即可,其距落客區的距離不宜大于50 m。
通過了解實際使用情況發現,由于旅客通常不在落客區滯留,落客區廁所不必建設的過大,一般男廁不少于2個大便器和2個小便斗,女廁不少于4個大便器,盥洗臺不少于2個盥洗位即可。
3)站臺廁所。站臺廁所是為方便部分檢票后的旅客或司乘人員如廁需求設置的,站臺廁所同樣不必太大,一般男廁不少于1個大便器和1個小便斗,女廁不少于2個大便器,盥洗臺不少于2個盥洗位即可。由于站臺上旅客流量較大,站臺廁所應設前室,男、女廁應各自分設出入口。
4)辦公區廁所。辦公區廁所應根據辦公區域大小、工作人員數量等實際需求情況合理建設,在設計時盡量避免對候車廳、售票廳等區域的影響,更不可將排氣窗朝向上述區域。
5)廣場公共廁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居住水平的不斷提升,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公共廁所是城市重要的環衛基礎設施,同時也是體現城市管理水平和文化程度的重要標志。汽車客運站站前廣場等人員較為密集站場所,可結合城市“廁所革命”的推進,建設方便市民的廣場公共廁所。廣場公共廁所應根據《城市公共廁所設計規范》和城市規劃建設要求設置,其可以單獨建設,當汽車客運站落客區設置在靠近廣場處時,也可與落客區廁所合并建設。
汽車客運站廁所是人流密集場所,同時私密性要求很高,設計時,保證私密性是重要內容。因此,應將盥洗室、男衛、女衛、第三衛生間分別設置,形成獨立空間。廁所進門處應設置男、女通道,屏蔽墻或屏蔽物;廁所內,每個大便器應有一個獨立的單元空間,劃分單元空間的隔斷板,隔斷板高度不應低于1.8 m,廁位門上應設置拉手和鎖位,拉手和鎖位牢固可靠,門可內外開啟;隔斷板及門與地面距離應大于100 mm,小于150 mm,充分保證個人行為不會被干擾,廁位隔斷板應選用堅固、防潮、防腐、防燙、易清潔、邊緣無毛刺的品質工藝優良的材料,顏色應與室內環境相協調。小便站位隔板應選用堅固、防潮、防腐、防燙、易清潔、邊緣無刺的品質工藝優良的材料,寬度不小于0.45 m,高度不小于0.8 m。
廁所設計應盡可能人性化。例如:水龍頭、大小便池都應采用自動沖洗設備,在寒冷季節提供溫水洗手,有條件時設置烘手器或抽紙箱;廁所內合適位置可放置盆栽等綠色植物,凈化空氣;廁位內設置功能性紙巾盒、廢棄手紙收集容器、扶手、掛衣鉤、置物擱板,方便乘客取紙、擱物;小便站位隔板上部也應設置置物板,方便擱物;坐廁前面應放一次性墊圈,如廁時輕輕拉出一個墊在坐廁圈上,用完以后,扔進垃圾箱或者用水沖掉,以防止傳染病;為保證廁所通風效果、避免異味,對于較大的廁所應采用集中式負壓排風系統,防止臭味的散播,較小的廁所采用排風扇排風,并可在適當位置設置室內香薰;廁所內應設置廣播器,方便如廁旅客了解發車動態,也可播放舒適溫柔的音樂,改變廁所氛圍;廁所外及人流集中處,應設置醒目的指示標志,指引旅客如廁。
1)水資源循環利用。由于廁所對水的需求量較大,故應考慮水資源的循環利用。雨水、盥洗池水易于處理,達到相應水質標準后可重復利用,雖然供應不連續,但可采取措施集中儲存,用于廁所沖洗等對水質要求不高之處。
2)廁所內均應采用節水、節能型設備。例如:選用節水型閥門、龍頭;選用節能型燈具、風機等。
3)保溫隔熱。夏熱冬冷地區,由于夏季太陽輻射強烈,將嚴重影響到廁所室內環境,廁所外墻墻體應嚴格按照《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設計,有效控制熱交換;也可在外墻輻射面種植綠喬木,遮擋太陽光,減少熱交換;避免廁所內由于溫度過高帶來難聞異味。
所謂第三衛生間,不是單純的男廁所或者女廁所,可以簡單理解為家庭廁所,不同性別的家庭成員共同外出,其中一人行動無法自理,就會遭遇如廁尷尬。第三衛生間可解決一部分特殊對象如廁不便問題;主要是指女兒協助老父親,兒子協助老母親,母親協助小男孩,父親協助小女孩,方便母嬰和傷殘人士等。
汽車客運站售票廳、候車廳廁所及廣場公共廁所應設置第三衛生間,站臺廁所及辦公區廁所可不設,落客區廁所可根據具體情況考慮是否設置。
第三衛生間應滿足《無障礙設計規范》要求;使用面積不應小于6.5 m2;第三衛生間位置靠近廁所入口,方便行動不便者進入。內部應設置成人坐便器、兒童坐便器、兒童小便器、成人洗手盆、兒童洗手盆、多功能臺、兒童安全座椅、安全抓手、掛衣鉤和呼叫器等;多功能臺和兒童安全座椅可折疊,兒童安全座椅長度不小于420 mm,高度宜為500 mm,離地高度宜為300 mm。廁所內凈距不應小于輪椅回轉直徑1.5 m;使用面積宜不小于6.5 m2;地面應防滑、不積水;入口處應設第三衛生間標志;第三衛生間可與殘衛共用,充分節約資源,方便管理。
汽車客運站是一項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汽車客運站廁所是體現交通運輸管理水平和人性化程度的重要標志,代表著汽車客運站形象,本文對不同功能區汽車客運站衛生間設計給出建議,為汽車客運站建設者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四川省汽車客運站建設標準(試行)[Z].
[2] CJJ 14—2016,城市公共廁所規劃和設計標準[S].
[3] 四川省汽車客運站“廁所革命”設計方案[Z].
[4] 周 星,周 超.“廁所革命”在中國的緣起、現狀與言說[J].中原文化研究,2017(7):21-24.
[5] 秋 君.第三衛生間掀起“廁所革命”[J].先鋒隊,2017(5):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