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坤
(山西省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總站,山西 太原 030013)
我省綠色建筑經過近幾年的不斷推進和發展,初步形成了以政府引導為輔、市場需求推動為主的發展模式,按照“系統推進、突出重點,強化創新、注重實施”的總體思路,幾年來,綠色建筑在我省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其中節能技術應用是綠色建筑至關重要的一部分,是實現綠色建筑“四節一環保”目標的主要抓手。
2011年,按照國家及建設部有關要求,正式啟動開展我省綠色建筑標識評審工作,當年評價項目2個,總面積7.99萬 m2,實現我省綠色建筑零的突破,也為我省后幾年綠色建筑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4年,按照國家有關要求,我省政府投資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及設區的保障性住房強制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工作全面開展。截至2017年年底,我省綠色建筑星級標識項目125個,總面積1 227.53萬m2,其中一星級項目47個,總面積451.14萬m2;二星級項目75個,765.03萬m2;三星級項目3個,11.32萬m2。2017年當年,綠色建筑的強制執行標準面積為2 834.11萬m2,占當年新建建筑比例68.9%。
太原綠地中央廣場項目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基地位于迎澤大街虎峪河地塊以南,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以北,西側為太原市主要道路晉祠路,東側為城市快速路濱河西路,規劃總用地面積33 437.36 m2,綜合容積率為9.4,總建筑面積404 941.1 m2,地上建筑面積為322 299.1 m2,計容面積為314 311.1 m2,地下建筑面積為82 642 m2。本項目為集辦公、商業、餐飲等于一體的超高層公共建筑綜合體,以兩棟甲級寫字樓雙塔2號、3號樓為核心,準甲寫字樓1號、4號樓為兩翼,依托于下部的商業裙房,總體以中軸線對稱布局,形成具有時代氣息和品質感的超高層建筑群。四座塔樓均為超高層建筑,甲級寫字樓2號、3號樓地上41層,準甲級寫字樓1號、4號樓地上35層,四座塔樓第3層均與裙房相連,商業裙房地上3層、局部4層,地下部分為3層大型地下空間,主要為地下車庫、設備用房、商業、餐飲;裙房主要功能為商業、辦公、會議,本項目結構形式為框架剪力墻結構。該項目建筑設計目標為綠色建筑二星級。
本項目為綜合性超高層建筑,在審查過程中,該工程在節能技術上的使用合理,充分利用優良的產品和設備選型,在增加有限成本的狀況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供暖通風空調系統設計及優化:本項目設置集中空調供暖系統,冷源采用離心式冷水機組,熱源采用真空燃氣熱水鍋爐。空調水系統分高、低區,1號、4號樓-1層~21層為低區,22層~35層為高區,2號、3號樓-1層~26層為低區,27層~41層為高區,低區由地下2層南北兩個制冷機房內離心機組直接提供冷凍水(冷水6 ℃~12 ℃),每個制冷機房設3臺高壓LC1200M型離心式冷水機組和一臺高壓LC650M型離心式冷水機組,高區由地下3層制冷機房內離心式冷水機組提供冷水(6 ℃~12 ℃)至避難層換熱機房,經板式換熱器進行交換后提供冷水(冷水7 ℃~13 ℃),每個鍋爐房設3臺6 t真空燃氣鍋爐,提供60 ℃~45 ℃熱水,低區由鍋爐房直接供給,高區由地下1層鍋爐房提供熱水經避難層換熱機房換熱后提供58 ℃~43 ℃熱水。辦公及商業采用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新風機組采用組合式新風機組及組合熱回收式新風機組,風機盤管采用后回風式,地下1層商業、1層,2層大堂、裙房會議室均采用一次回風全空氣系統。1層辦公大堂冬季采暖設置低溫地板輻射采暖系統,熱源由地下1層換熱站提供。
通過eQUEST軟件對供暖、通風及空調系統能耗進行模擬計算,本項目設計空調系統能耗比GB 50189—2005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中規定參照建筑空調系統能耗降低10.65%。
高效能機組和設備:本項目分別在地下3層南北設兩個制冷機房,地下1層設南北兩個鍋爐房,分別服務于南北半區建筑。每個制冷機房設3臺高壓LC1200M型離心式冷水機組和1臺高壓LC650M型離心式冷水機組,每個鍋爐房設3臺6 t真空燃氣鍋爐,額定工況下,LC1200M離心式冷水機組COP達6.2,LC650M型離心式冷水機組COP達6.3,均比國家標準GB 50189—2015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中標準要求提高6%,燃氣真空熱水機組熱效率為94%,比國家標準提高4個百分點。
排風熱回收:本項目每棟辦公樓設置2臺組合式新風熱回收機組,共8臺,熱回收效率60%,經過計算,夏季運行可回收能量655.38 kW;冬季運行可回收能量2 310.21 kW。考慮全年運行,夏季3個月,冬季3個月,每個月按30 d計算,電價為0.76元/kWh,則一年可節省的運行成本為319 853.38元。全熱交換新風換氣機增量按5元/(m3/h)計算,投資回收期為3.88年,即安裝全熱回收裝置后3.88年即可收回成本。
節能高效照明:本項目照明選用直管T5三基色節能熒光燈,點光源選用節能燈,所有燈具均選用高效燈具,燈具效率滿足GB 50034—2013建筑照明設計標準相關要求,燈具所配電子鎮流器符合該產品的國家能效標準,各功能性房間、場所的照度及照明功率密度值嚴格按照GB 50034—2013建筑照明設計標準,照明功率密度按標準中目標值進行控制,并達到標準中目標值的要求。
照明節能控制:本項目一般場所采用就地設置照明開關控制,正常照明火災時通過空氣斷路器的分勵脫扣器分層或分防火分區切斷,安全出口標識燈及疏散指示標志燈為平時點亮狀態;樓梯間照明采用節能自熄開關,車庫、強電間、餐廳、會議室、辦公大堂等處照明配電箱內設置智能照明控制模塊,并按建筑使用條件和天然采光狀況采取分區、分組控制措施;日光燈平行于外窗控制,燈具控制采用分組開關控制,避免多燈同時開啟。
節能電梯:本項目電梯選用三菱LEHY,MAXIE系列電梯,主樓分高低區設計,電梯采用并聯群控,所采用電梯均為節能電梯,電梯曳引機采用新一代永磁同步曳引機,采用了高品質稀土永磁材料與高精度永磁體定位技術,同時綜合應用了分段式沖鉚一體鐵心與自動化集中式繞組等馬達技術,不僅使曳引機的輸出更加高效、低能耗、安靜平穩,而且使曳引機軸向距離更短、結構更緊湊;全新采用了大尺寸制動盤與低噪聲盤制動器技術,在輸出安全充裕的制動力矩時,大幅度降低抱閘噪聲,并具備更加安全可靠以及持久耐用的特點。
隨著國家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人們認識到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設計是改善居住生活條件、促進經濟持續發展的一項根本措施。在建筑工程管理過程中,主管部門和從業人員應加強綠色建筑理念,關注節能設計,積極學習新技術、新材料的知識,研究建筑節能設計,促進綠色建筑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GB 50189—2005,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S].
[2] GB 50189—2015,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S].
[3] GB 50034—2013,建筑照明設計標準[S].