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李 越
(上海奉賢給排水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1499)
隨著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市政供水系統得到持續、穩定、長遠的發展,滿足了城市建設發展和市民正常生活的需要。但是,由于歷史原因,城鎮老舊住宅小區“二次供水”設施的建設標準較低、老化陳舊與管理的不到位,在輸送、貯存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二次污染的現象。這些都可能對水質造成一定影響,影響居民的用水安全。
以某改造小區項目為例:
本工程改造范圍,共涉及居民3 557戶,居住人口11 385人,建筑面積284 308 m2;共100幢樓,315個單元,114座屋頂水箱,無水泵房(其中5幢樓無屋頂水箱采用的是泵站水塔供水)。
本工程所涉及小區的供水管道已使用多年,因管網老化嚴重,管材差且原先排管施工質量不高,造成管道滲漏增多、銹蝕嚴重;小區居民生活用水的水質與自來水廠出水水質相比,在色度、濁度明顯增加,余氯減少;管道結構不合理等導致管道漏損較大,不僅白白浪費寶貴的水資源,也影響供水企業的經濟效益。
供水方式:本小區住宅1層~3層住戶采用市政直接供水,4層及4層以上采用“市政直接供水+屋頂生活水箱”方式直流供水。
本次改造小區二次供水設施現狀主要表現為水箱內壁均為混凝土面,水箱蓋非不銹鋼材料,水箱內涉水材料已出現銹蝕現象。小區內街坊管管材為白鐵管,管徑為DN50~DN80。每個樓宇單元在公共樓梯間敷設一根為屋頂水箱供水的上水立管,另外還有一根為用戶供水的供水立管,管材為白鐵管或UPVC管;1層~3層的用戶供水立管敷設在住戶廚房間內,由樓宇街坊管直接為1層~3層的住戶供水,4層~6層的用戶供水立管敷設在住戶廚房間內,由屋頂水箱為4層~6層的住戶供水,管材為白鐵管。現狀小區住戶的水表位于住戶廚房內的,均需外移改造。
本次二次供水改造工程的內容主要包括涉及貯水水箱及其連通管和內部構配件。樓宇管道(包括室外入戶管,以街坊管道連接處為界)及閥門、水表外移等的改造。
老舊供水管網的供水材質標準受當時行業水平限制且年久老化,易造成對水質的二次污染[1]。采用PPR和PE管材可避免上述因管材原因導致的污染問題。
本次改造的每幢樓宇重新埋地敷設一根街坊管,管徑及埋深與現狀街坊管相同,管材選用PE管。
每個單元的樓宇內重新敷設De63的立管,并將原有樓宇內用戶供水立管外移至公共樓梯間部位,重新敷設的立管及支管安裝盡量避開現有樓道內障礙物,立管及支管均為明裝,室外明露和住宅公共部位有可能冰凍的管道均做保溫措施。本次改造樓宇內立管及支管管材均采用PPR管。
本次改造樓宇內管道的保溫材料均采用泡沫橡塑保溫,管道保溫厚度要求32 mm,外敷具有阻燃、耐腐蝕、綜合力學性能良好的聚氯乙烯(PVC)纏繞布保護層[2]。
為提高居家用水安全,提高改造質量和抄表服務質量。本次改造將住戶水表100%外移至公共樓梯間。考慮到降低對居民使用的影響,水表箱安裝位置采用掛壁式。水表箱為雙表箱和四表箱,水表箱內含相應的水表以及閥門等配件,水表箱底離樓層地面距離為0.3 m(高度可按實際情況調整),設置在公共走道水表前管道直徑為De25。
現狀屋頂水箱均為混凝土水箱,年久易開裂滲漏,本次工程改造采用內襯PE板材,故無需新增保溫措施。水箱內壁敷設面為六面(頂面+底面+四個立面),內壁找平涂食品級環氧樹脂。水箱進水管管底應高出水箱溢流口孔頂150 mm,水箱應設有爬梯以便清洗、消毒和檢查;設于水箱內部的爬梯、支撐件等應使用不銹鋼材料;通氣管、溢流管末端必須安裝防蟲網罩。通過高密度聚乙烯(HDPE)板內村等改造可以有效的防止水質污染問題。
屋頂水箱改造工藝形式多樣,考慮到施工周期緊張以及業主要求,本次改造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板材進行內襯。屋頂水箱在做內襯前,需要修復現狀水箱的破損、裂縫等,并進行迎水面底板處理;此外本工程還做到以下方面:
1)將同幢樓宇的水箱間的水箱出水管相連通,并在連通管上設置隔斷閥;
2)水箱的人孔、透氣管、放空管及溢流管均按原有位置設置,人孔蓋板上鎖,透氣管、放空管及溢流管加裝防蟲網;
3)屋頂水箱間平面至檢修養護人孔間設置固定不銹鋼扶梯[3]。
1)管線布置需要合理的布局,應設置在不易受撞擊處,若不能避免,應在管外采取保護措施,盡量減少對居民出行的影響和美觀。管的距離一定計算準確,以免固定后形成凸起;
2)熔接彎頭或三通時,應按設計圖紙要求,并應注意其方向,在管件和管材的直線方向上,用輔助線標注出其位置;連接時,使用熱熔機具將管件與管材加熱到要求溫度后,立即把管材與管件從加熱套與加熱頭上同時取下,迅速無旋轉地直線勻速插到所標深度,使接頭處形成均勻凸緣;再用手握住管材與管件,待其冷卻固化后方可繼續對管材做其他焊接操作;管材推入管件時用力不要過猛,以防管頭彎曲堆積,使管道斷面減小;
3)加熱時間應按技術要求操作。加熱時間短,會導致焊接深度不夠,使接口強度降低。施工注意避免過度加熱,否則會造成管材、管件厚度變薄,管材會在管件內部變形,導致漏水;
4)管道敷設安裝時,不得有軸向扭曲,穿墻或穿樓板時,應設置鋼套管,套管髙出地面50 mm,并有防水措施。管材走向不宜強制校正。敷設時候應避免和電氣管交叉。穿越前端應設固定支架;
5)敷設管道的溝底應平整,必要時可鋪100 mm厚的砂墊層;埋地管道回填時,管周回填土不得夾雜尖硬物直接與管壁接觸。應先用砂土或顆粒徑不大于12 mm的土壤回填至管頂上側300 mm處,經夯實后方可回填原土;
6)管道在出地坪處應設置護管,其高度應高出地坪100 mm;管道在穿基礎墻時,應設置金屬套管。套管與基礎墻預留孔上方的凈空高度,若設計無規定時不應小于100 mm;管道在穿越街坊道路,覆土厚度小于700 mm時,應采取嚴格的保護措施[4]。
1)給排水管道施工完畢后,應對管道進行強度和嚴密性滲水實驗及全面的清洗、消毒,并對各樓梯單元進行水質檢測,在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工程竣工后自來水水質應符合GB 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要求;
2)多層居民樓4層~6層采用水箱供水時,由于水表箱中的水表與5,6樓層用戶水龍頭的水位差小,可能存在水壓不夠的問題,原因分析如下:a.水表移位至樓道內時由于樓道內的其他管線的影響導致水管彎頭較多導致水頭損失過大;b.停留在居民家中的老舊管網的鐵銹等雜質造成水龍頭下面的三角閥堵塞等。
二次供水設施改造過的小區,供水設施將由供水企業接管,逐步實現“管水到表”,這樣有利于供水企業對供水設施的維護及管理,更有利于居民的用水安全穩定。立管和水表共同外移后,使其處于樓內公共部位,可有效避免在居民家中發生上水立管和水表及附件漏水,不易快速察覺漏水故障,造成水淹財產的損失,使其能夠及時發現并得到修理。通過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并加強管理,使居民住宅水質與出廠水水質基本保持同一水平。由此可見,通過實施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可全面提高供水水質,減少管網漏損,確保供水安全。
此外,老舊城鎮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優先考慮采用調節水箱式無負壓供水設施或水箱和變頻水泵聯合使用的供水模式。
參考文獻:
[1] 陳 欣.上海某住宅小區二次供水改造設計[J].住宅科技,2009(8):27.
[2] 上海市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工程技術標準防凍保溫細則[Z].
[3] 上海市水務局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關于印發《上海市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工程技術標準(修訂)》的通知[Z].2014.
[4] GB 50268—2008,給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